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920212223242526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七、智的价值 [复制链接]

331#

庄周梦蝶的哲学观
  庄子作为道家发展过程中老子的后继者,在思想方面更加的哲学化,且比于老子更洒脱出尘,恣意昂然。他的作品中很多地方都涉及到人生哲学或是纯粹的哲学思考,其中“庄周梦蝶”就是一个很让我感兴趣的故事。
  这个故事本身讲的是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醒来之后却不知道到底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并在《齐物论》末尾总结道:“此之谓物化”。初读或许只能浅显的理解到他感受到的“人生如梦”的虚无以及现实和虚幻的界限到底在哪里的问题,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一种思考;实际上如果细品,庄子更深层次的在表现一种对立——如果是他化为蝴蝶,那么他本人达到了“逍遥游”的境界;可如果是蝴蝶化成庄子这样的血肉之躯活在世上,那么便是一种由自由走向不自由的苦痛与不得解脱。万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称之为“物化”,而人如果能解脱尘世连累达成逍遥自在的境地则要化为世间万物。这样看来似乎有些虚无缥缈,然而其中包含着庄子对解脱尘累的向往以及对真实与虚幻、对立与统一的思考的哲学观,值得当世之人继续思考。
TOP
332#

也议“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
  单从字面上看,似乎老子是在表达一种要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与世隔绝。然而事实上在老子看来,所谓的仁义巧利正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人们在具有一个公认的好的目标和对比参照物时便会渴望达成或得到它们,故而社会因此不稳定。老子希望通过断绝此三者,从而让人们回到一个纯洁天然的状态,最后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的期望和主张。然而实际上老子的这种思想在我看来是“乌托邦的理想主义”,这是不可能达成的。
  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物质资料的积累和生产生活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必然需要交换物资,必然会产生等值交换和经济发展中的一切过程和问题,但任何社会阶段的发展都是有牺牲和付出的。我虽然理解并且赞成老子,然而这种措施和老子认为的仁义无法彻底根治社会弊病一样无法实现。欲望是无处不在的,哪怕是对知识的渴求也足够让人被冲昏头脑,何况名利等关乎欲望本身的东西呢?有多少光就有多少暗,我们提倡儒家思想的优良传统便在于无法杜绝人性的阴暗面。或许某日会有“不可抗力”彻底改变人们的观念,然而在芸芸众生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们很难抛却那些东西。
  《道德经》是老子留给后世的警钟是人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告诫自己的“清心咒”。纵使我们无法做到完全返璞归真,也应该保留一份从《道德经》中得来的赤子之心。
TOP
333#

兼爱无父”背后的深意
  我们要明确的是,墨家所谓兼爱非攻,是从外部慢慢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而儒家则是认为仁发于本心。且如果按墨家思想来说就是“爱是没有差别的”,这意味着人人爱我,我爱人人。儒家则是认为爱是有差别的,首先要敬重自己的父母亲人,然后才能推己及人,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句都表现这一看法。实际上肯定人们都期望着所谓“兼爱”的无私思想能实现,但是社会的阶级性即使到现代也并未丧失,人作为一种感情动物是没办法将对陌生人的情感和对亲人的情感等同的,而反过来说,若是真能兼爱无私,的确爱是等同的,那么爱亲人的力度同爱陌生人一样,属实是没有亲人这一概念了!所以说我们仍然希望推崇儒家的仁爱思想,因为它确乎顺应并且符合社会道德伦理的现状。我并不认同完全的兼爱非攻,因为并非人人都是圣人,然而我们也可以从墨家汲取博爱思想,在面对世界的时候多一分善良和温度,总归是好的。
TOP
334#

通过对古人言语的学习可以看出智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包括很多方面。一个人有智慧,最重要的就是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所以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明辨是非,是智慧的开始。如果是非不分,那么很多事情就无法去做,或者说,做的不好。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说,智者就是面对事情的时候不困惑,能够看得清清楚楚,梳理的明明白白。这也更说明了需要有一个是非之心。老子也说“知人者智,自知之明。”不仅要处理事情的时候明辨,对人也要格外的了解,这样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正如孔子所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TOP
335#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便是一种智慧,而只有诚意正心的修养者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同样,在苏格拉底那里,认清自己无知是真正的智慧,比起卖弄知识却才疏学浅的人,他诚实地吐露自己不具有智慧,他既具备审查他人缺点的知识,又能洞察自己无知,他已经站在较高的知识领域进行审察,诚然,他的无知是智慧的表现,而如政客、诗人,他们的无知是真正的夜郎自大。“无知”即“明智”,这种“明智”不是简单的“知道自己无知”,而是一种整全性、自明的知识。
TOP
336#

智对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智并非不可培养的,倘若我们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言与行,那么实现“智”的价值也未尝不可。首先,辩是非。《孟子.公孙丑上》: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明辨是非之心,是智慧的萌芽。能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取向影响十分重大。其次,指导行为。“智明然后能择。”再次,自知知人。认识自己是智慧的开始,可以用此来推知他人。最后就是成就美德。我们的智应该是“大智大慧”,而非耍一些小聪明,把智慧用在正道,用在于大多数人有益之处。
最后编辑云南财经大学王雨晴 最后编辑于 2020-11-22 18:31:04
TOP
337#

孔子提出的“智”,不单纯是指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指道德领域的明辨是非能力,也就是要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怎么样做行为才会符合“礼”,才能做到“仁义”。所以孟子提出:“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认为明辨是非是“智”的开端。“智”和仁、义、礼一样,是人固有的品德,如果没有是非之心,也就不能称其为人。
对于如何获得“智”,孔子认为,个别人是先天就有“智”的,即“生而知之”;而更多的人则要靠后天学习,即“学而知之”。学习是获得“智”的主要途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如果一个人好学,那么他就接近于“智”了。
无论我们安身立命也好,感悟道德修身也罢,离开“智”什么都谈不上。
TOP
338#

孔子所倡导的“智”,代表了对个人能力的要求,他最看重的还是以智为代表的文化、智慧、思维、格局等方面。关于智,由于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中国正统的地位,所以历朝历代也十分重视“智”的培养与选拔,比如中国历代政府都重视教育,有着一套完整严密的选拔人才的系统程序,这也让中国人养成了善于思考的能力,中国古代先人们的发明数不胜数,仅是四大发明就已经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这些都离不开对于“智”的推崇。
最后编辑青岛大学辛显俊 最后编辑于 2021-01-16 21:47:48
TOP
339#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不用说,人人渴望有超世之才,是世之神童。而真正的神童又有几人呢?其实,我们可以不是神童,却可以是个智者。

何为智?

“知人者智”——能识人性者即为智者;“识时务者为俊杰”——能识时务者即为智者。看来,做个智者也不是难事。不必在乎严密的逻辑,不必在乎渊博的学识,智着,我们似乎可以给它定义新的内容。

一个智残者,却有着常人所没有的细心和爱心,在母亲的眼里,他是个智者。一个小孩,却有着大人所没有的天真和直觉,在老师的眼里,他是智者。一个老人,却有着成人所没有的忍耐和坚持,在孩子的眼里,他是智者。不用说,智者从来都不会与脑袋的大小成正比,更不仅仅是IQ的代名词。道德、修养、仁爱,甚至超越了智慧存在于世界上。于是,我们看到,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竟敢挑战大猎狗,狼群为了获得食物竟然成群结队……这就是动物的爱心、勇气,这就是动物的智慧。

相信自己,发挥出你的智慧吧!
TOP
340#

“智”也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智”。 都非常有“智”;



“智”有智慧、聪明的意思。孔子“智”的思想包括求实精神、实践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坚持真理。



我们学习孔子“智”的精神,可以增长知识、养成品性遵行正道、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我们学习“智”的价值在于明辨是非、指导行为、自知知人、成就美德。

我们的“智”,和孔子相比!并不差,只是缺少发掘和学习!
TOP
341#

智慧最直接的价值就在于它对于人生的意义,即它是实现幸福这一人类终极目的的最佳途径。美国伦理学家约翰·科克斯指出:“道德智慧的具有存在着程度问题;它越多使生活越好,而它越少使生活越坏。所以尽可能地多追求道德智慧是合情合理的。”智慧能为人生确定正确的终极目的,即幸福。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人的目的千差万别,但在所有的目的背后有一个对所有目的和追求具有制约作用的终极目的。有智慧的人能在所有这些终极目的中发现哪种才是正确的,是自己才应该选择的。智慧能使人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生活即幸福生活的真谛和要求。
TOP
342#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孔子常以“不惑”解释“智”,《论语》中有两处记载。《论语•子罕》载,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在这里,“不惑”就是不迷惑、不疑惑。那么,“不惑”于什么?对此,我们当然可以各自为解,不必刻板以求。但联系《论语•为政》中所讲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一语,可知孔子所谓的“不惑”主要是由于“知礼”“知命”,即知书达理懂人事,了悟人生的命运,进而懂得做人的道理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从而行事能够不迷惑。也如赵馥洁先生在《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中所言:“‘不惑’指智者明达道义,知己知人,对于是非、善恶、厉害,能分析判断,并处事得宜,不为复杂事物所迷乱。”由此可知,孔子所谓的“智”,主要是道德认知或曰“道德理性”。
TOP
343#

明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与人的阅历经验,人的伦理道德息息相关。他像一把漏斗,能够为人过滤掉错误的思维和行为。陆九渊强调“发明本心”,建立在明辨的基础之上,明辨,使我们的志向远大而正确;明辨,使我们的心不断淬炼。一个人不能明辨自省,又如何发现自身不足,“改邪归正”呢?一个人的行为是与其思想水平息息相关的,而我们学习哲学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明辨,才能在明辨中提高自身思想水平,提升自我。
TOP
344#

当我们正在考虑人生的意义,价值,目标的时候,必须得到哲学上的启发。
中国每一个人都不相信自己,他如何能相信别人,于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随着家庭本位社会的解体,我们进入了个人主义的社会,但这个个人主义却没有精神基础,终于沦为物欲的个人,每个人都要实现自己的物欲,就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帮助,这叫熟人社会,这就是今天的中国的现状,贫贱难耐凄凉,富贵不能乐业,左也不安右也不安。人生竖不起信念来,只有那个非常明确的功利目标,并且把功利目标偷换为人生目标,叫不仁。
出世方能安顿好我们的心,出世而再后入世,这叫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几千年来中国哲学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人如何安排好自己这个最难安排好的生命,解决的方案围绕着一条,把出世和入世加一统一。出世是第一步,安顿好我们的无限性,然后入世,实践吧,实际也不是把自己奉献给一个超验的神,奉献给天下,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中国哲学是人生哲学,是提高我们生命情感境界的学问,不是提高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的学问。那些成功人士吹嘘的ideas不是他们成功的根本,他们的心灵曾经受到过挑战这才是根本。
TOP
345#

拥有智慧,能用来做什么?研究学术?发展科技?探究新技术?发明创造?私以为,智慧可以但远不止于此。我们了解的越多,对世界的认知便越宽广,从前不了解的,如今也被纳入到自身的体系中来,与自身发生了联系。不学考古,便不了解文物的价值,保护更无处谈起;不学心理,便不知晓心理比身体需要被好好呵护,更别谈教育和抚养一个健康的孩子。很多时候,我们学的更多,了解的更多,才会理解这个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才会对他人报以同情、理解,才会对苦难中的人报以怜悯。我们拥有智慧,拥有比动物更高的智慧,不仅仅是为了创造自身的价值,而是去构建与他人之间的联系,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