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礼乐方面的讲究比较严格,八佾之舞只能用于天子所举行的大典,对于诸侯来说,只能用四十八个人来表演,八排,每排六个人,称作六佾,诸侯下来的大臣之家,只能用三十二个人,八排,每排四人,称作四佾了。
我们从表面来看,孔子怎么教大家跳舞了呢?其实不然,这种固定的舞蹈形式正是古代礼的典范,在礼的应用中,对于舞蹈的形式,衣冠的样式,事物的摆放等等,都有非常严格而周详的规定的。所以我们知道,这篇是讲礼的了!
礼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孝是中华民族的宪法精神,那么礼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属于中华文化的伦理范畴。
我们看第一段,说的是季氏,季氏是当时孔子所在的鲁国的权臣,当时鲁国有三个权臣,分别是孟孙、仲孙和季孙。什么叫权臣,就是掌握着国家政权根基的臣子,这三家操纵了鲁国的政权,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鲁国国">鲁国国ersonName>君基本上就是个架子了。
说这个季孙在他们家开舞会,竟然用周天子举行国家大典时候的八佾舞蹈,这个他们都干的出来,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我们今天大多都翻译的是孔子听到这个事情后很生气,说这样的事情都可以忍受,还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忍受呢?南怀瑾大师对此有别的看法,他说以孔子这么高的修养,这句话不应该是孔子生气骂人的话,南先生的看法是说我们要注意啊!季家的野心不小,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他不忍心做的呢?言外之意是季家将来什么事情都是做的出来的。
我本人比较赞同南怀瑾大师的说法的。再来看第二段,说是这三家在家里举行完宴会后,在撤席的时候,竟然演奏的是周天子在宴会时所用的音乐,孔子说,这个《雍》的诗词里有“相维辟公,天子穆穆”的话,这样的音乐怎么能用在这三家的厅堂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