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由义取利 [复制链接]

16#

由义取利

古人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说君子喜欢正道得到的财物,不要不义之财。【典故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当你老夫子的,自然当仁不让。”孔子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 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意思是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 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君子是不摆脱的。君子一旦离开了仁道,还怎么成就好名声呢?所以,君子任何时候—一哪怕是 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也不离开仁道,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 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我们今天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什“道”?合法之道。 说到底,也就是仁义之道—一仁道。 我们有时也说:“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仁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础,生活的原则。 所以,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仓促之间还是颠沛流离 之时,都绝不能违背这个基础和原则。用孟子的话来说,还是那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要有生活的原则。对于那些“跟着感觉 走”,甚至“过把瘾就死”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了。 面对激烈的竞争,弱肉强食,尔虞我诈,只要能达到目的,不择 一切手段,还有什么仁道的原则可遵循呢?如果说有,那也是 “盗亦有道”的原则——目的就是一切。
TOP
17#

宁直见伐,无为曲全;宁渴而死,不饮盗泉。出自(明)王廷陈《矫志篇》。意思是说宁可正直而受损,也不屈膝而保全;宁可干渴而死,也不愿喝盗泉之水。我们很多人把它作为人生格言、廉政格言和座右铭,用以人格塑造,时刻提醒我们要拥有不卑不亢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与其含耻而存,敦若蹈道而死”!  

    我们今天也有许多相关的格言警句,譬如,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权是双刃剑,荣辱一挥间。
廉则民爱,碑自立;贪则民弃,墓自掘。贪泉不可饮,廉书宜常读。白玉无瑕称至宝,青莲不染发奇香。做事一丝不苟,做人一身正气,做官一尘不染。为官不贪,头项蓝天;为政不廉,利剑高悬。淡泊名利好比清茶一杯,静心正身;务实为民好比功积如山,德载千秋。奢侈折富,俭朴养廉。丹心照日月,刚正垂千秋。水不在深,而在清澈;人不在貌,而在德高。淡泊名利,清风拂袖身自正;曲直分明,正气在胸威自生。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待人要诚,诚生信。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戒非分之想。马行千里不失蹄,只因步步谨慎;人生一世少错误,就在警钟常鸣。贪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勤为民,廉养德;洁明志,静修身。劲松历险峰,正气显人格。兰竹学气节,人生贵精神。

玉贞而折,不能瓦合;鸾铩而萎,不同鸡群。——出自(唐)刘禹锡《代裴相公祭李司空文》。意思是:玉宁可被打碎,也不愿意和陶器在一起;鸾鸟就是羽毛脱落光了,也不甘和鸡为伍。比喻宁可为正义牺牲,不愿苟且偷生;也比喻高尚的人绝不与卑劣的人同流合污。
TOP
18#

宁可正直而受损,也不屈膝而保全;宁可干渴而死,也不愿喝盗泉之水。[em08]
TOP
19#

通过道义取得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利益,才可以长久的存在。当我们取得了一定利益的同时。我们应该学会行仁义。将自己从人民大众那里取得的利益用不同的方式回馈。只有这样才能将利益变大。否则只会停滞不前。
TOP
20#

  在中国传统的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辩始终是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诗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的道德品质。《尚书》也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认为朝廷官员应当以公心灭除自己的私欲,这样就可以得到百姓的信任和依附。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显示出了强烈的为国家和为民族,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

  我国历史曾出现过许多的爱国爱民,为民族为社会舍小家顾大家的杰出人物,他们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为人们所传颂。正是从国家和整体的利益的原则出发,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主张“义而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这对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起了积极地作用。

TOP
21#

关于“义”与“利”,最熟知的就是那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觉得这是对于一个立身于社会的人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自古都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是一个秩序良好和谐的社会,必须对人的无限制的欲望有所规束,我觉得“义与利”的传统教育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即将走上重要岗位的人,如果能够系统地接受义理教育,或许就不会在利益的诱惑面前误入歧途。

TOP
22#

追名逐利虽不是一个褒义词,但在一定程度上,它也不是一个贬义词。在现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想成为一个大隐者,难度不减当年介之推之流,甚至更难于他们。在我们没有高官厚禄时,我们可以潇洒地向身边忙于追求的人们说,我不屑与于金钱,钱财只是身外物,死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我不慕仕途,仕途是一个大漩涡,搞不好会丧身其中。这时身边人的反应无外乎两种,要么啧啧称赞,要么不屑一顾。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我们都无可厚非。但当某天,天降大运于我们,我们富有了,我们尝到了享受的滋味,我们知道了被他人阿谀逢迎的美感,我们甚至体悟到了颐指气使的快感。这是靠后的我们有几个能抑制着自己内心对这种特殊待遇的渴望,它的诱惑远远大于我们对它的抵御力。

可一切都不是绝对的,相对论不仅适应于物理方面,在生活中的点滴中都能用到它。有好必有坏,相反,有追求必有隐逸。这些逸者是真正有这位被世俗污染的心。

我们都可以毫不费力的想象到,追求义,是一件高尚的事业,是一件甚至连回报都没有,有时还会付出极大代价的一种行为。可世事循环轮回,在这一生中,事情的回应都不是那么及时的,或许在我们入棺后,我们的因果才会显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盖棺定论吧。

这也就是说,一切都会有回报的,不管是好报还是坏报。就像那句老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行义不是一间只有高尚的人可以做的事,就是平凡的人在某个人生阶段也可以做义事。虽然这之后指示精神上的抚慰,甚至有些人会后卫自己当时的举动,因为自己在那么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得到料想的效果。这是因为他们是怀着目的心去做这些事的。目的性强不是一件坏事,但在这点上,不用说怀着目的了,就是有一点玷污这美好精神的想法就会让时候的自己煎熬难耐。反而,我们不希望什么,只是凭着自己的良心,随着自己的真正心意去做,最后会让我们得到连想都不用想的好结果,即使我们没有什么回报,在我们的后代子孙身上一定会有所体现的。

世俗中的我们总是强调付出回报比率,当我们放下这些人未定的标准时,我们或许就会发现另一片自己开发的新天地。在那里,我们会得到身心的休息,在秽浊中,静洗自己!

TOP
23#

人活一世,首先就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天地之间的公平正义,对的起所有需要你负责任的人。我们不是完人,但是这不等于我可违背自己的良心犯错误,因为那个样子,抹杀的,是你自己的人格。
TOP
24#

以义为利,趋义避财 

清朝年间,有一商人名舒遵刚,精榷算,善权衡。经商之暇,喜读《四书》、《五经》,把书中的义理运用于经商之中,他曾说:“钱,泉也,如流泉然”。他还说:“对人言,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国且如此,况身家乎。”徽州商人李大皓告诫他的继承者说:“财自道生,利缘义龋”以此严于律己,做到“视不义富贵若浮云。”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义取利,德兴财昌,舍义取利,丧失了“义”也得不到“利”,为商者应深以诫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果一个经营者有长期的理性和智慧,他必不会用恶劣、卑鄙之手段去获利;用恶劣的手段去做任何生意,最终将会失去已获的利润

TOP
25#

义坛、九、25

     孟子用他那精辟的语言,仁爱的思想,浇灌着我们的心灵,唤醒我们心底那善良的本性,让生活充满了爱,我们的生活正因为有了爱才充满希望。孟子的“舍生取义”震撼着我们的心,让正义撒满人间,生活因为有了正义才更加美丽。 
   苏武手中那根磨得亮晶晶的手杖,发出耀眼的光芒,它震撼了我们的心灵。苏武用他那永不屈服的意志,唤起了我们心底的那份坚强。遇到困难,毫不迟疑,战胜他;跌倒了爬起来,擦干眼泪振作起来的才是真正的强者。生活会因你的坚强而更加绚丽多彩。 
   李清照用她那婉约柔美的语言感动着我们的内心,呼唤着我们心底的那份真情。李清照用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孤独忧郁;“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寂寞与相思;“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的离愁别恨,凄恻动人……告诉我们生活中不仅有明媚的阳光,也有霏霏的霪雨,这才是完整的生活。我们要用心感受生活,感受生活的甜酸苦辣。 
   辛弃疾用他的金戈铁马,他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展现了他的雄心壮志;用他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展现了他的报国之心,也感染着我们,呼唤我们树立远大理想,正确的目标。我们的生活会因此而更加真切。 
   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告诉我们要“只争朝夕”,把握时间,把握成功,才不至于有“空悲切!”的懊悔。 
   你听到了吗?听到他们的呼唤了吗?听到那穿越时空的真诚呼唤了吗?用心倾听吧!这呼唤发于思索,源于责任。

TOP
26#

义,其字的本源上面是一个“羊”,下面是一个“我”,由此可见,义字最含有牺牲自我、承担风险与奉献精神。

      在这个时代中,不懂得修身的人多了,而内含大智慧的人少了,很多人见利忘义,损人利己。要记住“得失永远是平衡的”,我们应该学会修身,让美的东西充盈我们星空。孟子主张“崇义尚道的人生观”和“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并且崇尚民本思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他崇义尚道思想的体现。同时,孟子还主张“寡欲”和“养生”,万事从修身开始,有一句话说道:“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我们要学会反求诸己,不要抱怨生活中的不如意,不要让愤懑的情绪占据我们的内心。

    有缘来明白这种智慧的人毕竟是少数,但愿有更多的人们能够回到我们的本原文化,重视儒家文化的价值。用其具有人文性的关怀来引领我们践行国学。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被金钱、名利蒙蔽了双眼,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锒铛入狱。但假如他们能够以“以义取利”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做选择,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减少很多的邪恶,而增添很多的善良,那么,我们的世界也就趋于和谐了 。
TOP
27#

学生时代的“利”和“义”

"义"和“利”自古以来似乎在人们心中都是难以融合在一起的两个字,什么“见利忘义”之类的词汇见证了这一点。而现如今的社会在很多更是唯利是举。讲“义”,似乎就不能贪图利益;讲“利”就丢掉了“义”,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老师说,要我们珍惜现在的学生时代的生活,因为我们现在的交往不涉及的利益的问题,是纯粹的情谊,友谊。现在想来真的是太对了。当代社会太需要这样的东西的,应大力的提倡,发扬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TOP
28#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无义,你将如行尸走肉,孤独终老,除了物质上高级以外,精神上基本低级。义者,共患难,同欢乐,朋友多,走遍天下都不怕,他的心灵是完美的;不义者,私心也,终归悔恨而死。义之所以可贵,是以为它可以“利人”,即利众人、利人类。
TOP
29#

义: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

我们国家的贪污指数是很高的,正所谓无商不奸,无官不贪。
我无法理解的是,为何惩处了那么多的腐败官员,但是仍然阻止不了未被惩处者的腐败进程?前腐后继的现象为何愈演愈烈。
在许多官员的心里,利远远高过于义。
他们已经被利益的诱惑蒙蔽了双眼,丧失了理智。
他们知道自己有朝一日会被推上断头台,
但他们存在着侥幸心理,
在强烈的赌徒心理占据上风的情况下,也就不顾一切地敛财聚财,
意在一赌:
赌输了身败名裂,赌赢了,万事大吉。
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侥幸心理呢?因为我们的法律在利益面前也微不足道,因为我们的法律在执行的时候不到位。
就算我们大力打击贪污贿赂,又有什么用,他们还是会贪。我觉得仪礼经典这样的知识,我们国家的官员也一样需要学习。

TOP
30#

有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凤凰与乌鸦都拥有洁白的羽毛,一天火山突然喷发,凤凰于乌鸦被困在村里,这是面前出现了一个黑色的坑,乌鸦跳了进去,而凤凰为了救同伴,转身而去,上帝看到了很感动,便赐给凤凰一深金黄色的羽毛,而乌鸦跳进去了以后,苟且偷生,变成了黑色。

在这个社会发展了千万年之后,人们往往会把一般等价物当作利,但是如果人们自己深思一下的话,都是离不开的,试问自己可以为了利去出卖自己最好的挚友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房子、车、优越的物质条件似乎成为人们执着追求的唯一东西,忽略了人与人之间本来的纯真的情谊。义这种东西,是灵魂上一种境界,而没有利益容易显现在世人的眼前。

当然,利有大小之分,国家的、民族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可以称之为大利;个人的利益称为小利。大利谓之公,小利谓之私。对待大利与小利的态度问题,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它反映了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当今社会,一部分人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个人主义思想滋生,一切向钱看,千方百计捞钱,为了个人私利,不惜损害社会、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不择手段地捞取个人私利。有些人虽然手中无权,捞取个人私利缺少机会,但在思想

上也多少产生了一种认同感、羡慕感,所以难免会形成一种“拜金”的社会风气。我知道这个现象是长期发展的结果,想要改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只是在此有句话想与大家共勉:“广厦万间,夜眠八尺;珍馐百味,无非一餐。”

我们需要金钱但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超越世俗,平衡心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唯有如此,我们才可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