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这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话,他所强调的“知与行”从他的名字中就能够明白,先行才会有后知。在最初的时候,陶行知的名字并不是这样,而是“陶知行”, 后在教育实际中认识到自己年轻时信奉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谬误,转而笃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于是把名字改为“行知”。表明了他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向唯物主义的转化和发展。行即实践,而知即知识、认识,把书本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个过程就是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于是形成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行为模式。只有先实践才能有所认识,一切的认识又都来源于认识。
我国古代伟大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曾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面上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而现实生活却可以给予我们无限的知识和营养。沈从文学历并不高,但是长时间的与大自然接触,让他悟出了许多的生活哲理;莫言,同样学习成绩不好,自幼贪玩,但是在故乡高密的生活经历却让他成为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这说明了什么?生活才是真正的课堂,一味的读书学习,走出来的只会是“书呆子”“学霸”而不是名家、成功者。
书本,我们学习的凭借、途径。因为我们没有太多的生活经历和生活阅历,而现实生活又要求我们过早的具有生存本能和生存认识,于是我们必须要借助书本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提前了解认识社会。但是我们还应该懂得,只有书本的学习是不够的,因为书本也是由人自身所写,所呈现的认识和知识受到创作者生活阅历的影响和限制,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与认识的结合,相辅相成,有助于学习者准确、高效的认识社会,从而减少了许多认识上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