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021222324252627» / 6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礼的价值 [复制链接]

346#

“人无礼,无以立”,“礼”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生活最基本的吃、穿、住、行都各有各自专门的礼。而要进一步的发展自我根是需要“礼”从我们懂事的时候就常被长辈教导要讲礼貌,要尊老爱幼,要尊师重教,孔融让梨的典故家喻户晓,一个小小的礼让就成了流传千古的佳话。大者有家礼,国礼,世界礼,有“礼”行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让我们以礼自省,以礼服人!

TOP
347#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李朦

学号:10311034

时间:2011314

电话13888978324

卷三

一、礼

礼的价值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重视的教育和建设是中国人的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文明史就是一部的教化史。没有礼教,何谈文明与礼仪之邦!礼,是中华美德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提出的20个字的公民道德当中,明礼被放在了重要位置。可见,古今中国的道德,从来没有离开过。礼,贯穿古今,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的、与时俱进的道德规范。而今,的内涵已经融入了现代内容,需要我们研究新习俗,演化新礼仪,再现礼仪之邦的风范。礼仪是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像人们的言谈举止,仪表服饰等都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文明素质和审美情趣。掌握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及交往尺度,是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的前提。礼,是明人伦、守分寸、显平等,是人际文明的规范。博文约礼,礼是规规矩矩地做人,明礼进而守法,礼,是法律的前身。行礼,重在明礼。礼是自敬、敬人,敬是礼的灵魂,敬生礼、礼生和、和为贵。礼,使中国人成为中国人,使中国成为礼仪之邦。礼,化解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礼以修身、齐家、兴业、治国,礼是个人、家庭、学校、社区、企业、国家的文明与尊严的象征。

TOP
348#

可是中国的礼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规定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礼法,来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其成功之处是在于用较小的投资换来了较大规模的领土和人口,通过树立皇帝的决定权威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虽然现在中国进入了法治社会,可是在任何地方,我们还可以看见礼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礼制有它的成功的地方,可以也有它的局限性。够多的强调礼制,会削弱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抛弃了传统等级观念的礼制才能真正起到和谐社会和人际关系的作用,同时不会扼杀社会的整体创造性。

TOP
349#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杨东平

学号:10311003

时间:2011314

电话:15198886443

卷三

礼的价值

孔子说:“用政令来教导人民,用刑法来整治人民,人民暂且免于犯罪,但缺乏廉耻感;用道德来教导人民,用礼仪来规范人民,人民有廉耻感而且心悦诚服。”

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

现在的人本性邪恶,必须依*教师和法律来校正,接受礼义才得到矫治。

恭敬而不知礼,就会疲劳;谨慎而不知礼,就会畏惧;勇敢而不知礼,就会混乱;正直而不知礼,就会刻薄。

谁知道恭敬辞让是用来确保安全的!谁知道义理文化是用来陶冶性情的!

所以君子不说不合乎礼的话,不做不合乎礼的事。好女色却不遵守礼,就会放荡;饮食的时候不遵守礼,就会争夺。放荡合争夺就会导致混乱。

能行礼的人,他的身心性命是安适的。

名号不正,言辞就不顺;言辞不顺,办事就不成;办事不成,礼乐就不兴盛;礼乐不兴盛,刑罚就不得当;刑罚不得当,人民就不知道怎么做。

礼,用来治理国家、安定社会、调理人民,有利于子孙后代。

人不遵守礼就无法生活,事情不按礼仪就办不成,一个国家没有礼仪制度就不得安宁。

礼是在行为发生之前发挥禁止的作用,法是在行为发生之后才施用。

文明间的对话需要有“礼”的精神的调剂与“礼”的智慧。例如“礼”的秩序原理中所包含的规范、有序、崇义、扶弱的因素,节度原理中所包含的节制、恰当、分寸、适度的原则,交往原理中礼尚往来、尊重他人、敬、让、轻财重礼、不骄不淫、相互沟通与理解的内涵,和谐原理中的和亲、谐民、仁爱、交融的精神,均是走出自我,走向他者、社群、国家、天下的相互伦理,而具有普世价值。 三礼之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有其现代价值。礼乐文化不仅促进社会秩序化,而且有“谐万民”的目的,即促进社会的和谐化。一个稳定和谐的人间秩序总是要一定的礼仪规范为调节的,包括一定的等级秩序、礼文仪节。“礼”的目的是使“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礼记·乐记》)礼乐教化的人文精神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协和万邦、民族共存、文化交流融合并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动力。孔子对礼乐的继承、传授,大有益于他身后两千五百年世道人心的维系和民族的大融合、文化的大融合。

TOP
350#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杨利靥

学号:10311043

时间:2011年5月29日

电话:13529299757

卷三:礼坛

三、礼的价值

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五千年文明,号称礼仪之邦。古代社会与国家管理方式既非法制社会,也非通常人们认定的人治社会,而是礼法社会。礼法是礼制与法律相结合的概念,融入哲学家的思想,法学家的智慧和政治家的实践。礼制是德治梦想的具体化,通过礼仪定式与礼制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通过法律的惩罚维护礼法的绝对权威。可见,古今中国的道德,从来没有离开过“礼”。礼,贯穿古今,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的、与时俱进的道德规范。而今,“礼”的内涵已经融入了现代内容,需要我们研究新习俗,演化新礼仪,再现礼仪之邦的风范。礼仪是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像人们的言谈举止,仪表服饰等都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文明素质和审美情趣。掌握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及交往尺度,是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的前提。礼,是明人伦、守分寸、显平等,是人际文明的规范。博文约礼,礼是规规矩矩地做人,明礼进而守法,礼,是法律的前身。行礼,重在“明礼”。礼是自敬、敬人,敬是礼的灵魂,敬生礼、礼生和、和为贵。礼,使中国人成为中国人,使中国成为“礼仪之邦”。礼,化解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礼以修身、齐家、兴业、治国,礼是个人、家庭、学校、社区、企业、国家的文明与尊严的象征。礼,用来治理国家、安定社会、调理人民,有利于子孙后代。 人不遵守礼就无法生活,事情不按礼仪就办不成,一个国家没有礼仪制度就不得安宁。礼是在行为发生之前发挥禁止的作用,法是在行为发生之后才施用。可是中国的礼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规定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礼法,来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其成功之处是在于用较小的投资换来了较大规模的领土和人口,通过树立皇帝的决定权威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em01]
TOP
351#

学院/FONT>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文秘

姓名:吴娅君

学号:10311007

时间:2011421

电话:14787457743

三·礼的价值



   我们看“礼”之中的秩序、节度、交往、和谐原理。“礼”的功能主要是确定亲疏、远近、贵贱、上下的等级,确立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的社会结构,整齐风俗,节制财物之用,理顺社会关系与秩序等等。按春秋中期鲁国曹刿的说法,礼是整饬社会生活秩序,确立上下等级,规定官员职责, 节制财物之用,维护长幼之序的。按战国后期荀子的看法,社会的整合、维系及秩序化,靠社会分工及等级名份制度加以确立。“礼”的作用是“别异”、“定伦 ”。一个国家没有礼就没有处理政务的尺度,没有规矩方圆就寸步难行。

礼让为国,安定社会,消弭争夺战乱,节制骄奢淫逸,是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的前提。以一定的规矩制度来节制人们的行为,调和各种冲突,协调人际关系,使人事处理恰到好处,是礼乐制度的正面价值。这里有社会正义的义蕴,即反对贫富过于悬殊。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富了以后怎么办孔子讲“富而后教”,讲教化、教养,反对铺张浪费、夸财斗富。目前我国的大众文化渲染淫逸,对社会风气有极大的腐蚀作用,对青少年的成长十分不利,而文化批评的力量却格外薄弱。这是值得我们检讨的。

  就现代生活而言,在外在强制的法律与内在自觉的道德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即包含社会礼俗在内的成文与不成文的规范。这就是“礼”。古今社会规范的差异不可以道里计,但提高国民的文明程度,协调群体、社区的关系,促成社会健康、和谐、有序地发展,不能没有新时代的礼仪文化制度、规矩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指导。我国历来是礼仪之邦,今天我们仍然面临提高国民文明程度的任务。在这一方面,礼学有深厚的资源。

TOP
352#

ormulas> eqn="if lineDrawn pixelLineWidth 0">> eqn="sum @0 1 0">>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级文秘

姓名:王耀齐

学号:10311022

时间:2011422

电话:15087186819

卷一:                           四:礼的价值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礼礼仪的基本要求就是尊重他人。因此,递物时须用双手,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例如递交名片:双方经介绍相识后,常要互相交换名片。递交名片时,应用双手恭敬地递上,且名片的正面应对着对方。在接受他人名片时也应恭敬地用双手捧接。接过名片后要仔细看一遍或有意识地读一下名片的内容,不可接过名片后看都不看就塞入口袋,或到处乱扔。   

TOP
353#

学院/FONT>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文秘

姓名:郑珣

时间:2011410

电话:18788142325

卷三  

三、礼的价值

礼至,则不争矣。古风悠悠,谏亦难得。博古,才可通今。如此,观古之国,品古之臣,不可少矣。礼节是见到人要有礼貌,我们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也包括礼貌)。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里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人不以为礼,何以为人?所谓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人不可为生矣。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不懂礼貌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足之地。文明礼貌是一种品质,文明礼貌是一种修养,文明礼貌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文明礼貌,强调的是尊重为本。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我们的国家,作为具有几千年文明礼貌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貌,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文明礼貌,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我们培训基地的脸面,更是我们这个城市的脸面,更是我们这个国家的脸面。
  所以,学习礼貌不仅是内强个人素质,外塑我培训基地的需要,而且也是我们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为社会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需要。

TOP
354#

每个人必须按照他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去选择相当于其身份的礼,符合这条件的为有礼,否则就是非礼。

原则:要求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

原则:  遵守社会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   

原则:现代礼仪强调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   

原则:交流双方在要求尊重自己之前,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要求。

以礼导德,以礼保德,以礼显德。

正身垂范,推己及人,以礼感人。

[em07]
TOP
355#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政法来诱导,用刑罚来整顿,老百姓只会暂时免于罪过,却没有羞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诱导,用礼教来整顿,老百姓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现在世界各国都强调法制建设,我国也在致力于法律的不断完善,但是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社会在发展,法律就在不断的变化。只要法律没有达到绝对完备的地步,(我们暂且不讨论这种绝对完备是否达得到),就一定会有人钻法律的空子做一些违法的事情,投机取巧,打擦边球。况且法律是一个外在的东西,它是一个外在于人的一个客观的东西,人是否遵守它还在于自己,在于自己的主观性。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加强道德教育呢,道德它突出了人的主体作用,我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当我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哪怕人家不知道,哪怕没有到违法的地步,但是我自己心里会不舒服,我就肯定不会做了。因此,相对于法律来说,道德教育虽然比较主观化,但是它直接作用于个人,更加的具有效率,真正实现后的效果也会更好。

TOP
356#

   礼者,敬人也。这里的“人”不仅指他人也包括自己。讲究礼仪首先就得尊敬他人,尊重别人也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所以礼可以获得尊敬。没有礼,不懂尊敬他人的人也不懂得尊敬自己,不懂尊敬自己的人也就没了荣辱观、责任性心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个人品质。最终害人害己,轻则脱离社会群体,重则危害社会。所以礼不论是对社会还是个人都有重要意义。
TOP
357#

相传礼为周公旦所定,东周时“礼崩乐坏”,孔子重新进行了整理以教育学生,到汉代礼便成为“六经”之一了。
  礼,是维护古代道德规范的重要工具,《礼记》开宗明义:“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成不庄。”可见礼的作用很大,达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而实际上哪个朝代也没有把礼的条文都做到。
  大同篇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礼记·礼运第九》  
  译文:孔子说:"大道的实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不能看到,但能看到有关当时太平盛世的记载。大道的流行,是以天下为世人所共有。选举贤能之人共同治理,大家讲信用,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男的各尽其职务,女的各有其家庭。货物资源都厌恶丢弃到地上浪费掉,但也不可放到自己家里私用。既嫌恶有能力不肯使出来,但也不一定为自己出力才算效劳。因此,人人都能诚实相待,和睦相处,故不会有阴谋诡计发生,也没有劫夺偷窃杀人越货的事情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TOP
358#

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构建和谐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有礼、守礼的人!

TOP
359#

                    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便“礼达而分定”,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反之,弃礼而不用,或不遵守符合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便将如周内史过所说的:“礼不行则上下昏”,而儒家所鼓吹的理想社会和伦常便无法维持了,国家也就不可得而治了。因此儒家极端重视礼在治理国家上的作用,提出礼治的口号。

                   当今社会,礼的推广仍然值得关注。礼仪不仅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很好体现,更是一个人素质的衡量标尺,上升到国家高度还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综合考验,我国国民素质亟待提高,在国际旅游圈内,中国人是公认素质较差的群体之一,者为我国的礼仪推广提出了考验。

TOP
360#

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古国,从我们的祖宗开始就非常注重对礼的培养。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

[em0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