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义的价值 [复制链接]

106#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TOP
107#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TOP
108#

即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正义的基本含义是在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及的义范围内,产生的利益大于弊害,并且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利益。

有义必有利益,自古义与利不可兼得。可从一个人在义与利的取舍上区分所谓的“君子”与“小人”。先人后己。

在自己的心中始终都有一个义与利的标准,不受外界的财色、权利

君子行事义大于利,小人行事“利大于义”.

而其实并没有什么“君子“”小人“各自有不同的行事原则,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所得的利益是自己生存的基础,只有在自己有能力很好的生存,不给国家社会带来负担的前提下,去关心爱护身边的人,抑强扶弱,的诱惑。

由义取利;舍利取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宁在之中取,不向曲中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与利都在于自己的取舍。
TOP
109#

关于“义”,中国自古就不乏义士,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他们都是这个社会中重要而特殊的一类,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荡平世间的不公之事,强出人头,却不为名,不为利,仅仅为了抒发胸中那份正义之士的呐喊愤懑之情。如今我们常在新闻中见到,见义勇为的热心人,他们为了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不吝自己的生命只为捍卫这个社会中微薄的道义感,不致让道义流失。去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在长江畔救人的大学生,正是彰显了这样一份“义”的力量与壮举,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值得学习和引以为荣的标榜,像这样正确的价值观,难道不正是“义”的传承吗?
TOP
110#

无论当我们在做什么事,要先人后己。首先要考虑到的是集体利益,而不是自己的个人利益。但是,当今社会有多少人是这样做的。大多数人以个人利益为前提,不在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只想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而做出很多损害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事情。社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同时提高自己的思想,让精神思想和物质文明一起进步。
TOP
111#

义的意义非凡。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勇往直前,艰苦奋斗,为种荷花民族的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播种一颗一的种子,会让文明生出纯朴的根,抽出希望的芽,长出正直的茎,伸出诚信的叶,开出真情的花,收获幸福的果实。

澎湃的中国心,满怀的中国情。义,如甘霖,滋润每个人的心灵;如火炬,照亮所有人的灵魂;如纽带,维系着深深的爱国情。

TOP
112#

在所有的成功者中,有没有毅力,坚强不坚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失败者来说,缺乏毅力几乎是他们共同的弱点。所以毅力这个东西,很重要,也很可贵。毅力会帮助你克服恐惧、沮丧和冷漠;会不断地增加你应付、解决各种困难问题的能力;会将偶然来的机遇转变为现实;会帮助你实现他人实现不了的理想……因此,古今中外的先人、哲人、伟人、名人,都对它作了高度的评价。

TOP
113#

"五义":仁义、道义、正义、情义和忠义

中国人民价值理论中最重要的良心概念,其实质是“五义”价值观在人心中培育、滋生的一种精神情结。这种精神情结既可以表现为潜意识,也可以表现为自觉性,时刻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责、孝悌、同情、真诚、义气、怜悯、忍让、迁就、礼貌、忠勇、奉献等等值得称道、夸奖的善意言行,都是这一精神情结的脉动所致。

  如今,当人们痛斥良心被狗吃了的时候,其实是指“五义”价值观的缺失,是指“五义”精神情结被蒙蔽、被放逐了。人中国人民价值理论中最重要的良心概念,其实质是“五义”价值观在人心中培育、滋生的一种精神情结。这种精神情结既可以表现为潜意识,也可以表现为自觉性,时刻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责、孝悌、同情、真诚、义气、怜悯、忍让、迁就、礼貌、忠勇、奉献等等值得称道、夸奖的善意言行,都是这一精神情结的脉动所致。

  如今,当人们痛斥良心被狗吃了的时候,其实是指“五义”价值观的缺失,是指“五义”精神情结被蒙蔽、被放逐了。人们对良心的呼唤,其实是对“五义”价值观的呼唤。可以说,“五义”是中国人民跨越时空的通用语言。一个受“五义”熏陶的人,一个有良心的人,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和同志,都能被接纳和认可。

  “五义”价值体系是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需要相适应的。近代之前的中国社会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其时代的主题是以夏化夷(民族融合)、天下归一(国家统一)、天地人和(社会和谐)。目的是建立一个稳定有序、上下和睦、社会和谐、衣食无忧的社会。“五义”价值体系正是这些社会基本实践活动所决定的社会基本价值取向,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呼声。

们对良心的呼唤,其实是对“五义”价值观的呼唤。可以说,“五义”是中国人民跨越时空的通用语言。一个受“五义”熏陶的人,一个有良心的人,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和同志,都能被接纳和认可。

  “五义”价值体系是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需要相适应的。近代之前的中国社会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其时代的主题是以夏化夷(民族融合)、天下归一(国家统一)、天地人和(社会和谐)。目的是建立一个稳定有序、上下和睦、社会和谐、衣食无忧的社会。“五义”价值体系正是这些社会基本实践活动所决定的社会基本价值取向,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呼声。

TOP
114#

即正义,它是行为的最高标准,是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正义精神。每个人都要考虑这个问题:在自己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善意当远远大于恶,在现代和谐的社会,要想达到的目的,就需要具有平等精神、自由精神、民族精神、法治精神、人权意识、公民意识,以维护整体利益出发,不贪图不正当的私利。

有正义之感的人,能先考虑道义而后才考虑个人私利,把自己的利益得失摆在第一位,而把正义放之后面的人是可耻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倡导的精神,培养中华民族见义勇为、重视整体利益的民族品格

TOP
115#

义即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义,就只会顾着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大局,从而危害到社会。义和利是相互依存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利益,但我认为在义和礼相互冲突,不能两全时,应该做到放弃利益而取义,这样才会使结果更家完美,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去为社会的稳定做力所能及的奉献。这样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TOP
116#

伟大的贤人孟子曾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的兼,舍生取义着也。”在义与利之辩中,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 在义与理的辨证中,“义”凸现出来,这是有客观依据的,义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取义立人。义,有道是,“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在“取义”中,个人作为一个人的本性凸现出来,我们也常说“你不是人”,很大程度都是在说,一个人若没有了义这种人之为人的东西,也将不再是人。

取义制欲。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欲望的重压下变成了一个拖着种种贝壳的蜗牛,异化地蜗居在一个自认为很安逸的地方。殊不知,自己怎能抵挡住那颗永无止尽的欲望之心?取义,在取义中,自我注意力得到分散,自我精神追求层次得到提升。

相反,不取义,则会在,忙忙碌碌中迷失自我本性、扔掉自我追求,人的向善之心也会日渐磨灭,人也只会变成一个“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不是人”的笑话。

TOP
117#

维护正义,崇尚正义,那么天下就太平了。
  人人都能将道义.正义放在首位,当做行为准则,那么犯罪率肯定能下降,那是无人偷盗,无人犯罪,这种世界难道不好吗?
而义的价值就是中华的正义精神,舍利取义,不见利忘义,而我们要继承传统,发扬正义的精神,将优良的品质精神发扬。
TOP
118#

义理。《礼记 礼器》中解释为义理,礼之文也。汉指经义名理。《汉书·刘歆传》及歆治《左氏》……由是章句,义理备焉。宋后 普遍称讲求儒家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为义理之学 中华义理,即义理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体系,是由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人文精神,生存智慧,人文哲学,民族价值观念构成的有机体,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华历代思想家的思想精华。

TOP
119#

二:何来义气

义,乃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何谓义气:义气是情谊中的义。是刚正之气,是忠孝之气。真正的义气,必然是当朋友的尊严受到侵犯,做为朋友必与他一起挺身而出,而不是萎缩在某个角落,无论结果如何!当朋友有困难时,不论如何也要帮朋友走出困难,这里义气并不只是兄弟,也是朋友,亲人.义气也是没私心的友谊,最纯洁最美好的东西。

TOP
120#

两千多年来,“义”一直是中国道德文化的主导价值观之一。它的原义为“公平”、“正义”,“义者,正也”。它是人应有之善行,与恶、奸对立。孔子说,“君子之欲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中国人理想的人格就是做公平正义之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在“义”的基础上做人、做事。“义之与比”,在公平正义这个标准上是不能有任何“变通”的。
  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表象下,窝藏着种种与之背道而驰的丑与恶。曾几何时,仅仅在表面上学习西方市场经济规则和文化价值观的一些人士眼中,唯利是图、弱肉强食等不仁不义(不公平、不正义)的观念被当作改革开放中的“不可避免”的甚至“天经地义”的“普遍真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的“义”,曾一度为许多认为只要不义便能获利甚至若坚持公平正义便是否定改革开放者完全抛弃,代之以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普遍真理”。也许,这正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因。

虽然中国的“义”文化价值观是非常可贵的,但其也有弊端,如一切唯“义”是瞻,为“义”而不惜一切“利”。同样严重的是,“义”价值观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人在很长历史时期内缺乏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意识的文化原因。若有悖于“义”,连国家民族的敌人也可放过,何况区区个人之利。于是,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义士侠客”仗“义”地或疏财,或直言,或“拔刀相助”,或“杀身成仁”,为“义”献出自己的生命,而不论面对的是不是真正的正义、真正的公平,一概以“义”论之。
  中国“先义后利”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取向应该是合乎人类社会发展之“理”(规律)的,因为“义”的本质是公平正义,而只有公平正义的社会才能稳定地发展。然而,纵观“义”的发展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到,它往往在特定阶段被特定社会阶层歪曲、利用,或其消极的一面被放大,进而危害社会正常发展。关键在于,我们要将“义”的文化价值观与建设公平正义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将传统文化道德的律令转变为现代文明的法律法规,在道德教育感化的同时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法律法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