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秋以来,“义”一直是中国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即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它和“礼”、“仁”等观念一起,构成中国八大传统道德概念(“仁”、“义”、“礼”、“智”、“信”、“忠”、“孝”、“廉”)。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价值观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倾向却将“义”与“利”对立起来,使“义”这一概念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即将“义”完全地形而上学化,成为纯粹的道德直言律令,“义”理之外便无价值可言。任何价值观都会打上当时社会的烙印,即使是将价值变成最形而上的“天道”观念,也概莫能外。从古到今的“重义轻利”观,或是为了自己统治权的稳固,或是广大的社会成员为了自身前瞻利益而倡导或笃信的价值观念,价值主体无不经过价值期待、价值权衡和价值取舍的过程,最终才构成某一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