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2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批判精神 [复制链接]

181#

在当代,对大学生批判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我认为最根本的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育观念不利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传统教育是一种占有式教育,其特征就是教师主体观,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宰者,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并且认为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这种观念最终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使人成为盲目服从、缺乏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单向度的人。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应是教育者尤其是教育领导者教育观念的转变。只有当他们意识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弊端,认识到应当确立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并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推广,狠抓落实,才能有效顺应批判性思维的特点,达到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TOP
182#

一个人没有了批判精神,也就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就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路在哪,没有人可以把一切都复制给我们,只有一样东西可以永远为我们所用,那就是自己的思想。当我们从某件事或某个人身上,看到精彩、成功时,也该好好思考,有没有哪里是不对的,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过分的信奉一面,就会忽略另一面,就会失去自我。
TOP
183#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学习就怕没有疑问,有疑惑才有进步。疑惑来自思考。很多人学习不爱思考,背过就好。所以盲目追求权威,不怀疑,不批判,没有创新和进步。没有疑惑便止步不前。批判精神是创新的基础。
TOP
184#

批判有利于进步。但现实中有批判精神的人很少,原因一是,人都有惰性,这种惰性也表现在思想和接受新事物上。面对已有的事物我们通常采取的方式是直接接受,这样免得去思考。二是,对所谓权威人士的过于敬畏,对他们提出的观点不敢批判。三是,怕事,一旦你对人们长期默许的东西提出批判,开始的时候都会受到维护者的攻击。面对这些问题,批判精神要推广就难了。可也不意味着就不可能,敢于提出自己观点的人士也大有人在。有了自己的看法不提出,或是只会不加批判的接受别人的东西,这是对生命的不负责。我们常说敬畏生命,那就先从批判的接受事物开始吧。
TOP
185#

孟子是儒家批判精神高扬的时代,他以天人合一,仁民爱物的理想对兼并战争进行批判,以道高于势,德尊于位的人格挺立对霸道政治进行批判,以浩然正气培养出的大丈夫人格对纵横之士进行批判,以辟杨墨,息邪说,正人心为职志进行学术思想批判.这些对历代知识分子影响甚巨.今天我们所持守和发扬的应该是儒家建设性的批判精神,以纠正近代以来的思想偏颇和应对现实问题.
TOP
186#

批评后

        最近网上对新版《神雕侠侣》批判颇多,无论是从演员,还是演技、剧情,都批判的一无是处。先不管批判的有没有道理,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批判以后怎样做,如果单纯地进行口水战,毫无意义。批判后,找出问题所在,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这才是批判真正的目的,而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
        俗话说的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误,都可能遭到朋友、父母或者老师的批评,这些批评很可能就是一种不竭的动力,促使你反思错误,正视差距,改过自新,迎头赶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是在反思中达到一种至圣的境界。可现实中我们遭受批评以后仿佛世界都黑暗了,仿佛世界都抛弃自己了,从此耿耿于怀。我们要在遭到批评后反思,头脑保持清醒,及时发现问题,扬长避短,改正错误,臻于完美。
        宋代的苏舜钦说:“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栽培香花要常常培土用力,因为香花容易凋零,而杂草容易蔓延。我们更要在别人批评之时,认真反思,努力克服缺点,而不是火冒三丈,恼羞成怒。说不定别人指出的问题正是自己工作无起色、学习不优秀的瓶颈所在。只有经常在批评后吸取教训,才能祛除自己身上的毛病,才能使自己更健康地成长。
TOP
187#

学习就怕没有怀疑,有了怀疑,就会有进步。在生活中,我们必须要有批判精神,没有谁是绝对权威,绝对正确的,做学问就是要怀疑,这才是智的表现,只有怀疑,才会探索,才会有创新。
TOP
188#

    马克思在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时,并没有完全摒弃前人的思想观点而是采取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方法。在党内左倾错误风靡之时,邓小平对之前坚持的计划经济的方针采取质疑,从而勇敢的进行批判,进行改革开放,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由此可见,批判精神对个人乃至民族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TOP
189#

批判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自人类拥有了批判精神,就仿佛掌握了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生命之火。正是这把熊熊燃起的火,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所谓批判,其实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历史或现实作甄别和审视,对人或事进行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其着眼点是广阔的未来。批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思想、人格和精神的独立,因此批判所引申出来的丰富内涵和积极意义,便远远地大于批判本身。实际上不管你承认与否,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宏大的批判过程。
TOP
190#

批判是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看待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批判精神,有了批判精神,才敢于对旧事物产生质疑,才能推动事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写文章,"文章不惮千遍改",反复斟酌修辞用句,反复推敲故事情节,才能练就一篇好文章。批判需要勇气,看到了事情的本质却患得患失,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是徒劳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出了很多敢于批判的人才,他们正气凛然,不顾及自身性命,批判社会的每个黑暗角落,备受身体与言语之辱,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科学家束星北在听出讲台上发言人错误的时候,径直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看法,虽然这种做法是对演讲人的不尊重,但这种勇于质疑勇于批判的精神是存在的。正是因为我们总是在一些问题上不愿追究得过且过,才使很多本应发光的思想渐渐黯淡,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机会。
TOP
191#

        “智”者,无不具有批判之精神。然而,有人说,中华民族是一个缺乏批判传统的民族;也有人说,“在中国传统社会,只有受家庭伦理和家庭制度制约的“孩子”,不存在现代意义“青年”。无论这两种观点正确与否,不可否认的是20世纪以来,批判精神在青年群体中不时闪现,并极大推动了或者说改变着中国的历史。
        安东尼•吉登斯说,“如果我们把迄今为止人类存在的全部时间跨度想象为1天,那么农业诞生于午夜的11点56分,文明11点57分。现代社会的发展则始自11点59分30秒。然而人类在这一天的最后30秒内发生的变化可能与此前所有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一样多。”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中国。历史在缓慢地走了几千年之后,突然间以快得让经历其间的人都无暇应接的速度变化发展着,这种急速的变化,与青年人走入社会主流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批判精神正是推动中国青年走上历史舞台的重要因素。
TOP
192#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认为治大国就像煎鱼一样讲究技巧,煎鱼时不能随便翻,把鱼都翻烂了,应该尽量不干预让他自己熟。他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为,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总之越是宣传提倡的东西,越说明它是最缺乏的东西,我们现在社会上也有一些现象。比如宣传一个人热爱工作,一定不能过分,不管发生什么都说因为工作无法照料,那么这种热情一定是装出来的,我想我们有理由去质疑这种所谓的负责人,社会正气是符合自然,符合人情的,不是虚假的有为,老子的批判精神非常值得重视和肯定。
TOP
193#

批判,就是直言不讳地发言,坦荡无私地挑刺,胸怀真理,毫不隐讳,不遮遮掩掩,不含糊其辞,更不模棱两可。观点的分歧,可以借助批评、批判得到互通有无的进步。批判是社会发展的助力器,批判也是思想进步的活水。只有批判,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学术和科技达到更深层的自由王国。没有不同观点的社会,是令人窒息和不可思议的。
TOP
194#

批判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自人类拥有了批判精神,就仿佛掌握了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生命之火。正是这把熊熊燃起的火,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然而,批判本身在人类社会所享受的待遇至少是不公正的。这都是因为批判的独立精神和否定意志使然。如果一个社会成了型,抑或一个团体、一个环境已相对固定,乍看起来歌舞升平、秩序井然,那么,它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把起而批判者视为“异端”,这就是批判者为什么总要被指斥为“叛逆”的原由了。批判所要面对的,既有趾高气扬的统治者,又有心甘情愿的被统治者。前者掌握权力的魔杖,后者持有潮水般的思维定势。批判的艰难之旅,往往就是这样惊险地开始。而这些都还不是批判最可怕的敌人,因为充其量他们能砍了批判的肉,却毁不了批判的灵,也即是批判的精神。最可怕的敌人是人类的劣根性。
TOP
195#

【出处】殷谦:中国当代‘文学’在很长的时期里,被加上了功利目的极强的意识形态限定语,被巧妙地转化为一种本质上非现实主义甚至反现实主义的异化物,文学越来越缺乏现实感和独立性以及批判精神、内在力量和思想深度。所以作家就应该通过充满道德诗意和伦理自觉的写作,对读者的心灵生活发生积极的影响,人们为什么需要文学?因为人们需要文学给我们带来美好希望、生活的勇气和人格的力量。(见殷谦杂文评论《中国当代文学就是垃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