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627282930313233»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义的定义 [复制链接]

436#

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地获得利益的权益,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获取利益。
TOP
437#

义的含义,它是一种仁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第一就要根据你的身份,做跟你身份相称的事情,那么这就是义。孔子认为,义是体现仁爱精神的,不仁不义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干,在一般情况下,说假话就是不义,但在特珠情况下,如果说假话为了救人,是义还是不义呢?也就是说,如果面临不同的事情,义的表现,还是一成不变的吗?第二就是还要根据事情,根据你当时那种特殊的情况,特殊的事情,你来行仁道,那么就是义。比如说我仁爱,我要推行仁爱精神,实现仁爱精神,那么这种仁爱精神在具体的实现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要根据不同的事情,那么有时候在紧急的情况下,可能我这么处理,这就是仁爱,可能在那种情况下,我那么处理,那就是仁爱,这些仁爱就都是义。
TOP
438#

我认为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及夏完淳的”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等都体现了义,义字从来都是我们所提倡的优秀品质,哪怕我们常说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都可以视为义字的化身。
最后编辑宋瑶 最后编辑于 2015-12-25 22:29:27
TOP
439#

以前我对义的理解就是要符合道德的准则,要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在学习了这一篇以后,我才知道义不仅要做到公正,还要合乎利,只要能使多数人获利而且符合行动道德的要求就是可以去做的。
TOP
440#

义或者有大义与小义,利益在个人为小义,在公在家在国为大义。所以有仁义。仁者,爱人也。因爱人而行义事。以仁为根本而做出适宜于仁道的就是义。中国人对于义的定义有很大的模糊。与忠义相关、与仁义共存,也有侠义、利义......所以有人漆身吞炭,有人用一百二十多斤的大铁锤刺杀秦王,也有人不肯舍弃好友而处身危城......而义其实并没有大小之分,之所以成为义,是因为仁。只要离开了仁、离开了公,那么所谓的义便是匹夫之勇。最典型的莫过于哥们义气,用义气来掩饰所作所为的行为怎么能称得上是义?前人有一句话说少不读水浒,正是因为水浒宣扬的义气与传承的义有所偏离,更偏重于激烈的匹夫之勇。而失之大义。
最后编辑刘晓彤 最后编辑于 2015-12-11 08:52:05
TOP
441#

看到本节的义,我真正的明白了义的含义,是对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不是一个人对于他人的处事方式,所以,在如今的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好地宣传义的定义,让每一个人真正的理解他,而不要像影视剧中的古惑仔一样,部分青红皂白的为朋友出生入死,做一些无谓的牺牲,把的含义践行歪了,回过头来确说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问题。
TOP
442#

什么叫“仁”?“仁者爱人也”。即人与人之间必须亲密无间,互相爱护。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代圣人要建立一个让人类充满爱的温情脉脉的理想社会的思想。也就是五千年老祖宗倡导的美德———实现“仁”。“义”是孔子最先提出来的。所谓“义”,就是指“道义”、“原则”的本意。“仁”与“义”合二为一,其定义就是道德。孟子对此曾诠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必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就是说,人生的道义、原则是衡量、检验言行的尺度。
TOP
443#

孔子说:“见利思义,义然后取。”见到利益首先想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就可以取。在现代社会,要做到真正的义,就必须具有平等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法制精神、人权意识、公民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见义勇为,见礼思义的人却被人认为是脑子有问题,但我们要忠于自己的心.义一种内心修养,是主观能动充分发挥的体现,义在我看来是取决于自我.(
TOP
444#

爸爸年轻的喜欢金庸小说,我小时候也便耳濡目染了一些,其实不光是看江湖龙争虎斗的热闹场面,它总传达着一种信念,就是有坚定的信仰,个人荣辱得失又算什么。英雄之所以是英雄,乃是因为义字当头,死都不怕,又有何不洒脱。
TOP
445#

何谓义?从汉字构造来看,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我很佩服古人的智慧,就连造字,看起来都让人豁然开朗。出手出头,自然是离不开一个主人公,“我”用我的首部大脑去辨别是非,去惩恶扬善,来帮助别人。此乃为大义凛然。
TOP
446#

        义是一个含义很广的道德范畴,很难用几个字就将它表述清楚,但在我看来,义的主要意义有二,一是正义,如义不容辞,大义凛然;二是适宜,东汉刘熙在他的《释名》里这样解释:“义者,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朱子也曾说:“义者,宜也。君子见得这事合当如此,却那事和当如彼,但裁处其宜而为之,则无不利之有。”(《朱子语类》卷二十七)要想深入深刻地了解“义”,我们还需要将义和其他美德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加以研究。
        观察生活我们会发现,我们称赞一个人行为处事优秀,其实是在夸赞他的行为符合某些道德要求,而这些道德要求之所以被我们赞扬是因为这些道德符合“义”的要求,义几乎成了各种美德之所以为美德的基础根基。仁不能脱离义,没有义的仁可能会导致懦弱;礼不能脱离义,没有义的礼可能成为毒害人民的思想工具;智不能脱离义,没有义的智可能会导致“高智商犯罪”;信不能脱离义,没有义的信会导致愚昧和盲从;忠不能脱离义,没有义的忠可能会转向“愚忠”;孝不能脱离义,没有义的孝可能会变成“愚孝”;廉不能脱离义,没有义的廉可能会导致无所作为;毅不能脱离义,没有义的毅会变为顽固不化和冥顽不灵;和不能脱离义,没有义的和容易生成一种表面上的和气。由此可见,这些为我们所提倡的美德,如果没有义的支撑,就有可能走向道德的歧路甚至反面,而义就是防止我们走向恶的那条道德底线。
TOP
447#

儒家把"义"与"仁"、"礼"、"智"、"信"合在一起,称为"五常"。其中的"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取正义。
TOP
448#

行义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义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道德准则,并且具有公平的原则。我认为当今社会非常需要提倡和弘扬义。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缺失现象相当严重,讹诈、抢劫等违背道德伦理乃至违法的事件屡禁不止,令人痛心。如何弘扬义,使人人知义行义,以义为道德准则和行为为规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TOP
449#

孔子着重讲仁,孟子着重讲义,仁者心中爱人,义者心中利人,从内心发展到了行动。义是对于仁发于内而形于外的必要补充。利人,是义的本质的体现,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令人崇敬的行为。利人,和大义的距离很小了。翻开远近的历史,大义之人,大义之事,不胜枚举。
TOP
450#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正义的基本含义是在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利益大于弊害,并且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利益。公平原则包括以下几项:第一,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地获得利益的权利;第二,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获取利益;第三,抑强扶弱,先人后己。正义并不是强制的,我觉得一个人的正义感强弱跟后天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不是说有或者想有就有的。既然说义是一种适宜合宜,判定一件事的义与不义还是要具体事件而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