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所说的就是明辨是非之心,是智慧的萌芽。
仁智统一的原因:如果一个人光有智,而无仁,试想他的智有可能走上邪恶狡诈之路。但一个人有仁,他的智就会为仁而用,为了仁爱而适用自己的智,这样的智才是我们所应该倡导的。
孔子的目的是要以“知”(智)辅“仁”,以“知”(智)利“仁”。他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论语·卫灵公》)“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外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也就是说,他的目的不在“知”(智)本身,而在于促进与彰显“仁”。换句话说,孔子是要让“仁”与“知”并举,以知(智)利仁,培养一种“仁智”双修的理想人格。
正如冯契所说孔子提出“仁智统一”学说,就是要在社会伦理关系中来培养理想人格。仁智统一,意味着人道(仁爱)原则和理性原则的统一,伦理学和认识论的统一。孔子讲认识论主要是讲伦理学(“知人”),而讲伦理学也是着重从认识论角度来考虑(“未知,焉得仁?”)。这里也包括着这样的意思/FONT>人的道德规范是根据理性原则来的,真正的道德行为是自觉的,而这种自觉性来源于理性认识,正是根据这一点,人可以通过教育和修养而成为有道德的人。
人要先明智,然后才能辩是非,才能成自我。智慧有三种境界:精明、聪明、英明,精明如鼠的眼,能明察眼前的食物:聪明如虎的眼,能觉察近处的猎物:英明如鹰的眼,能浓茶远处的风物,三者统一,必成大事。 智慧的关键,就是要知己,就是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这是智慧的开始,人们一直在忙于探索外界的真理和事物、知识,往往忽视了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是艰难的,但是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认识,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盲目的,也是枉然的。认识自己更是一种智慧,但人类更需要通过智慧来认识自己,所以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地从基础学起,人生的道路不仅仅走就可以,还哦得慢慢的学习、一直学。
我们都知道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即有利的一面;有弊的一面。孔子曰:“仁者,爱人。”“知(智)者惑。”仁智是否统一是很重要的。
1 仁智分裂
如果我们只拥有智而无仁,那么我们的智就是不可取的。因为仁和智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如果一个人没有仁而只有智,那么这个人就会用他的智去辅助邪恶,这样就会使社会变得不安。魏际瑞有曰:“爱人不以理,适是害人;恶人不以理,适是害己。”所以仁与智是不能分开的。
2 仁智统一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也。”一个真正拥有智慧的人,他会将智与仁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智才是真智,是被人们所推崇的,是能造福于百姓与社会的智。
3 德才兼备
仁智统一之人,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因为他懂得了仁的含义,拥有了美德;同时懂得了智的价值,拥有了才能;更为甚者是他能将德与才、仁与智结合在一起。《资治通鉴》中讲“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所以君子是会将仁智统一在一起的,是德才兼备的人。
我国自古就提倡仁政,讲“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对一个人来说,光有仁是不够的,仁只有在智的帮助下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而智也只有在仁的引导下才能得到正确的运用。所以仁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