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526272829303132»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义的定义 [复制链接]

421#

同“仁”一样,“义”也是儒家哲学和伦理道德中的重要范畴。《中庸》:“义者,宜也。”主要是指人的行为符合“善”的价值。在儒家思想中,“义”更倾向于解释为行为符合正道以及遵循内心固有的道德原则,而不太讲正义这层意思。《荀子·非十二子》中“遇君则修臣下之义,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遇贱而少则告导宽容之义”,是则“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即对不同的人要以与其身份相符合的方式来对待,才是符合礼仪之秩序的,“义”是行为之所宜、之当然。从这方面来看,可以说“义”同“仁”是契合的,“仁”本身就涵盖了“克己复礼”的内容,“克己复礼为仁”,而“义之伦”正是使行为符合礼仪之秩序,在这一层面,两者都是作为人们行为价值的评价标准。
TOP
422#

义,首先是要求利大于弊,只有存在利了,才能保证可以公平地分配利。我们不知有义之人是否必定可以使得当下的利大于弊,但是可以确定有义之人必定会适应得分配利。只要处理得当那便是好的,合乎道那便是正确的,这样就是对社会有好处的。
最后编辑莫知之 最后编辑于 2015-06-23 20:34:03
TOP
423#

        义,首先是要求利大于弊,只有存在利了,才能保证可以公平地分配利。我们不知有义之人是否必定可以使得当下的利大于弊,但是可以确定有义之人必定会适应得分配利。他们只要处理得当那便是好的,合乎道那便是正确的,有义,必定可以适当得处理任何事情。
TOP
424#

何为“义”?义,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可以引申为正义。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从本义来说,我们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公民义务,就是指的我们作为公民所应该做的、公正、合理的事情。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孝敬父母谓之义;尊师重道谓之义;言而有信谓之义……从其引申义来说,惩恶扬善、为民除害、见义勇为等都是正义的行为。但是在行动上要做到“义”,必须要有适当的方法,掌握一个度,因为义就是适宜。同时,我们还要探讨一个问题:哥们义气中的“义”是正义的意思吗?我认为这个要从事情的不同角度进行说明。一方面,如若这件事情是正确的,合乎道德的,那么为兄弟两肋插刀是在所不辞,因为这是正义的,当然在行动上还要有一根准绳,掌握好度;另一方面,如若这件事情不是正确的,不合乎道德,那么你还是坚持讲哥们义气的话,这种行为就不是正义的了,就不符合义的范畴了。在当今社会,我们仍需要倡导“义”的精神,来培养我们的正义之气。
TOP
425#

        义即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正义的基本含义是在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利益大于弊害,并且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利益。公平原则包括以下几项:第一,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地获得利益的权利;第二,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获取利益;第三,抑强扶弱,先人后己。
         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述了“义”,孟子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在如今,义的含义是: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但我认为,义最主要的应该包含情义,包含信任,像朋友之间的义气,家人之间的爱意,恋人之间的信任与情意,对长辈的敬意,对弱小的护意。
TOP
426#

        “义”是儒家“五常”之一,“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也”(东汉王充《论衡•问孔》)。其定义是“己之威仪也”(《说文•我部》)和“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释名•释言语》)等;其渊源可追溯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传•系辞》)等中,一直以来都是探讨的重点所在,例如“义者宜也,尊贤为大”(《礼记•中庸》)、“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甚至“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其典故有侯赢自刭之报答知己、荆轲刺秦之慷慨赴死、苏武牧羊之民族气节、关羽挂印之千里寻兄等,俱是“义”之表现,给后人树立了榜样。
        至于“义”与“利”的关系,儒家一方面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荀子•荣辱》),甚至“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另一方面更加强调重义轻利,即两者不能等同,更不能本末倒置,正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仁人者,正其道而不谋其利”(《汉书•董仲舒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甚至“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告子上》)。
        以《论语》为例,“义”在其中共出现了24次,反复强调的是“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义以为上”(《论语•阳货》)等,提倡的是“见利思义”(《论语•宪问》)、“见得思义”(《论语•子张》)等。当然,孟子所言“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荀子所言“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荣辱》),邵雍所言“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皇极经世•观物外篇》)等,俱能与此相互印证。
        至于其现代启示,政府方面,首先是大力发展经济,解决其温饱问题,否则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切义理都是空谈,诚如孟子所言:“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梁惠王上》)
        其次是大力发展教育,强调“义”之重要性。当然,如果说“义”是“利他”而“利”是“利己”的话,那么最好的选择是以“义”为主,兼顾“利益”,诚如朱熹所言“义未尝不利”(《朱子语类》卷五十一),“惟仁义则不求利而未尝不利”,“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己随之。所谓毫厘之差,千里之谬”(朱熹《孟子集注》卷一)。
        企业方面,要加强“义”的自律,多为员工、顾客、企业以及社会着想。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并完善产品售后服务,从而赢得顾客的尊敬和市场的销量。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绝不能纵容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缺斤少俩、漫天要价、强买强卖、欺行霸市以及乱排乱放、偷税漏税等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的短视行为。
        个人方面,要加强“义”的修养,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甚至必要之时牺牲自我以成全大义。须知人的精神是可以超越物质的,物质生活上的清贫并不影响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此相反,如果物质上的富有是通过“不义”手段获得的,那么其精神就不能获得解脱,终究是得不偿失。当然,哥儿们义气不在此列,因其太过“草莽”,极易“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故而有待进一步改造和升华。
        总之,“义”就在我们身边,义者虽然平时不显山、不漏水,但关键时刻却能挺身而出,铁肩担道义,甚至“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这是民族朝气之所在,志同道合之所聚,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也不例外。换句话来说,古人尚能如此,今人更该如此,前人典范将激励我们继续前进!
TOP
427#

孔子认为只有君子才能超越眼前的利益成为道德的典范,甚至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到对人的生命的中极关怀的高度。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由此,我认为“义”是指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为。再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这是儒学所主张的基本道德准则。意思是说: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成就自己的仁德;宁愿抛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正义。
TOP
428#

中国古代存在着源远流长的教育美学思想。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尽管其宗旨是建构以“仁”、“义”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体系,着眼于个人道德的完善,
但由于他们认为只有把外在的道德规范要求内化为个体的主动积极的内在追求,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TOP
429#

义即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正义的基本含义是在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利益大于弊害,并且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利益。公平原则包括以下几项:第一,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的获得利益的权利;第二,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获取利益;第三,抑强扶弱,先人后己。
关于“义”的解释从古就有。汉代刘熙《释名》中写道,“义者,宜也,裁制事物以合宜也。”意思就是说,义就是适宜的意思,调理事物使之适宜。
宋代胡瑷在《周易口义》中也记载,“义者,行而宜之,合于道则为义。”也就是说,义就是在行动上是适宜的,符合道的要求就是义。可见义的定义即为“宜”。
TOP
430#

义,你认为义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所说的义的真正含义是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但是常常会有人将义简单的看成是义气,所谓的五湖四海是一家,是哥们儿,你有难了我来帮,我出事了你来忙。这是一种简单没有明确是非观念的“义”。宋代的胡瑗说:“义者,行而宜之,合于道则谓义。”意思就是义就是在行动上是适宜的,符合道的要求就是义。这才是我们所说的义的真正含义。正义的人去做正义的事,为了正义的事而抛头颅洒热血,这才不枉为说自己明白了义的真正含义。“义者,宜也。君子见得这事合当如此,却那事何当如彼,但裁出其宜而为之,则无不利之有。”做正义之人,行正义之事,不是为了利而义,那么必然会收获利。
TOP
431#

我所理解的“义”即“正义”。正义是指人们按一定的伦理道德标准所应当做的事,也指一种道德评价。不同的人对正义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正义即是兄弟义气,有人觉得正义是扶弱济贫的道德感,有人认为正义是正直淳朴的社会风气。万变不离其宗,正义总是离不开“义”字,“义者,行而宜之,合于道则谓义。”在行动上是适宜的,并且符合“道”的标准。这就是正义了。
TOP
432#

关于“义”句子摘录和理解:
孟子则进一步阐综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袁可立)引咫尺之义折之。"
儒家把"义"与"仁"、"礼"、"智"、"信"合在一起,称为"五常"。其中的"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节义或道义之心。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诗》:"南金岂不重,聊自意所轻。义心多苦调,密比金玉声。"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初秋寓怀》:"义心孤剑直,学海怒涛深。"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当魏崔时,盖无复然明义、真者。有之,则必自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也。" 太平天国 洪仁玕 《英杰归真》:"今本军师辅真圣主,得蒙上帝眷顾,以有当日之义心,乃有今日之义举,无非为上帝基督争体面,为上帝基督争纲常也。
佛教语。因迷于事或迷于理而产生的疑惑不决之心。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诗:"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义的源字是羊在上,下边是人手持戈。上面的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形,上边两点左右均分,中间也是左右对称,象征公平之意。第二种解释是祭祀的羊,表达的是信仰。而下边是持戈的武士,也可以是我的意思。源字的意思就是:为了公平(或信仰)而战斗,对个人则是我为公平(或信仰)而战斗。
TOP
433#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义者,宜也,只要把握好适宜的法度,小事也可称之为义。万事万物,仁为本,义为表,中庸为法度。
TOP
434#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人生在世义利相交,不行义也必无法得利。
TOP
435#

原来“义”是正义,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产生利益大于危害的效果啊。看来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应该不能解释为义吧,毕竟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并不知道路为什么不平。所以,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可以被称作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