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切换到窄版
论坛
会员
搜索
帮助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国学基金会
»
论坛
»
义坛
»
[经典学习]三、义为行则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返回列表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16
下一页
楼主:陈杰思
[经典学习]三、义为行则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7316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青岛大学宋一诺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3
积分
88
性别
注册时间
2021-01-19
19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1-01-19 16:04
|
只看该用户
回复
1楼
陈杰思
的帖子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谈到以,印象最深的便是《三国演义》这本书。
关羽当骑走千里、华龙道义释曹操皆是脍炙人口。反推到春秋战国时期,荆轲刺秦、信陵君窃符救赵同样流芳百世。贯穿中国的千百年历史里布置有多少人因相逢义识而为之死身,又因一句“此义士也”便饶恕怨恨仇人。
也许义士不是一个仁人,也不是个大侠,却依旧有千万人愿意跟随他出生入死,之如西楚霸王项羽;也许义士不知诗书礼仪,不知君子风范,却能结交好友,譬如张飞。
义,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便是义的注脚。
义为行则,不以利忘义。孟子说,舍身取义。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34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湖大柯琦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7
积分
112
性别
注册时间
2021-07-05
19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1-07-06 20:06
|
只看该用户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当今社会,“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的人太多了。不得不说,这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出生在一个“仁义”之道被遗忘的时代,我们的父辈也是如此。我们被动接受应试教育,缺乏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机会,所谓经史子集,只知其名,不知其义,至少,我自己是这样的。所幸,身为炎黄子孙,我的血脉里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液,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早已写进基因,我从小就对国学感兴趣,脑海里的懵懂意识被深深打上了儒释道的烙印,这也是很玄妙的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许,这也是最好的时代。信息的高速发达,使得人们有机会了解各种现实生活范围之外的东西,使得我们对于这个宇宙人生有了更加宏观的认识,得以在纷纭的价值观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仁义”之道便是我的选择。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34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南国云腔
云南财经大学 陶景成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1-11-19
198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1-12-05 18:12
|
只看该用户
相较于仁,义更具有人情味、更符合人的本能。你对我有恩遇,我对你有报答。这种重视感激他人的援助与知遇之恩的心态一直镶嵌在我们民族的精神中,活跃在史书典籍的传承之中。中华民族不仅在现实中对义理躬身力行,更将其中的典范载入丹青,供世人汲取精神力量。司马迁在《史记》中特别对豫让与赵襄子的恩仇故事进行记述,其目的就是要赞扬两人身上的大义风骨。从《史记》中我们看到的豫让并不是一位武功超绝的侠客,更像是一位平平无奇、头脑简单的武士。然而义的精髓恰好被这位无名之辈给诠释了出来,“士为知己者死”的烈烈侠义风尚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司马迁暗中还赞扬了赵襄子的深明大义与豪迈坦诚,对杀自己的刺客能够大度释怀并成全他对旧主的一片忠义。这种近乎依靠直觉判断决定行动的方式在今人看来似乎并不可取,但是它却构成了我们民族原生力量中不可磨灭的底色。随着理性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很容易陷入单纯的利害考量,更需要单纯的价值判断辅佐,衡量自身行为的正义性。
云南财经大学 陶景成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2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汉科技大学龚谈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21
积分
736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06-20
199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06-24 10:05
|
只看该用户
义就是为人处世的底线、原则、是非判断的标准。仁和义向来联系在一起,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所谓仁义,指的是人际交往中的情和理,其中仁指的是出发点,主体对客体的情感表达。是情感的标准,即同情,善心。义则是利益点,主体对客体的是非标准判断,并据此采取的行动。是理性的标准,即同利。所以义就是处理自己的利益、别人的利益、共同的利益的判断标准,所谓大义凛然,就是因为他人或者大家的利益,比自己的小命还重要,所以凛然无惧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2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2019206533
组别
中级会员
生日
帖子
55
积分
34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06-29
200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07-02 20:23
|
只看该用户
回复
1楼
陈杰思
的帖子
义是行为的准则。圣人没有对行为规定标准,但行为都要符合义的规范。要与君子相交,而远离小人。小人每天互相争执的都是利益,蝇营狗苟,勾心斗角,毫无义可言。与小人相处学不到义,也获得不了义。而义是君子存在立世的根本,是君子聚集社交的根本,因此与君子交往,就会潜移默化学会义。仁义是人的安身之法,义诗人正确的道路。一个人心有仁爱之情,一定会做仁义之事。人更多的应该是去选择和什么样的朋友相处。和君子相处一定是舒服且不违背良心的社交。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2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汉科技大学张新雨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13
积分
688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07-06
20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07-13 17:18
|
只看该用户
现如今我们倡导君子文化,其实就是继承和发扬儒学的“义”,君子的处事原则离不开一个“义”字。就像《孟子离娄上》中所讲的:“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教育人们“仁”是人的安身之所,“义”是人的正确道路,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准则。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29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关殷颖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26
积分
166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07-08
20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07-21 18:51
|
只看该用户
“义”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不管是社会公义还是国家公义,都要落实到具体个人的义上。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义也不同,儒家之义,既是主题品格又是行为品格,在任何情况下要把价值原则和行为统一起来。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40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云南财经大学赖可盈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25
积分
76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0-28
20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1-28 14:12
|
只看该用户
有义的人往往会具有分寸感,人们依靠着义把握自己的行为,将义作为最高的一种行为准则,面对人性之中存在的欲望,有节制的把握,正视自己的欲望,不感到羞耻,明白自己身为人的优势与劣势所在,指导自己在自然之中发展之中所处的合理位置,明白自己的使命。明白自己的人生理想最高的追求是什么,不仅仅是个人个体的自我完成,自我成就,更是人类这一群体的一种达成,达到义理境界的人们在共同打造的大同社会里,人人都达到或者无限的接近自己每个人个体所能触及的最高的义理境界,这样的人类群体的自我完善,群体共识之下才能够突破限制做到惠泽自然界,达到真正的仁境。义是我们的行动准则,是对我们行动的一种约束感和分寸感的体现,自我满足的一种考察范围,帮助我们减少在自我欲放纵之下的一种迷失的可能性,我们需要义来把握考察我们自身,不仅仅是自己的个体,更是社会这一群体。义在自我完成的同时也会引导他人也同样的进入这种境界。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67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张宛青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1-28
20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1-28 21:48
|
只看该用户
回复
1楼
陈杰思
的帖子
义是君子的行动标准,是人的内在准绳的外在体现。仁与义关系密切,孟子认为,仁是人的安生之所,而义是人的正确道路。通过义从而达到仁的境界。君子行事,内心怀有仁,而施行义。对待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对待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儿,以义行之,既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待人接物尊重的体现。义在现在任然具有很高的价值意义,不仅能够指导人的行为,更能体现社会主流的一个正向倾向。构建一整个正义的社会,缺少不了个人的义举。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7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雯雯
组别
中级会员
生日
帖子
50
积分
31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1-29
20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2-03 10:26
|
只看该用户
义,即正义,若人人心中有义,行为显义,那我相信大同社会便不远了。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8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霍梦然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00
积分
61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2-06
20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2-06 20:20
|
只看该用户
在孟子言必有事焉,则君子之学终身只是集义一事。义者宜也。心得其宜之谓义。能致良知,则心得其宜矣,故集义亦只是致良知。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谓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故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而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者,皆所以致其良知也。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9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云南财经大学祝心童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2-31
20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3-01-01 16:31
|
只看该用户
义既为君子的高标准,那么,君子又该如何践行义呢?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也就是说,作为一位君子,行义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在贫富与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义。义是人生正确的道路,我们应当如君子般,将义定为行为标准,提升社会整体水平。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51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云南财经大学陈碧涵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22
积分
142
性别
注册时间
2023-01-04
208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3-01-05 16:24
|
只看该用户
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不分亲近疏远,但是要做符合义的事情,要做合适的合理的事情。君子和不懂得修身之人的区别就在这里,君子做事情没有远近亲疏,只看这件事情合不合适;而不懂得修身之人做事情有个人喜好,所以就无法公正的看待一件事情。
我们经常说孔夫子因材施教,为何能因材施教呢?就是因为没有远近亲疏,才可能因材施教。如果当我们有远近亲疏的时候,我们喜欢的人可能说的少,而我们讨厌的人就会说的多。我们就会根据个人的喜好去做事情,而不管当下这件事情合不合适。
我们经常提到冉有常遭到孔夫子的批评,孔夫子说冉有给季氏做家臣,帮季氏敛财,这是孔子批评的地方。但是冉有也有做得好的地方,孔夫子赞扬他适合从政,可以治理千乘之国。孔夫子对待每一个弟子都是一样的,有问题的时候就讲问题。他不会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只是就事论事,他是中正的。君子之风就是这样的,不会有任何的感情色彩和自己的喜好,非常公正的去识别一件事情不去分别。
当我们懂得去识别不同的性格的人,识别不同的东西而不再去分别的时候,我们的心胸就会变得开阔。我们就不会执着于自己的个人喜好,这个时候才会逐渐让自己做到没有远近亲疏,只看一件事情合不合道,合不合义,合不合仁。如果合就去做,如果不合就不去做。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526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云南财经大学宋瑞成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3-02-25
209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3-02-26 13:49
|
只看该用户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在这一句话中,孔子提出了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孔子强调品德高尚的君子做人应当公正友善,按照义的准则去做,不能因为关系的亲疏而有所偏失。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义”似乎已经距我们有些遥远,而与之相对的“利”却已经随处可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求利自然无可厚丰,但重要的是以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求利。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多需要的是“以义求利”而不是单纯的“以利求利”。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537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云南财经大学范霜凤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3-03-02
210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3-03-02 12:35
|
只看该用户
古人对君子有着严格要求,君子四艺,知识渊博,处事不惊,温文尔雅等,如今的我们虽不用如此要求自己,都是要学习君子的内涵,做到存义于心,做人端正,面对诱惑要坚守本心,不要为了走捷径而挺而走险,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16
下一页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浏览过的版块
仁坛
毅坛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