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819202122232425» / 4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礼的精神 [复制链接]

316#

[经典学习]一、礼的精神

《管子·立政》认为,

礼为贵贱尊卑要分明,义为事之宜,廉为廉洁方正,耻为识羞耻。指为人要有道德修养
礼义廉耻不立,人君以自守也。——每个人必须按照他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去选择相当于其身份的礼,符合这条件的为有礼,否则就是非礼。

TOP
317#

“敬”是中国传统礼文化的重要精神特质,随着礼的历史嬗变,“敬”经过了宗教仪式之对神的虔敬以及世俗之礼的“社会角色之敬”两个发展阶段。在伦理本位的中国传统社会,礼文化所培育和强化的社会成员的“敬”情感转化为强烈的“义务的敬重心”.在整个古代中国发挥着巨大的文化整合作用。

TOP
318#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即礼的精神是自己谦卑,尊重他人。然而,现在很多人把礼的精神给淡化了,理解为纯粹的物质交流活动,只知道尊重自己,忘却尊重他人,自尊而鄙人,这点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将礼的精神真正贯彻下去。

TOP
319#

孔子倡导“克己复礼”我们现在虽然不用“复礼”,但对于“礼”中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也应加以应用,而不应一味的将其视为封建糟粕。比如“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就非常适用于当今浮躁的社会,它揭示了“礼”的精神是自己谦卑,尊重他人。
TOP
320#

礼仪知识学习的目标是
提高素养,利于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提高自己的形象。
《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看后明白,礼仪已经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一部分,应予以重视。
 
TOP
321#

自周而成礼。礼数、礼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都是有着严格的礼来约束。君臣之礼,三呼万岁;女子之礼,三从四德。这些礼数,有其历史局限性。但是在维系当时社会关系中,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文化大革命对于这些礼数一刀切的做法,给中国当代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何通过认识这些古代礼数中的积极部分,通过教育学习,继续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有力的支撑。


孔融让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孔融七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已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中国。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3 19:42:35编辑过]

TOP
322#

以下是引用唐潇在2011-6-22 8:41:33的发言:

以礼待人,自古以来的处事原则。尊敬别人一分,礼待别人一分,我们收获的绝不单单只是一个微笑,还赢得了一分尊重。礼,不仅可以让我们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还可以调节我们的人际关系,必将受益匪浅。



[em07]
TOP
323#

待人要诚肯。

   1、每天走进校园,看到你认识的同学,亲切的打个招呼,看以教师说一声,早上好。但是这一切都要发自内心的,真诚地,不有装装样子。

              有一个故事,讲得很有趣。              

    张良是西汉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  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想一想:这是一个动人的传说,张良拜师,第三次才见到老师,如果是你,你会去第三次吗?为什么?

其实这都是教师要考验他,看他是不是真诚。我们在学校对别人,要做到真诚相处。其实,世界上没有傻子,谁对我真诚,谁总是取笑我,大家都看得出来。所以,我们每个同学要对别人真诚一些,当然,这个真诚既要对同学,也要对老师。

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发自内心地尊敬老师,见到老师,面带微笑,轻声招呼,主动问好,见到同学,主动打个招呼!。这样,我们的校园就文明多了。

2、交往方式要适当。

    大家心里都在想,我对别人也满真诚的,可是就是不领情,总是对我不真诚。其实,大家在交往过程中要慢慢学,我怎样做最好呢?

前几天过三八妇女节,我发现有些同学满有爱心,送一个小礼物给自己的教师、家长。不错但是我发现一个同学,早上,他来到教室,教师正在门口与别人教师谈话,他一跑上来,大概有些激动,把一个小礼物往老师手上一塞:“老师,给你!”,教师一一惊,你干什么?追问了一句。他说,“今天是三八妇女节,送给你!”然后,像受了批评一样跑进教室了。大家想一想,他有什么错?首先,他很真诚!但方法不对,你认为该怎么做?

其实,在我们和生活中,与同学的交往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 事情,你本意是好的,但受到别人的误会,当然就会产和生矛盾,所以,总有些同学给人的印象不佳。

怎么办呢?该道歉的时候就道歉,该像别人解释的时候就要勇敢地站超导起来,像个男子汉!

给大家的建议:

不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经常以不悦而且对立的语气说话

应该保持沉默的时候偏偏爱说话

打断别人的话

滥用人称代词,以至在每个句子中都有“我”这个字

以傲慢的态度提出问题,给人一种只有他最重要的印象

在谈话中插入一些和自己有亲密关系,但却会使别人感到不好意思的话题

不请自来

自吹自擂

嘲笑社会上的穿着规范

在不适当时刻打电话

在电话中谈一些别人不想听的无聊话

对不熟悉的人写一封内容过分亲密的信

不管自己了不了解,而任意对任何事情发表意见

公然质问他人意见的可靠性

以傲慢的态度拒绝他人的要求

在别人的朋友面前说一些瞧不起他的话

指责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评论别人的无能力

当着他人的面,指正部属和同事的错误

请求别人帮忙被拒绝后心生抱怨

利用友谊请求帮助

措词不当或具有攻击性

当场表示不喜欢

老是想着不幸或痛苦的事情

对政治或宗教发出抱怨

表现过于亲密的行为

同学们,我们大家有了礼仪,我们的学校会更和谐;我们尊重了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TOP
324#

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一个人的仁德之心是和这个人对待礼仪的态度联系在一起的。“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也是一个人做人的核心,“礼”是人外在的行为规范,如果失去了仁德这内心最本质的内容,那么即使礼仪再规范、音乐再端正,那又有什么用呢?而作为领导者更应该遵守“礼”的规范,为人恭敬,宽厚待人才能真正获得民心得到拥戴。
TOP
325#

礼尚往来是中华美德,其中的意思涵盖的很多方面,有物质上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其精神上的礼尚往来,当我们用真心和细心外加一点慧心酿制了最美的佳酿”——礼物后,成功的满足、祝福的真诚、礼物被激动地接受后的自豪和欣慰,同时也给我们赠送了一坛不可多得的佳酿,香醇度决不低于前者,猛烈度和持久度甚至会超越前者。 而当我们在节日里收获祝福时,往往会感动地落泪——前提是这是一份真诚的礼物。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人们挣扎在物质漩涡四伏的海洋深处,与礼尚往来的真谛,渐行渐远…… 在校学生,为了显示身份,为了虚荣和面子,一律买最好最贵的礼物,他们认为,价格便是真心的pH值,殊不知礼物因为pH值过高而成为了腐蚀性极强的碱。 社会中的礼尚往来更是面目全非。昂贵的烟酒、钻石珠宝、鼓鼓的红包,将换来行贿者的心愿;你帮我的老婆升职,我帮你的儿子升官……于是,越来越多的腐败官员,越来越多的无能领导,越来越多的腐败工程,越来越多的不被给予理睬的投诉,越来越多的不安定事件……照这样礼尚往来下去,我们的和谐社会将是水中月,镜中花,礼尚往来的古训并非着眼于,而是!只有当我们拥有了高尚的品质,崇高的人格,纯洁的心灵,真诚的心意时,我们才有资格提起!让我们重操真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弘扬真正的礼尚往来

TOP
326#

“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生长在这以礼为先的土地上,我们必须遵守礼,尊崇礼, 记得年纪尚小的时候父母就教我们礼,年纪初长时老师教会我们要以理服人,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礼的环境里学习着,成长着。耳濡目染的我们应该更加尊崇,更加发扬。
TOP
327#

“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生长在这以礼为先的土地上,我们必须遵守礼,尊崇礼, 记得年纪尚小的时候父母就教我们礼,年纪初长时老师教会我们要以理服人,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礼的环境里学习着,成长着。耳濡目染的我们应该更加尊崇,更加发扬。
TOP
328#

如果仅仅是在物质上奉养父母,那乌鸦也能反哺。但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事之以礼,即在对父母的态度上是否恭敬。尊敬父母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这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我们对父母的称呼上,我们中国人称呼父母都要叫“爸爸”、“妈妈”而不像国外那样直呼父母的名字。在这一细节上就很好的体现了我们中国的孝道,是有“礼”的渗入的。
TOP
329#

礼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传承的纽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礼治天下,礼的精神一直延续至今,如“来而不往非礼也”“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等。所以说礼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孝是中华民族的宪法精神,那么礼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古代文明古国文化的延续只有中国没有断代,这个没有断代的主要原因就是无论政权如何更迭,但是礼作为文化精神虽然有所演变,但是还是一脉相承了下来的。对于我们今天来说,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文化的大融合是不可以阻挡之势,那么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我们如何去继承,如何去发扬?这是我们必须好好思考的问题。对于现在来说,我们许多的文化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就拿一个婚礼来说,什么样的都有,而且往往是土洋结合。倒是我们在日本在韩国还可以看到我们民族的一些传统的文化在他们的生活中的体现,这不得不让人觉得悲哀,也许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实在是丰富的不得了,所以我们就不怎么重视,因为她实在是太丰富了,给别人发扬一点也没关系,但是作为一个国人,我们还是要警惕我们自己的文化的流失和演变的问题的。
TOP
330#

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一直传承着这种礼仪文明的极好风范。


无论国内国外,中国的礼仪风范一直深受人们的尊崇。正如孔圣所言,来而不往非礼也。有来有往,社会走向文明平和,世界走向团结和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