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334353637383940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541#

礼是一种习惯

“来而不往,非礼也。”一时,礼被人们误解成了应酬才有的模型。殊不知,礼,是一种习惯。

礼,是发自内心的道德的体现。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其礼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举止。可以是一个默默的微笑,也会是也一句贴心的问候;可以是一件保暖的棉袄,也可能是一滴解渴的清泉。但是,礼,绝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形式性的问候。

有道德的人,礼待他人自然得体,彬彬有礼。对人有礼貌的人,即便没有任何言语,也深知对方的礼之所至。出门时的习惯性的叮咛,回家时习惯性的慰问,遇到熟人时习惯性的招呼,见到老师时习惯性的问好,都是礼的体现。不是强迫的动作,也不是硬压的回应,礼,是发自内心的不自觉的条件反射。

礼,不讲究场合,越是讲礼的人,越懂得礼的时间和场合。并不是他们拘礼,而是他们知道,礼贵在自然。润物细无声的礼贤下士,是最真诚和感人的。

有礼有节,这个世界岂不更完美!
TOP
542#

社会用严肃的道德来规范着我们的行为,社会对我们一直都有着礼的要求,礼仪教育一直都是我们社会重视的事情,我们需要礼仪来约束我们的一些过分的不和规矩的行为,礼仪渗透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之中。首先礼在个人层面上是体现在我们接人待物的一种修养,是我们言行举止的体现,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之中外在的表现。我们只有自己的道德修养在礼的规范之下得到了提升我们也才能更好的以更加昂扬的状态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中,并且不断地促使社会向善向好的发展,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礼归根到底对我们来说,是对我们道德修养以及规范的一种体现,是对我们社会秩序和谐构建的一种支持以及维护,礼规范着我们,帮助我们在约束之中正确的认知。
TOP
543#

礼用来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道德、思想以礼约束,从内心践行礼义,自然就是对礼的最好规范。礼不拘泥于繁文缛节的小礼,而更加在于内化于心的大礼。
TOP
544#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TOP
545#

“礼”是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对于自我言行的规范。以“礼”待人才能显示确立自己的身份、树立自己的形象,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比如“恭近於礼,远耻辱也。”这句,说的就是为人之礼体现为庄重恭敬,可见“礼”是为人的准则之一。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没有仁爱爱人之心的人,怎么可能懂“礼”呢?可见“礼”的要求是很高的,它与儒家的最高追求“仁”是连在一起的,和“仁”一样,是儒者追求的理想。
TOP
546#

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礼作为我们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我们的精神素质和道德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有一种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让我们能够在充满秩序的社会中生活。潜移默化的礼节教育,也让我们在端正个人行为同时丰富自己的思想,使我们能够更加合理的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更好的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礼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极大的规范作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及现代文明贡献了力量。
TOP
547#


礼是尊老爱幼,是容颜端庄,是九思九容,是兄道友弟道恭。礼的规范是人们都关注的东西,我们要符合礼的要求,维护礼的精神。它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体现也是家庭美满的根基,同时也是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基础。它可以是人素质的体现,也是国家的体现。
TOP
548#

“礼”的内涵伴随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崇尚“礼”的精神,然后在如今的社会,我们会发现很多怪象,特别是在网络社会上,有了网络这个遮羞布人们肆意发泄着自己的恶意,辱骂、造谣、欺骗等问题层出不穷,说到底是“礼”的缺失。
TOP
549#

孔子说“克己复礼”是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想复周礼,我觉得并非没有道理。
因为在混乱的社会秩序之下,我们总需要一种秩序来维护正义,维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或者成为法律,成为道德准则。如此一来,社会才能够正常地运转,让人们不至于活在一个混沌而没有秩序的环境之中。
所以我认为“礼”代表的是一种秩序。虽然在当今社会很多关于封建的糟粕文化已经被剔除,但剩下的“礼”我们作为中国人还是需要遵守。老弱有序,取之有道,这样我们才能互帮互助,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这一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互通的。
TOP
550#

礼与仁是孔子儒家最基本的两个原则,孔子之后,仁学主要由孟子继承,而礼学则主要由荀子继承。礼是仁的外化,仁是礼的内涵,二者相辅相成。儒家推崇的的礼,是指周公创立的周礼。那么,怎样做才能由仁来实现礼呢?孔子告诉我们: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可见只有克己,才能复礼。宋儒朱熹解释这段话说:克是克去己私。己私既克,天理自复,譬如尘垢既去,则镜自明,瓦砾既扫,则室自清。简言之,要做到礼,要得严于律己、自我约束。
TOP
551#

礼的规范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注意场合性,在不同的场合我们要有不同的着装、行为方式,例如,在正式场合应着装严谨,不可以穿着睡衣拖鞋没有洗漱就来,这是对这个场合的不尊重、在公众场合也要注意他人感受,不能随意大声喧哗、乱吐乱仍,维护社会的美好和谐;其次,待人接物要真诚有度,例如,对长辈要恭敬守礼、对小辈要做好榜样,不能在长辈面前大声争吵、不可在小辈面前行为不一致,要尊老爱幼;最后,礼的规范不是外在强加给我们的,我们要自己克制自己,懂得为礼的快乐。总之,礼的规范需要时时刻刻的注重,并不是在无人处就可以松懈的,在无人之处更应该守礼,这是为礼的坚持。
TOP
552#

“礼”是社会道德规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礼”包括许多方面,包括一个人待人接物的礼节、平日与人交往的礼貌等等。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否有礼貌我们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基本素养,看出一个人的自我修养,讲礼貌的人与人交流时会收获更多积极回馈,和有礼之人交往往往如沐春风,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因有礼节而更加有秩序,社会建构更加和谐,礼是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观,从古至今都是作为重要思想去进行弘扬,现代化的学子在这一方面也需要更努力的学习“礼”相关的知识,提升自我修养。
TOP
553#

荀子在治天下的追求中提出了礼治的具体措施,其中最突出的应为用人的方法。君王在巩固专权的同时而又不可独治,其中包含君臣分工的要求,同时也主张根据才能任用布衣卿相,不再由宗族血亲垄断,“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王制》)。此外还有正名的监察手段(考察名实)、君王的修养方法(君道之论)。荀子的礼治遵循“尊尊”之道,强调有序的政治环境。
TOP
554#

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礼记?冠义》)

这句话强调了礼义之始在于外在的仪表举止和言行举止。“正容体”,表示要端正自己的仪表举止,保持端庄、得体的形象。这是对于一个人修养和品德的外在表现。“齐颜色”,意味着要使面色端正,不露怒色或者不正当的表情。这是对于一个人情绪和内心的控制,也是对他人的尊重。“顺辞令”,表示言辞要顺从礼仪规范,不言不逊,不言不敬,符合礼仪规范和社会规范。这是对待他人的一种尊重和敬畏。这句话突出了礼义对于外在仪表和言行的重视,认为这是礼义的起点,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规范。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仪表和言行的重视,以及对于礼仪规范的遵循。
TOP
555#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礼是国家管理公务员的制度法律规则秩序。周礼是周朝的制度,其核心便是仁爱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也就是实施仁政,给百姓带来更好的生活。仪礼是人生之中重大活动的规程。礼记是国家法律制度规范的指导思想。学会礼便可以认识社会基本的运行原理,了解和他人相处的方式,了解管理国家的基本理论。统治者能够按照百姓良俗管理和约束权力,就是现代文明说的法治。
    大学生是知识分子,更应该了解仁礼理论,而且在学习中实践仁礼。若不知道仁礼,知识就会成为害人的工具,走上侵害他人违法犯罪的道路,最终也会伤害了自己。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