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132333435363738» / 4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舍利取义 [复制链接]

511#

回复 6楼陶帮全的帖子

不错,当今世上,“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往往皆为利往”,这个现象固然令人痛心,但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往往更显示出那些轻利取义的人的品质之高尚。他们不在义与利之间做衡量,而是取义弃利,一定要是通过正义之道取利,否则绝不接受不义之利。
TOP
512#

从古至今,利与义的争辩不曾停止。资本主义认为利益高于一切,而社会主义认为义高于利。在我看来,利与义不可兼得,要舍利而取义者也。孔子曾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他教育后人不能贪图蝇头小利,要将眼光放长远。在这个到处都充满利益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在追求利益的同时,牢固地抱紧自己的仁义之心。惟有将仁义放在利益之上,我们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TOP
513#

不错,当今世上,“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往往皆为利往”,这个现象固然令人痛心,但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往往更显示出那些轻利取义的人的品质之高尚。他们不在义与利之间做衡量,而是取义弃利,一定要是通过正义之道取利,否则绝不接受不义之利。
TOP
514#

            论语中有“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亦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 矣,”等,这些都表明孔子认为义是高于利的,强调以义取利,以义生利,甚至舍生取义。
            荀子也说过:“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我们一直都知道,舍利取义是我们应该追寻的道德准则,它更像是衡量人心的一把尺子。鸟以群分,人以类聚,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我们在生活中就应该严格的要求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TOP
515#

林则徐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言,面对国家的生死存亡,他舍去了自己的小利,换取的是国家的大义。利益是很多的,凡是符合正义原则的,则取之;凡是不符合正义原则的,则弃之。各种利益之间也会有矛盾和冲突,这个时候应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TOP
516#

俗话说的好:“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那么该舍弃哪一个呢?当然是舍利取义。荀子说过:“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重视利益的人往往下场不会很好,即使有,那也是屈指可数。而重视义气的人,他们的为人大部分正直、讲义气,他们在人生路上一般不会孤单,反而会为他们的“义”去感染身边更多的人。因为他们懂得义远胜于利,会舍利取义。
TOP
517#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的的确确可以称为一种壮举,在个人利益的面前,对“义”的坚守,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首先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令一些人失去本心,一切以经济利益为重,如一些奸商。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取舍前,我们可爱的军人,警察等等,他们可以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来维护国家利益,值得全社会尊敬和学习。我们要在心中铭记“义”,想到“所欲有甚于生者”。
TOP
518#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作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在孔子“仁”的基础上,在利与义之间做出了“舍利取义”的选择,这是一种对于义理的执着追求,是一种坚守仁义而高于生命的价值选择。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历史上也不乏这样有忠贞追求的英雄,司马迁不屈强势、忍受侮辱而著成《史记》之绝唱;谭嗣同坚持革命,英勇献身与民族自救运动。
TOP
519#

利和义自古以来便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有人取利舍义,有人舍利取义,对于取利舍义的人我们固然不多加以揣测,但是对于那些舍利取义的人,我们却始终心怀敬畏,他们有着高贵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像文天祥等英雄,舍弃自己利益,成全民族大义,古往今来还有很多很多像他这样的人,也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舍利取义的人的存在,人类文明才得以一直延续发展,这无疑是令人十分敬佩的,值得我们去学习。
TOP
520#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真正的君子,在利与义之间往往都是选择了义,哪怕是舍生而取义。
南宋末年,在蒙古军队的打击下,面临着亡国的威胁,文天祥毅然肩负起抗元重任,号召四方英雄豪杰起兵,下定决心抗元到底。由于势单力孤结果被元军俘获。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劝降,文天祥不为所动,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最后为国捐躯。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TOP
521#

古往今来,许多人以此为文章。古人曾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很多人也时时刻刻践行着这一点。烛之武在面对自己的利益和生死的考验,他坚决放下了自己的私利,并出使秦国,这才有了后来“智退秦师”的印象;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挑衅,他没有选择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选择主动退让,才保全了国家,也才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壮举。抗战时期,一位站在周恩来背后的女人,她放弃生育只为革命……这些人在面对个人利益与道义的同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他们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利益,得到的却是一世难能可贵的精神。因为他们认为,道义大于利。
TOP
522#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利和义也是如此。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更需要我们分清利和义哪个更重要。我们在关键时刻,必须考虑自己的利益是否真的那么重要,必要时,我们就必须放弃自己的利益,舍利取义。
TOP
523#

对于君子来讲,“义”是立身之本。有了内心对“义”的坚守,才会有由此而衍生出来的种种美好的品行。换句话说,只有以“义”做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的尺度,才能成为君子。如《论语里仁》中提到的: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有“义”的人才会以一种坦荡而自在的心态游行于世间。
TOP
524#

舍生取义是古人追求的一种高尚品质,古往今来也确实有很多人做到了这一点,抛开古代的近代不说,现在也仍旧发生了很多令人赞叹的舍生取义的事,比如暑假时期热议的“操场埋尸案”,这个老师为了学生人身安全不怕被不法分子报复所以举报了这些豆腐渣工程,但是他却永眠与地下了。这种行为难道不是“舍生取义”吗?纵观现代社会,人们大多也失去了这种认知,可能他们认为不至于“舍生”,认为不值得,太夸张。但是这种自古传下来的美德仍旧应该被人们寄予心底,即使不“舍命”也要追求“义”,追求正义不做小人,这便是“舍生取义”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TOP
525#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义与利是互相对立的,于是从读书人那里开始就耻于讲利与欲,“酸腐秀才”的称呼就是这么得来的,这也变成了后世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对大谈追求利益嗤之以鼻,但实际上也有许多伪君子打着义的旗号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后来的陈亮与叶适等事功学派才反对空谈义理,认为应该将为学重心放在现实之中,也可以追求合理的利益,并且大胆地提出应由君子掌握公共财产,朝廷官员要擅于理财,这是正确的看法,什么事都不应该矫枉过正,追求正当的利益与欲望是没错的,只要不对别人造成伤害那就是可以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