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八、以义制欲 [复制链接]

151#

朱熹和王阳明:存天理,去人欲,保持内心的正义感,克制自己贪欲,私欲,可以接近圣人的境界,社会上的错误行径一方面是天理的丧失,另一方面是人为一己私欲而做出损害他人,损害大众的事情,如果能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帮助极大的。
TOP
152#

人天生就会有私欲,但君子能“以义制欲”,小人则“纵贪利之欲”。当“义”与“欲”相冲突时,不能一味满足自己的欲望,我们要坚持义欲统一的原则,见利思义,以义制欲,以义导利,营造一个重义轻利的社会风尚。
TOP
153#

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动物,自古以来,便有哲学家们关于人性是善是恶的争论,不同派别有不同的看法,即使是同一个派别的内部也会有所争论。善与恶两个派别各自都有各自的观点,谁也不能说服谁,致现在为止,人们也无法给出一个绝对的令人满意且信服的观点理论并且给出充足的证据,在我看来,这也说明了人是多么复杂的生物,人性中有善的一面,那也必定会有恶的一面,两者相生互相依存,受到个人的限制,没有纯粹的善,恶。圣者,仁者也只是善的那一面把恶的那一面极大的压制住彰显人性中最璀璨光辉的一面,那么圣者是如何做到的呢?那便是以义制欲,人皆有私欲,我们不可以完全的去除欲望,是对人性的违背,会物极必反。只能抑制住他,那便是要用我们人性中义的一面,去克服不该存在的欲望,对于正常的欲望则在义的限制之下有节制的满足和实现,以更好的成就个体和减少对世界仁德的伤害。
TOP
154#

欲是人性中难以避免的一面,也是人在自身完善过程之中造成巨大阻碍和导致个体迷失的敌人,要如何妥善的处理好欲是人们达成更好境界过程之中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只有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自己方向上的迷失和一种错误的追逐方向,能够更好的更快的达成目标境界。万幸的是,这个问题并不是无解的,那便是需要我们的义来真确的限制欲,引导人们更好的追求,走上正确的道路,减少人们在欲中的自我放逐导致的人性的流失和理性的缺失。有义的领导,人们才能正式的正视自己的欲望,不是绝对的灭杀,绝对的限制会导致人性的一种缺失,那这种也是不完整的容易崩坏且不可能达成的,人之所以为人,那便是因为它自身存在的复杂性,因此我们要义来规范我们,规范我们放纵欲的方式和引导我们走上一个更加符合人性的圣贤之路,达到一个人能为仁德最好德状态和境界,化欲的不利一面为动力促使人们更加完善且充满动力的追求。
TOP
155#

欲望是天性,无法阻止它的产生,但是我们能够分辨,并加以抑制,这就是高级动物与其他物种的差别。
TOP
156#

“义”与“利”是相互矛盾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我相信没有了“义”的约束,“利”不会长久,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只会拥有短暂的自由。正如人们所说的,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约束的基础上,没有“义”的提醒,我们的灵魂就会被利益所占据,使我们迷失心智,丧失理性,。
  所以说:要想拥有长久的利益,就必须先求义而后求利,让“义”充斥我们的心灵,让“义”指引我们去追求“有义之财”!
TOP
157#

对以义制欲的理解

朱子说“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以及饮食,是天理,要求味道鲜美,便是人欲。”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朱子关于“理欲之辩”的看法,朱子虽然把天理看作是万物的本源,认为人欲过多会妨碍到天理,但是他并没有完全否定“欲”,朱子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朱子将义与天理相连,利与欲相通,但利中仍有公与私之分,与人欲相对的是私利,公利则是符合天理所宜的,私利则是不合天理所宜,所以,“存天理,灭人欲”是灭掉人不正当的欲望,朱子还是肯定了人的基本欲望,并不是完全否定了人的一切欲望,不能简单地认为朱子存义灭利。
TOP
158#

随着生命的成长,人不可避免的面对诱惑,适当的满足自身的欲望能带来快乐,而毫无限制的满足欲望则终会走向歧途,所以人必须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有所坚守,“义”,就是人需要坚守的品格。当我们守“义”便不容易迷失方向,我们会懂得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去做,在行动上符合道义,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是有这个道理,我认为一个守“义”的人更能获得满足,例如,一个诚信经营、守“义”的老板与一个没有“道义”的老板,顾客更愿意关顾守“义”老板的生意;又比如,生活中我们都愿意与有义的朋友交往。所以做一个守“义”的人在人生道路上更容易成功,以义制欲并不是痛苦的限制,而是更好的抉择,我们应该学习以义制欲。
TOP
159#

“以义制欲”表现的是一种义与欲的关系,即使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也不会舍义取利,而“以义制欲”即不否定利,也不否定义,而是以道义之心来规范逐利之心,便可以领悟“大义既是大利”。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克服“付出的太少,渴望的太多”的心里惯性,才能让我们内心不被欲望和利益所支配,失去本心。
TOP
160#

礼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人在饮食男女等欲望方面超出非理的界限,义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人们在财物的取与方面超出非理的界限;在这些欲望上一旦超出非理的界限立刻就会发生纷争和诉讼,如果没有礼义的护栏,只有法律的惩治作用,势必使社会犯罪率加倍提升,也会使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全面下降。在21世纪,社会发展迅猛,人们所要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大,我们仍可以用传统“以义制欲”的观念来处理和解决”义“和”欲“的关系。
TOP
16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欲望和冲动,比如贪食、嗜好、消费欲、性欲等等。如果我们无法控制这些欲望,就容易陷入一种无节制的状态,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还可能会给周围的人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道德和精神上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欲望。这包括遵守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以及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以义制欲”,掌控自己的生命和命运。
TOP
162#

“义”为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之一,但是儒家并没有明确规定义的具体内容,只是明确了义的含义:言行符合礼法和道德。“义”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君子一切言行都要遵循的原则。所谓“义”就是“适宜”,每个人的言行都要符合周礼和道德。父母经常教育我,不能挣不该挣的钱,我想这与孔子所说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道理是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时刻想着这个道理。在当今时代,存在太多的利益诱惑,如果我们舍弃“义”来换取利益,那么这个时代将变成灾难。在疫情的背景下,发国难财的人屡见不鲜,每次都会引来人们的唾弃。但好的方面是,大多数人在不正当的利益面前,任然选择保持自己的初心,坚持舍利取义。
TOP
163#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不断逐着各种欲望。财富、地位名誉,无不成我们心灵深处的诱惑。欲望是人类天之一,可以激发创造力和动力然而,无节制的欲望追逐常导致个人的堕落与伦理原则的失衡。以义制欲即以道德、责任和利他精神约束自身欲望的过度满足。然而,在追求这些欲望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曾反思过自己的内心需求,或许,我们应该以义制欲,通过探索内在的真善美,求一种更加有义、深刻的满足。要探求高尚之道,一个人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动力。只有知道自己真正渴望什么,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控制个人的欲望。通过自我反省和寻找与内心契合的目标,我们能够理解什么是更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追求。
恋爱中的情侣,常常为争执而烦恼。一方渴望全身心的关注,而另一方则期待更多的自由。他们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欲望作祟而产生的。然而,若能以义制欲,他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学会理解对方的需求,尊重彼此的个性,相信这些真诚的举动会带来更长久、更美好的关系。当我们置身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时,我们常常被人拜金主义所左右。追逐权力和成就,成为我们欲望中最为强烈的一部分。但我们是否能够以义制欲,重新审视我们对成功的定义?也许,成功并不仅仅是财富和地位的堆砌,而是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能够给予他人帮助和共享欢乐。
每个人都拥有对于美的追求。我们追逐时尚、购买名牌、修饰外貌,试图通过外在的美来满足内心的需求。然而,真正的美在于内涵。当我们用以义制欲的眼光去审视世界,我们会发现美无处不在。美在一个微笑中,美在一副善意的眼神中,美在为他人付出的行动中。这种美不仅能够满足我们的愿望,更能够唤起我们心灵深处的喜悦。
以义制欲,并非要我们戒除欲望,而是要我们超越欲望。当欲望驱使着我们行动时,我们常常只注重外在的结果。然而,当我们学会以义制欲时,我们将更加注重行动的意义,追求内心的真实满足。这种满足将超越物质,包含着精神层面的宁静和安定。高尚的目标和价值观是义所在。当我们设立追求权力、财富或虚荣的欲望为目标时,我们常常迷失自我,忽视真正重要的道德和人性价值。因此,我们需要以道义为导向,树立追求公正、公益和真理等高尚目标。利他主义是以义制欲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无私地帮助他人,我们加强了社会联系,给予了人们以希望和温暖。当我们将他人的需求置于个人欲望之上时,我们不仅令自己感到满足,也为整个社会注入了正能量。除了利他主义之外,理智与克制也是以义制欲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培养理性思维和克制力,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身欲望,避免陷入消费主义的泥沼,从而追求更有深度和意义的生活。
在一个物欲横流,道德滑坡的时代,以义制欲是我们回归高尚的必经之路。通过理解欲望与义务、发现内在动力、建立高尚目标和价值观、践行利他主义以个人欲望的枷锁,迈向一个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让我们摒弃浮躁的心态,不再追逐那些虚无缥缈的空欲。以义制欲,让我们培养深度思考的习惯,发掘内心的需求。在这个纷繁世界中,体验真正的满足和意义,绽放我们内涵之美。
TOP
164#

这段材料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对于人性、欲望和道德的深刻思考。朱子强调了人内心的两股力量:天理与人欲。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至关重要,如果失去了平衡,将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个体的困扰。
朱子认为,人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不加节制地追求满足。如果放纵欲望,将导致人伦道德的混乱,社会秩序的瓦解,以及资源的浪费。反之,如果过于严格地限制欲望,将导致社会的贫困和不满。因此,他提出了以义制欲的观点,强调需要在道德和欲望之间找到平衡点。
董仲舒的观点进一步强调了这一平衡的必要性。他认为,如果不建立明确的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社会将陷入混乱。同时,无限的欲望也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贫困。因此,他强调了通过制度来约束欲望的重要性,以确保社会的秩序和繁荣。
费密的观点则强调了禁欲和放纵之间的平衡。他认为,过于强行禁欲会导致人们的反抗,但过于放纵欲望也会导致风俗的堕落。因此,他主张要寻找一种合适的方式来管理和引导人的欲望,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道德。
综合这些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启示:在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和个人满足之间,需要不断追求平衡。只有通过以义制欲,即在道德和欲望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社会才能保持稳定,个体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这些古代哲学观点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可以启发我们思考当今社会中的道德和社会秩序问题。
TOP
165#

“以义制欲”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孟子的“舍生取义”,孟子《鱼我所欲也》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其实,凡事有得必有失,同样,有舍必有得。弘一法师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想着占便宜。便宜,天下人都争相拥有。如果我一个人占便宜,则他人皆与我结怨;我不占便宜,则别人对我的怨气便消除了。轻利足于聚众,忍受小气,才不会招来大气;吃小亏,才不会引来大亏。舍得,并不是纯粹为了舍弃而舍弃,有时往往为了得到而有必要先放弃,即"欲于取之,必先予之"。
义 是对自己所向往的信念的一种坚持,即使要以失去生命为代价也不退缩。清末时以康梁为主导的百日维新在失败的时候,戊戌六君子在可以流亡日本的条件下,依然选择慷慨就义,这就是义。谭嗣同说“古之内外,凡变法皆有流血者,而今中国为有之, 若有 请自嗣同始”故有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