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八、仁智统一 [复制链接]

46#

有仁德却没有理智,就会只知道爱而不知道如何辨别;有理智却没有仁德,就会只知道善而不去做。
TOP
47#

                    

  聪明的人很多但是智慧的人很少。作为一个智慧的人应该有明白事理,分清事情的真相,不会轻易被蒙蔽,所以做出的选择一般是有道理的。所以我们都想成为一个智慧的人,长城不是一日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有一颗懂得学习的心。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的重要性,不在乎你学到多少在乎你悟到多少,只要不停下脚步你就是一个智慧的
TOP
48#

人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八《必仁且智》)

译文:有仁德却没有理智,就会只知道爱而不知道如何辨别;有理智却没有仁德,就会只知道善而不去做。

爱人不以理,适是害人;恶人不以理,适是害己。([]魏际瑞《伯子文集》卷八) 译:爱别人却不依照一定道理去爱,就会害了别人;厌恶别人而不依照一定道理去厌恶,就会害了自己。

TOP
49#

仁者爱仁,智者爱智。

     生活着就应该时刻保持着好学的精神来接纳一切事物。但是,不管怎么好学、不管有什么见解,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在有是非争议的事情上,不论与你产生分歧争议的人是否是你喜欢的,你都应该只对事不对人。因为你坚持的是真理,而不是和对方争论的结果。在喜爱的物和人上,不要被一时的喜爱而冲昏了头脑,也别用主观思想去评论并下定义。真理才是硬道理!坚信真理,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

TOP
50#

孔子曰:“知者不惑”。

智体现出来的则是一种智慧,而且在实施仁时,则要与智互相统一。因为只有仁爱、道德和才能。而却没有运用到智慧、就不能把仁给体现出来了。智的本质就是明白仁爱和道义并把他坚持下去,而且在做的时候要学会灵活的运用来体现智。且智是用来除去对人类的危害的东西。智是实行仁统一的必备条件。智则是仁的基本条件。且“能愈多而得愈薄”则也要在提高智的时候,也要提升道德品质。所以仁与智是相互统一的。
TOP
51#

    在孔子的论述中,仁智是统一的,仁是核心,智是实现仁的前提,由智而仁,仁智高度统一是他的为人之道和理想人格。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仁智统一学说的本质是“爱人”与“知人”的统一.人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一致,进而包括道德理想与人的知识、智慧的统一以及道德情感、信念、意志的统一。仁智统一学说奠定了儒家主体人格修养论的基础,它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起着积极的作用。
TOP
52#

孔子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最重要的贡献莫过于他创立的仁学。是孔学的最高成就,也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对仁的考察和剖析,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关键。在孔子的论述中,仁智是统一的,仁是核心,智是实现仁的前提,由智而仁,仁智高度统一是他的为人之道和理想人格。孔子以为核心的仁智统一学说的本质是爱人知人的统一.人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一致,进而包括道德理想与人的知识、智慧的统一以及道德情感、信念、意志的统一。仁智统一学说奠定了儒家主体人格修养论的基础,它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起着积极的作用。

仁智统一体现在道德理想与人的知识、智慧的统一,体现在道德情感、信念、意志的统一。在今天,仁智统一也表现在德才兼备。才者,事业之梁,德者,事业之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为导向,才是基础;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相对于才而言,德更为根本。品德是衡量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前提。德才兼备是我们党的干部标准和用人原则。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科学把握德与才的辩证关系,科学掌握实施德才兼备标准的原则。进行干部人才评价时不仅要注重能力,更要注重德行。因而,我们要强调智与仁的互动作用,德与才的培养要互动进行,重视德在成就理想人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em04][em07]
TOP
53#

仁”是孔学的最高成就,也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对仁的考察和剖析,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关键。在孔子的论述中,仁智是统一的,仁是核心,智是实现仁的前提,由智而仁,仁智高度统一是他的为人之道和理想人格。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仁智统一学说的本质是“爱人”与“知人”的统一.人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一致,进而包括道德理想与人的知识、智慧的统一以及道德情感、信念、意志的统一。仁智统一学说奠定了儒家主体人格修养论的基础,它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起着积极的作用。
TOP
54#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孟子?离娄上》)

译:仁爱的实质在于敬爱父母双亲;道义的实质源于尊敬兄长;智慧的本质就在于明白前二者并坚持去做。

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八《必仁且智》)

译:仁德,是用来爱人类的;智慧,是用来除去对人类有危害的东西的。

TOP
55#

仁,仁德;智,智慧;礼,知礼(不是礼貌,古代有《礼》这部书,礼,大多指等级制度下的礼节);义,情义,意气;信,诚信,信用。 有仁德却没有理智,就会只知道爱而不知道如何辨别;有理智却没有仁德,就会只知道善而不去做。别人却不依照一定道理去爱,就会害了别人;厌恶别人而不依照一定道理去厌恶,就会害了自己。
TOP
56#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TOP
57#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是的,知识之花是缤纷的,而智慧之花更是璀璨夺目。当然,要让智慧绽放异彩,必须有知识的沃土,还必须用道德的泉水来辛勤浇灌。小物品蕴含着智慧,小故事浓缩着智慧,小人物也能够奉送智慧。滴水可以藏海,人人都可以成为智者、哲人。
TOP
58#

 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把“智”与“仁”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他从行为的节制和形式的修饰、道德的认知和意志的保障等意义上确立了礼与智在道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置。最终,仁义礼智四位一体,相依互补,恰成一完整的范畴系统,构建为人道的全部蕴涵。

TOP
59#

    理想的人格应该是即“仁”又“智”,仁智统一。其中“仁”有下述内容:“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里,孔子将“仁”首先规定为“爱人”。仁的本质,即“爱人”。“仁的根本在于爱别人。” 另一方面,“知”读阴平是指一般的认识能力和知识之意,属于知识论的基本范畴。“知”读去声可与“智”相通,意为才智、智慧。由学到知,由知到智,再到仁智统一。显然无知而愚昧的人是不能达到真正的仁的,孔子所谓“知者不惑”,“智者利仁”,“知者乐水”,“知者不失人”都是讲它的。这即是说智是仁的前提。孔子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在孔子看来“仁”作为君子的品格,是认识的成果,“知”是为了行“仁”,知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有了这种认识就利于行仁,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不可能有自觉的仁德。所以“知”是从属于“仁”的。但反过来说,没有“智”,也没有“仁”。《论语》中有许多经典语句都是说仁智合一的:“知者不惑,仁者无忧。”(《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这些句子说明了“仁”是核心,“智”是实现仁的前提,仁是智的结果,二者相互依赖。将“仁”升到“爱人”的层面去自觉地尊重和关心人,而“爱人”必须“知人”,“知人”才能做到“爱人”。因此,“爱人”与“知人”是统一的,即“仁智统一”。

TOP
60#

古人讲“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智者不惑,仁者不忧。”
  仁智统一体现在道德理想与人的知识、智慧的统一,体现在道德情感、信念、意志的统一。在今天,仁智统一也表现在德才兼备。“才者,事业之梁,德者,事业之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为导向,才是基础;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相对于才而言,德更为根本。品德是衡量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前提。人立世间,不论有多大的能力,有多大的智慧,德是根本,仁是根本。思仁德而省我,行仁智而立身。世界终将因仁德而和谐。仁、智是统一的。仁是核心,智是实现仁的前提。由智而仁,仁智并举、仁智统一是儒家的为人之道和理想人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