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021222324252627» / 4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礼的精神 [复制链接]

346#

儒家对以人或人文为基本关怀的道德价值观念的界定,总是用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行为来解释,以避免对事物的内涵、性质以及特征下抽象的定义。《论语》中有关礼的表述采取的就是这样的方式。儒家的礼看起来是实现道的具体行动,通过多种演示。礼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支柱,起上通下达的作用。因为礼的观念早就出现在论语之前的典籍里,所以当论语引进并重构这一价值观时,积淀的意义底蕴已经非常深厚,这必然导致在解释上的错综复杂与难以系定。而在另一方面,礼又是不断充实的社会交流行为的“日常用语”,源于俗而还之于俗,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普遍性。因此,无论在表面还是深层,礼的内容都相当纷繁。礼包括下面几个主要类别。其一,厘是人与人在社会中互相交往的方式,并且与各人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相适应的行为,同时礼又使社会等级观念投射到家族与家庭中,以使国家、社会、家庭之间关系和谐,结构近似,发展同步。其二,对个人来说,礼也是修身,平衡心态与增强道德观念的精神机制。其三,礼作为祭祀典仪,涉及上列的各类方式。祭祀本身也是社会交往的一种环境,其中如祖宗崇拜,国家的祭奠仪式和家庭宗法和国家治理有直接的关联。祭祀作为一项带有宗教性影响的活动对一个人的内心亦起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除此之外,祭祀礼仪还沟通人作为一个社会整体与天地万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为了追求儒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TOP
347#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这句话让我深思。礼的精神是自己谦卑, 尊重他人,我一直认为一个民族什么时候开始懂得并理解什么是尊重了,那么他也就强大了。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但是出于种种原因,虽然现在的中国强大了,但是在国外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是那么正面,主要原因就是很多时候中国人缺乏对他人的尊重。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对人抖脚等等陋习并没有得到根除,这是我们应当反思的。 很多时候尊重他人就就是尊重自己。

TOP
348#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句话说明了礼制的根本是仁德,它不能只是依凭外在规范来实现,就是作为一种外在规范,也必须是仁德的体现,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只是一种形式的礼,再完备的礼,不能体现仁德,也只能是徒有其表;所以只有体现了仁德,礼制本身才有所改变。从《论语》中,我看到的是,礼是以是否能体现仁德为其原则的。告诉我们行礼一定要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做表面功夫那么简单。你不尊敬一个人,而你只是在礼貌上尊敬,人家还是会看出来了,又比如:一件丧事,你场面再庞大,再完备,但是你根本不是从内心里悲伤,外人一看就看出来了,你搞那么多形式上的东西有何意义呢?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可以看出,要做件大事,必须从自己的内心开始修炼、修行,只有把自己修炼好了,你才能去做其他的事,也是我们常说的:“先做人后做事.

TOP
349#

礼是习惯,是内在道德的外化,是与人融为一体的事物。

儒家思想中将礼视为重要的部分,孔子一直希望社会有礼,人人懂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更注重等级制度中的礼。而当今中国,我们更多强调的是作为人道德的礼。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礼仪之邦的建设,不仅仅是口号,我们希望落到实处,我们希望看到我们的社会真正成为礼仪之邦。

礼,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个温暖的饭团,都回让我们内心感到温暖,也感觉到人的礼节。礼,是对自身的要求,对人尊敬,守时,为人谦逊,都是礼的体现。我希望能够注意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成为一个有德之人。

TOP
350#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阿尹鑫

学号:11311012

时间:2012.4.27

电话号码:18787476168

卷三

礼的精神

礼是指道德的行为规范,审美的行为,有序的行为规范。

礼的精神:1:恭敬,居上位不宽厚,行礼不恭敬,在丧礼中不悲伤。使人看不下去。2:仁爱,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谈得上礼?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谈得上会快乐?礼的精神是自己谦卑,尊重他人。

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恭敬而不知礼,就会疲劳。谨慎而不知礼,就会畏惧。勇敢而不知礼,就会混乱。正直而不知礼,就会刻薄。所以君子不说不合乎礼的话,不做不合乎礼的事。好女色却不遵守礼,就会放荡。饮食的时候不遵守礼,就会争夺,放荡和争夺,就会导致混乱。

祭祖时感到祖先就在眼前;祭神时就感觉神就在眼前。孔子说:“我没有亲自参加祭祀,就等于没有祭祀。”不要对着忧愁的人表示出快乐。不要对着痛哭的人笑。不要对着失意的人炫耀自己。林放询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问得很重要,礼,与其奢侈,不如俭约。丧葬,与其置办周到,不如真正的哀伤。”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遵循礼仪规范,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克己复礼,天下人就趋向仁道了。践行仁道。是由自己去做,难道是由别人去做吗?”颜渊说:“请问践行仁道的纲目是什么?”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事情不去看,不合于礼的事情不去听,不合于礼的事情不去说,不合于礼的事情不去做。”

精神文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巨大力量。历史实践证明,在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以德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径,通过道德的传播、舆论的感化、思想的教育,既可以防患于未燃,又可以起到严刑峻法所不能及的作用。从本质上看,礼治就是德治,两者高度重叠在一起,都属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和上层建筑的性质。

孔子说:“用政令来教导人民,用刑法来整治人民,人民暂且免于犯罪,但缺乏廉耻感。用道德来教导人民,用礼仪来规范人民,人民有廉耻感而且心悦诚服。” 很清楚,大至国家,小到家庭,包括道德、法律、政治、军事、宗教等一切社会生活,均必须以为基本原则。

TOP
35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院: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田维美

学号:11311010

时间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4" Month="5" Year="2012">2012-5-4

电话:15025126218

卷三

礼的精神

众所皆知,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是一个以礼着称的国家,是“礼仪之邦”。古人就有云:“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习“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足。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该时刻做到以礼待人,做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

记得有一次,妈妈叫我去买一瓶豆油。我急匆匆地就跑下楼去,路上不小心撞上了一个漂亮的女孩。我正准备道歉时,只听到“他妈的,敢撞本小姐,你找死啊!是不是不想活了!”听了这话,我非常气愤,抬头看了看那人,长得还挺人模人样的,怎么就这么不文明呢?我本想骂回去,可突然一想到自己学过的中华义理中的“礼”,它好像在提醒我不能这样做。我心想:我是一个大学生,怎么可以骂人呢,况且她不文明我干嘛要和她一样呢?想到这里,我恭敬地向他鞠了一躬,微笑地对他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这位女孩白了我一眼,神气地走掉了。我也继续走上了去商店的路。可刚走没几步,就听见后面有人在议论纷纷:一位大爷说:“这位姑娘真是个讲文明的人,遇到像那种狂妄自大的人还跟他说对不起,真是个优秀品质的大学生”一位大婶接着对她的外孙说道:“你要这位姐姐学习,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现在文明礼貌的人少了,我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三思而后行,不冲动,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真希望文明能陪伴着你,我,他……

高。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并与革命传统相结合,赋予新时代内容,容纳新的代精神,达到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古为今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

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你的学习,你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学习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我们不断探索,求知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

TOP
352#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

姓名:王硕

学好:11311022

时间:201254
手机:13629484098

卷三

礼的精神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对待他人要做到有礼貌,礼仪要端庄。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要求“约之以礼”,“齐之以礼”。荀子也讲“礼者,所以正身也。”不能将传统礼教全盘否定,可以将传统礼教区分为中华人文礼教与封建礼教,中华人文礼教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行为规范,体现出仁爱,和谐,秩序,优美等原则,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对于“礼”的倡导,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谦逊好礼的民族品格,获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

礼是指道德的行为规范,审美的行为规范,有序的行为规范。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谈得上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谈得上乐?礼的精神是自己谦卑,尊重他人,不要对着忧愁的人表现出快乐,不要对痛哭的人大笑,不要对失意的人夸耀自己。所说的礼,及时恰到好处,过头了就成了虚伪而不是礼了。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现在的人本性邪恶,必须依靠教师和法律来校正。接受礼仪才得到矫治。

遵循礼才能立身处世。音乐可以成就人的道德情操,恭敬而不知礼,就会疲劳;谨慎而不知礼,就会畏惧;勇敢而不知礼,就会混乱;正直而不知礼,就会刻薄。一个君子不会说不合乎礼的话,不做不合乎礼的事。好女色却不遵守礼,就会放荡;饮食的时候不遵守礼,就会争夺;放荡和争夺就会导致混乱,所以说做人要有礼数,能行礼的人,他的身心性命是安适的。

礼是用来治理国家的,安定社会,调理人民,有利于子孙后代的。人不遵守礼就无法生活,事情不按礼仪就办不成。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礼仪制度就会不得安宁。礼是对规章制度的极大调和,是消除争夺的方法,礼仪始于体态端庄,脸色和悦言谈顺畅,容貌必须庄重,必须端庄,严肃,稳重,不会轻慢,放肆,不要粗鲁,恶狠,傲慢,不要喜怒无常,举止要恭敬,说话要忠实,做事要严肃认真,又不懂的地方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人要注重礼仪,脚步要稳重,收拾要恭敬,不要大声喧哗,态度要严肃,举止要有气质,要尊重长辈,做事不要慌张。

TOP
353#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

姓名:王硕

学好:11311022

时间:201254
手机:13629484098

卷三

礼的精神

  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数千年来我们这个民族累遭困难,灾难而没有解体的一个强大纽带。

   说起中华民族精神,人们一般都会想到爱国主义。从屈原、岳飞到抗日战争的英雄等都是广义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无疑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但它并不为中华民族所独有。事实上,美国和欧洲的国家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甚至极端化为一种白人中心主义。人们之所以将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是因为十九世纪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外来民族的欺凌、压迫和剥削,而需要以爱国主义来凝聚人心,努力奋斗而获得民族解放。 

除了爱国主义外,人们还认为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是中华民族精神各种具体的表现。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的确显现了这些美德。但也必须承认,世界上其他优秀的民族也拥有这些美德。这就是说,它们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本性,而是人类文明所共有的属性,甚至可以说是普遍人性。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传统也影响了每一个当代的中国人。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感情时刻蕴含在心底,如同与父母家人的感情一样,永远割不断。 爱国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激情,又是心中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那种不甘耻辱、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如今,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下,爱国的激情、爱国的信念发芽、长大,并结出累累硕果。事实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一部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远行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子孙的美德,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

TOP
354#

[经典学习]一、礼的精神

子曰:“祭神,如神在。”

程颐:“吾日履安地,何劳何苦?他人日践危地,此乃劳苦也。”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礼记.曲礼上》)

敬者,礼之本也。(《日讲礼记解义》卷二十七《礼器》)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

TOP
355#

礼,固然是我们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这些才组成了我们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但是,无论是礼还是仁,如果这些被看成是一种准则,并且给予诸如此类的东西一些固定的定义的话,这些东西也就失去了意义,关于礼与仁之类的,我们用心去体会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说是想用这些东西来限制和规范人们的行为,那么我认为,我们会把自己陷入到一种混乱当中,一个真正的懂得礼仪,仁德的民族不是在限制规范中形成的,而是一个教化和感悟的过程,就如,一个拥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和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是截然不同的。
TOP
356#

古人说“礼崩乐坏”,李河说:“乐坏不敢说,礼崩已经是事实”。面对愈演愈甚的送礼大潮,也一直都有人呼吁要节制,然而节制真的能减缓乃至改变礼的崩溃吗?

  在李河看来,不必去批评送礼的人,他说:“普通人,即便是真的彻底地超脱出来,完全拒绝送礼,就没有压力了吗?生活在这个环境之中,很多人其实是被绑架的,比如说随份子,这些年水涨船高,人家随500,你能随50吗?”

  然而,礼仍旧是需要回归的,不能因无奈而放任。李河说:“当一个社会,连送礼都成了一个不能承受的负担,这就非常麻烦了。我们应该想想办法,让这个社会能够轻松一点儿,让生活在其中的人能够舒服一点儿。按道理说,给人们最好的建议,是让礼回归本性,回归到它原本的精神含义,符号意义。”

  要让礼回归,就要从社会的角度解决,李河说:“倘若能够真的减弱一点人的依附性,改变一点社会的支配制度,减少一点对竞争的崇拜,把我们的社会变得宽松一点,更加公正和公平一点,让打点失去意义。那么人就可能转变成为自主性的、不依附于级别、领导等的自由的人,那个时候,人才能真的轻松起来”。

TOP
357#

礼是我们为人处事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现在我们所处的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小环境了,而是一个开放的大环境。在这个大环境里是不主张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存在的,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甚至是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必须要通过不断的交往来建立彼此良好的关系的,而这种交往应该是友好的,带有性色彩的,所以有了礼尚往来之说。但是此礼尚往来,并非彼礼尚往来 ,说的是在与对方沟通交流的时候,应该具备的一种道德,一种素质,不是通过物质或金钱来交往。敬者,礼之本也。尊敬,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古语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人与人在交往时必须相互尊敬,父母长辈如此,老师同学如此,上司同事如此,就连陌生人之间也须如此。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这是交往的必备要素。我们应当遵守,并予以发扬光大。指人行为的外在规范和仪式,直接表现于肢体的动作和表情。其源于祭天和祭鬼。其目的就是使人心常存”“,有畏惧之心。古语讲诚于中而形于外,这个外者之形即是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做到,则不会把外在的看做是桎梏,反而会感到内心有依托。同时,只有按的循规蹈矩才会真正使自己的内心达到。程颐一生举动必由乎礼,有人对他说:先生谨于礼四五十年,应甚劳苦,他回答说:吾日履安地,何劳何苦?他人日践危地,此乃劳苦也。可见,是内在生命与外在生命的谐和统一。

TOP
358#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礼作为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当然要以仁为前提,即“人而不仁,如礼何?”所以说仁和礼的关系是仁礼一体。不讲仁只讲礼,礼就不会被社会成员普遍认可,就会遭到反对;不讲礼只讲仁,社会成员不受道德约束,就会由思想上的无政府状态引发现实中的无政府状态。所以仁和礼是不可分的。社会发展会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变化,礼的一些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予以改变和调整,这种改变和调整是仁的体现。所以我觉得礼的核心精神是仁。

TOP
359#

礼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我们从进幼儿园开始每天去上学的时候都要和父母说一声“再见”和老师说一声“老师好”,每天放学同样要和老师说一声“再见”。就在老师好和再见中我们学会了对老师的敬语,这就是我们在幼儿园学会的尊重老师,后来我们学会了你好、您好、大家好等等之类的词语,让我们学会和同学相处,我们常常都会说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尊老爱幼等等之类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透露出来的是“尊重”的意思,学习礼仪是为了让我们学会尊重别人尊重自己,让我们做个心里有尊重的人。我觉得礼仪对于一个人的可塑性很强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最基本的礼仪学起,懂得最基本的礼仪对我们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你礼貌的待人,同样的别人也会以礼对待你,我们需要一种学习礼的态度。

TOP
360#

儒家对礼仪教育的作用与意义作了清晰的说明。由此认为,礼仪教育本质是一种道德教育,是修德治国的治具。《文王世子》:“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这就是说,上自朝廷,下自乡里,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要有礼仪的规范与约束。因为只有人们在礼仪的规范约束下行动,国家就会君臣有义,政治安定,社会就会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夫妇有道,恩义有报,民生幸福。《礼记》说:“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所以,礼仪教育是教人做人的教育,上至王子,下至百姓,必须学习礼仪,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有做好礼仪教育,无论是统治秩序,还是伦理秩序,都会处于和谐状态,反之则政治动乱,诸侯争斗,道德沦丧,淫乱犯罪,甚至人们会不知死活地犯上作乱,不知死活地胡作非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