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122232425262728»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学习之道 [复制链接]

361#

曾以为教育是一场创业,前辈人将自己的利益与需求寄托在后辈人身上,而后或胜或败。我们都试图追求绝对自由甚至对周围的把控,而年长者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教育,由此解释了为什么青少年的大部分叛逆独立都只针对家长。不知道终点在哪的教育就像没有明确边界的创业公司一样,起跑再好也会失败。
至于教育是一种引导、是一场等待、是一段唤醒、是一程启蒙之旅,《热血教师》《小淘气尼古拉》《铁腕校长》三部影片逐渐使我有了如是改观。
热情活泼的教学方式,摔倒再爬起地参与跳绳,亲手为学生做饭又给家长以希望,鼓励口齿伶俐的女孩学法律,用度假情境使小男孩终于能够记住塞纳河的名字,个性化颁奖,带着学生在纵观文化历史或科学之中任意漂泊,用围墙和铁锁为孩子们呵护一隅净土……的确,影片大都提及了绕不过的基本能力测试,但这一帧帧令人动容的画面,使我相信教师们的目标绝不仅限于创造一个能力测试的神话。一段关系基于互相索取时产生,最终会剩下什么呢?教师的业绩、自以为是诉诸于孩子,孩子以敌对的目光嘲讽、排挤着教师,这无疑将是一场文明的灾难。真正的教育,应当以功利的目的进入,以一定程度的超功利的状态出来。
热血教师克拉克、铁腕校长所做之教育,皆非孟子所谓“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而是与大山论、楼层论的一场殊死对抗,他们为那群属于社会异层群体的孩子,提供一个相似和平衡的成长环境。成长,大抵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定义的东西,像是能力测试的A等级,像是一些微不足道故事中的转折,像是一场震撼心灵的感动。
那些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们,即使格局、高度不同,他们也要带着希望活下去,而不应当在比较中丧失了自我认可的自觉。像是一个行走在一维曲线里的人,视力也只有有限的距离,陷入了局部最优值,如果加一把劲跳出这个坑,或被一只有力的大手拉起,便可能会遇到更好的世界。希望是附属于存在的,有希望,就有存在,有存在,便是光明。
克拉克的女性朋友在他极度失望、失控时开解道:“你无助吗?无助,他们每天都在经历。”教师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职业,宣扬其春蚕精神、蜡烛精神广受争议,但对于克拉克、铁腕校长等无数真正躬身教育的人民教师而言,这些早已实实在在铭刻于灵魂深处,让无数在暴风里迷茫稚嫩的小心灵听清归家的呼唤。“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只要你能听到看到我的全心全意”,教师没有条件去救任何一个孩子一生,所能做的无过于读懂什么是孩子真正苦恼的、想要的,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成为孩子进入这个时代的中介,而绝非排斥、威严、你问我答、甚至无谓的同情。儿童的本能冲动与其出生所在的群体的生活习惯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指导或疏导。“我会在这里想你们”“我们是一家人”“You are not losers. You can do all things you like.”辅以每天稳扎稳打的作业、精心设计的教室文化环境,使他们得以与知识独处,纯粹地生活,如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所写“学校环境的职责在于,尽可能地排除现存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以免影响儿童的心智习惯。学校要打造一个纯净的活动环境。”“学校的任务就是营造一种环境,使在这种环境里进行的游戏和工作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和道德的成长。”克拉克的55条班规更是充分发挥了环境对于语言习惯、礼貌、美感和对美的欣赏的无意识影响;教师赋予黑皮肤的孩子们在阳光下努力前程、”Dream big”的力量,使一群睡不醒的无梦者成长为睡不着的追梦人。
一切看似都在不经意间,可这不经意的背后究竟藏了多少用心、多少初心。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却带了天下桃李数不胜数的心心相印。成功的教育,可以让孩子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是用一生治愈童年——在他们面对大千世界的时候,知道有一个地方,能收留所有的风尘,于是温和而坚定。
教育是我们人生的一,站上讲台,万众瞩目,心无定数,按照我的资质必须经历一生后才有能力去实践,假如哪天真的能够证明我是一个可以通俗而不低俗的给他人带来积极影响的媒介,我想我会走上老师这条艰难但自我价值认同的路,因此非常敬佩已经身于其中的前辈。《人民日报》上有一位年轻妈妈写给刚入小学的孩子的一段话,她说,孩子,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执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他们的公平与善良、真挚与光芒,会在你清澄的眼睛里映照出这个世界最初的模样,也会在你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下未来人生的第一个梦想。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做一个手执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做一个包容度很高但零纵容的老师,如果学生明媚灿烂,便要甘心沦丧在光的洪流中守护,如果他身处黑暗,则当循循善诱。
幸福从来不是我过得好,而是这个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过得好,发现这个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过得好。每一个职业,别人赋予它的含义都不能够代表我们,而我们的努力、我们在浊世中奋斗的精神,都会成为它内涵的诠释,都会让世界变得更好。教育,关乎潜力者的自我绘就,亦关乎普通教师的自我实现。致敬。
TOP
362#

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毛泽东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劲,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新时纪的青年要敢于担当,要满怀信心。
2.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是提醒我们珍惜时间,莫虚度青春,“莫等闲,白少年头,空悲切。”
二是借自然之象说明人生要不断前进之理,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TOP
363#

回复 2楼郭小娇的帖子

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汉]徐干《中论?贵言》)


译:教育人一定要依据人的特性,治理水必须根据水流的态势。(因:依,顺着。)


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宋]张载《张子全书?语录抄》)


译:教育人很难,一定要挖掘人的潜能,才不会耽误人。(至:最。)


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宋]朱熹《四书集注》)


译:圣人施行教育,必须依据各人的资质。资质差的,就培养成低一级的人才;资质好的,就培养成高一级的人才,不会有被遗弃的人。
TOP
364#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宋]朱熹《四书集注》)


译:圣人施行教育,必须依据各人的资质。资质差的,就培养成低一级的人才;资质好的,就培养成高一级的人才,不会有被遗弃的人。
TOP
365#

人的一生都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只会一直走在求知的道路上,却永远也到达不了尽头。庄子曾论述“人生长度”与“知识”的关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可见我们是永远也不能将所有的知识学完,我们能做的就是一直走在求知的道路上,使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
TOP
366#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少戒色,忌因男女之事而自误前程。最好的我们不是互相逞强说着谁对谁负责,而是有能力担当,有立身之事和立足之地,学会让彼此安心。壮戒斗,血气方刚,有太多的鸿鹄之志,前行的路上少不了磕绊,学会与自己和解,斗不是目的,即使一身狼狈,也要拼了命走到生命的结尾。老戒得,行百里者半九十,一生清廉无畏,克服侥幸心理。
TOP
367#

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对大部分人来说,勤学易于好问,或疑虑“位卑则足羞,宫盛则近谀”。子日: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谦恭汲取源源不断的知识是学者之本。
TOP
368#

学习之道在于个人。每个人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可以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但是不可以照搬,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TOP
369#

孔子是一个谦虚的人,从三人行必有我师,到不耻下问,孔子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型,这也是为什么孔夫子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景仰的原因之一,孔子时常会温故知新,教学又会因材施教。孔夫子的这些品质时至今日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TOP
370#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意思是学习好像是追赶什么似得,生怕赶不上,好不容易赶上了,又怕自己掉队。孔子对于知识的渴望是如饥似渴的,也正是这种迫切学习的态度才造就了孔子。孔子的学习就好像总赶不上似的,心里要急,要怕,才不敢松懈,一定要赶上去,而赶上了之后,还要急,还要怕,怕学到的东西会失去。孔子认为追求学问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用功,心里一刻也不闲着,就像追赶一个东西,就怕追不上,而在费了很大的心力之后,追上了自己理想的东西,自然就害怕它失去。古人在这一点上很看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这样的学习精神。
TOP
371#

  读罢学而篇,我发现其内容涉及学、孝、仁、礼、信等各个方面,但细细品味,会发现其中也蕴含了很多学习之道。如第四章“三省吾身”,人应当经常反省自己,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境界。第六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章表明孔子认为孝敬父母,团结家人,诚实守信等优良品格比学习更重要,当我们拥有了这些品格,还有多余精力的时候再去学习。
TOP
372#

     学习之道包含着学习的方方面面,其实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一个乐学的态度,要乐于求知,渴望知识。《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表达了这种态度。
TOP
373#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其实在他教学的过程中他也注意学习,可谓教学相长。例如: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子夏从绘事后素领悟到礼在忠信之后的道理,更是举一反三,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这其实是孔子当时还没有想到的,来得突然,所以高度肯定:“这是你的发明,是你卜商启发了我!从此以后我们可以共同讨论诗了。”这也是教学相长生动的一例。
TOP
374#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乍一读,好像觉得孔子说得太过绝对,怎么能觉得自己最好呢,好像有些不谦虚,但其实仔细想想,纵观中国古代,读书人多,仁人也多,而圣人极少。孔子此话也是勉励人们好学,这也是真正能惠及人一生的箴言。
TOP
375#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两句话非常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们需要广博的学习,但也应该有一个专一的志向,不懂的问题需要向别人多多请教,但也应该自己学会勤于思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