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义为行则 [复制链接]

211#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义利之辨”发端于孔子。《论语》多次出现“义与“利”的关系探讨。孔子把“义”视为君子行为的根本准则,借此来区分君子和小人。

在周礼影响下,孔子对义利观作出相对系统的闸释,其核心主张就是“重义轻利或“见利思义”。“重义轻利”即把义放在比利更重要的地位,认为财富的获得要服从于伦理准则。“ 见利思义”即遇到有利的时候,当取不当取,要考虑是否符合义,要以义为准则,不义则不取。

荀子日:“先义而后利者荣, 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意在告诫后人,为人要重仁义,轻利益,这样做的人才会通达,反之会成为狭隘之人。
TOP
212#

义气,是朋友之间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看一个人值不值得处朋友,关键就可以看他讲不讲义气。君子之交虽然淡如水,但是这里的水却能想川流不息的江河一样淡泊、长远。为人仗义的人总是更能交到之心的朋友,待人真诚,仗义执言一定能够收获深厚珍贵的友谊。
TOP
213#

义作为行为准则的理解

孟子关于“义”的论述中,最能显示其思想的是“人路”说。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在这里孟子把“义”解释为一种行为准则的依据,孟子在这里所说的“人路”不是指人走路,而是指人生之路。“正路”说其实已经预设了人路会偏离正确的轨道。为了走回“人生正路”,则需要有价值观的指引,需要有正确的方向。这个正确的方向孟子认为需要“义”来指引。“义”作为人生之路的准则和依据,义自身就是路,而人则是走在义的路上,这才是人之正路,人生之路才不会偏离方向,所以说是由仁义行而非行仁义。
TOP
214#

见义不为,无勇也。所以人们常常教导我们一定要见义勇为。在我看来,义是正义,它是合乎人理道德的存在,它是美好的化身。世界上因为有义,才让我们周围的一切变得可爱。义也是一种情谊,这种情谊就像是从江湖中诞生出来的,所具有这种情谊的人,我们也叫做侠客,也正是因为义的出现,才让我们所处的世界焕发光彩。
TOP
215#

义者勇之所依,持守道义是施行勇力的先决条件与首要因素,是勇气的内核与勇者的凭依,若无“义”的支持做前提,就没有“勇”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当子路向孔子问询君子可否“尚勇”的问题时,孔子便言明了这样一番道理:“君子义以为上”,即“义”的位置当居勇敢之上,这是因为“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缺乏道义支撑的勇敢是何等地茫然无措,竟致使自己陷入了肆意妄为的境地,有勇无义的君子打乱了社会的秩序,同样有勇无义的小人则走上了偷盗不义之财的歧途,他们都因此而偏离了原本的道路,偏离了“义”的方向与要求。我们作为“义”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必当义而后勇、义勇相济、非义而不足以勇、非义而勇无以立,在“义”的指导之下,方能成为知大义、不废离的真正的勇士。
TOP
216#

古人认为,人的思维功能,精神活动均源于心,所以实际上直至早期儒家,人以“心”指称人的思维功能与认知活动
人的心是道德本心的原因:孟子认为,是因为人都有一种“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
“侧隐之心”等四心,还是指已发的情感心。问题是人何以有此心,由何而发此情感心。孟子认为这种已发的情感心产生于人之为人的一种内在的普遍本性:因为人之为人的内在普遍根性已然地具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四心”,所以,人才得以发此为“仁”、“义”、“礼”、“智”的“四德”。“四德”既已然地具足于每个个人的内在本性之中,这正说明人性本善。在孟子看来,是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人接触外物发为喜怒哀乐才得以为善。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之“善性”是每个个人生而有之的,本质上是指的这种“善性”的先验性。孟子一般地是以“本心”(“不忍人之心”)为“本性”,把“心”、“性”看做是先验的,而把“情”(感性心)看做是经验的。
孟子把外显(已发)的“情”(感性心)安立于“本心”且将“本心”内在为“本性”,又把“善”的这种“本性”看做是生而有之的即先验的,就使“善”之为“性”获得了绝对的意义。这正体现了孟子的道德理想主义的价值取向
TOP
217#

这篇文章引用了孔子和孟子的观点,强调了仁义对于君子和人民行为的重要性。
首先,文章提到了仁义的概念。仁被视为人们安身立命之所,是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福祉的品质。义则是人们走正当道路、做正确事情的准则。这两个概念被视为君子行事的基础。
其次,文章指出了不遵循仁义的后果。如果一个人在群体中只顾追求个人小聪明而无视仁义,那将难以成就大事,也难以在道德上得到认可。孔子强调,君子要以仁义为质,以礼仪来实践,以诚信来完成,以成就真正的君子。
最后,文章提醒人们珍惜仁义的重要性。仁义可以使人们安居乐业、找到正确的道路。如果人们放弃仁义,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将会带来悲哀的结果。
我认为这篇文章传达了仁义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仁义代表了道德和伦理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幸福的关键。文章通过引用经典文献,清晰地解释了仁义的内涵和作用。同时,文章也提醒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义,以积极的态度关心他人,遵循正当的道德准则。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对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观念进行了简洁而有力的阐述。它提醒我们要始终牢记仁义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我们的行为和价值观中,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TOP
218#

"义为行则"这一句话,内涵丰富,既包含了儒家的道德理念,也寓含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首先,这句话强调了“义”的重要性。在儒家伦理观中,义是指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它代表了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在古代,儒家主张“君子喻于义”,强调人在面对道德与利益的选择时,应当以义为重,坚守道德底线,不为物质利益所诱惑。在现代社会,这一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秉持道德原则,做到诚实守信、公平竞争。
其次,“义为行则”还强调了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因此,我们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和引导我们的行为。这个行为规范,就是“义”。通过遵循义的原则,我们可以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最后,“义为行则”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儒家强调,人要有道德修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这种道德至上的人生观,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TOP
219#

义有很多种。
我最喜欢孟子的“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义为行则,不以利忘义 !
TOP
220#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和财富,我们都要鄙夷, 义是儒家五德之一,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讲义放在第一位,铭记在自己的心中,用它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准则。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考虑义的准则,与之相反的事情我们坚决不可以做。
TOP
221#

在《论语》中,孔子对“义”的阐述既包含了对个体行为的规定,也体现了对社会伦理的追求。因此,“义”的定义是丰富而深远的,旨在引导人们追求合理、公正和道德的社会行为。

具体来说,“义为行则”是指将“义”作为行动的准则和规范,即以“义”为指导原则来行事。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高尚的人应该以“义”为准则来行事,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做出不道德的行为。同时,孔子还提出了“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之言,畏圣人之言”,这也是要求人们要遵循“义”的原则来行事。

此外,在《论语》中还有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义为行则”的具体体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要做自己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即要以“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人,这也是“义”的一种表现。

综上所述,“义为行则”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要求人们在行动中遵循“义”的原则,以达到合理、公正和道德的社会行为。
TOP
222#

义即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正义是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利益大于弊还害,并且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利益。“义”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倡导“义”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名族见义勇为、重视整体利益的名族品格,“义”能提高人文素质,改变人为素质,改变人精神贫困的面貌,“义”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义就是符合道的要求,只要处理得到而做就可以,仁爱是正义的根本,义的可贵之处在于实际行动,在行动时,要符合道德的规范,任何人都要考虑,在自己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要正义维护整体利益,必须在维护正义的前提下去获得个人的合法权益。贪图不正当的私利,做人不顾道义,这些都会遭到他人的排斥,那么他也会在社会上慢慢失去立足之地。
TOP
223#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在新时代我们不能只将“义”当作遥远不可及的传统美德,更要在实践中发挥它的作用。
TOP
224#

“义”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观念,它强调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以正义为原则。"义"指的是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也可以理解为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在面对各种选择和决定时,应该首先考虑到是否符合正义或道德的要求,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利益或者短期的效益。这种做法需要勇气,因为它可能意味着放弃眼前的利益,去做一个更有道德意义的选择。
TOP
225#

对于“仁”与“义”的崇高追求,深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君子品格的期待。君子之所以被尊称为君子,不仅因为他们拥有广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能,更因为他们具备了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坚定的价值取向。“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代表着对他人的关爱与尊重,是君子内心安宁的源泉。一个真正的君子,始终怀有一颗仁爱之心,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用爱和善意去影响周围的人。他们以仁为心,将这份关爱转化为行动,为社会带来温暖与和谐。
而“义”则是君子行事的准则,代表着公正与正义。君子以义为行事之纲,始终坚守道德底线,不为私欲所动摇。他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正义,勇于担当,为社会树立道德标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