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4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舍利取义 [复制链接]

181#

利义之争

云南财经大学



学院:旅游学院  



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2010级    



姓名:王幼华  



学号:201005001433



联系方式:15198994328



义坛 十 1



   自古以来,义与利的关系就是人们讨论的话题。似乎利与义是一对天生的仇家。当你选择其中之一时,就必须舍弃另一个。



那么,让我们看一下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利的基本字义是好处,与“害”“弊”相对:~弊。~害。~益。~令智昏。兴~除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6 21:53:35编辑过]

TOP
182#

义坛 十 2


而义的定义又是什么呢?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管仲,《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估计比孔子早提出礼的概念。它的基本意义是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情谊:~气。恩~。~重如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6 21:54:04编辑过]

TOP
183#


义坛 十 3本意上,它们不是冲突的,甚至不是相关的。但是,社会就是这样无情。恶的总是紧而不绝。有些人为了利益可以不顾正义,违背自己的良心,颠倒黑白。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与现实中比比皆是。远的不说,地沟油、注水猪肉、医生乱开药。他们为了一点点利益就背弃正义,良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6 21:54:43编辑过]

TOP
184#

义坛 十 4

这样,义与利的矛盾就产生了,他们有的时候甚至针锋相对,不可调和。那么我们怎样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才是正确的呢?相信很多人会说舍利取义。但是这些人有多少能做到呢?答案是很少,至少我自问做不到。所以,我们就要学会让这一矛盾调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6 21:57:33编辑过]

TOP
185#

义坛 十 5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这是在2007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对牺牲在蓝天白云下的空军战士李剑英的颁奖词。2006年 11月14日,他在驾机训练结束返航时,遭遇群鸽撞击,飞机发动机熄火。此时只要他选择跳伞,那么他完全可以脱身,但他为了确保觌面6个自然村中人民的生命,他选择了迫降,与飞机共存亡。不幸发生了,飞机爆炸了,李剑英壮烈牺牲。从飞机熄火到他牺牲只有16秒钟,为了保卫人民,他让自己的生命改变了航向,使他永远离开了自己的岗位,长眠与蓝天白云间。一生巨响将生命的价值扩大了,使英烈的灵魂得到升华,这就是生命的价值,这就是利与义间的关系。

TOP
186#

  义坛 十 6


     英雄为了取人民之大利壮烈牺牲,可见利与义二者还是可以得兼的。他们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但是我又不免想到经历了五四时代外国思想的冲击,又经过了拨乱反正后的改革开放浪潮的洗涤,今天的中国,似乎就显得有点面目全非、不伦不类的了。既不同于中国古代儒家重利的选择,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在义与利之间的一种融合的选择,而是走向两极化。或者是绝对的义:“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或者又跑向另一个极端一味地只图利:“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这不由让人感到深思和堪忧,就好象是一个新的试管婴孩然而不想却基因突变,实在不知道他的妈妈到底是谁?也不知道他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模样?

TOP
187#

   义坛 十 7


   所以,看来这一对矛盾还是要继续下去,让人们思考,让人们讨论,让人们以之自省。

TOP
188#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利与义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不可兼得的,在这个时候有的人选择了利,有的人选择了义。选择利的人,可能他们得到了一时利益,但他们却丧失了更多重于利的东西,而舍利取义的人,虽然他们丧失了一时的小利,却获得了永久的大义,这才是真正的有德行之人!
TOP
189#

利与义的取舍问题可以说过是一个常谈不衰的话题,我们每一的人都知道应该舍利而取义,然而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却是少之又少,并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而更多的时候是抵挡不住利益的诱惑,利益当前,又有几个人能真正毫不动摇地去舍利取义?所以我觉得,光是从口头上高去教化人们舍利取义是不够的。

TOP
190#

罗一峰先生,名字叫罗伦,以举人的身份去考试.奴仆在路上捡着一个金镯子.走到第5天的时候 罗生担心旅费不够,

奴仆说:"不用担心,我在经过山东的某个地方捡到一个金镯子,可以变卖成旅费."先生很生气,要亲自还给失主.奴仆

磕头劝阻,而且算了算日程说:"往返必定耽误了考试的日子,不行."罗生说:"这肯定是女婢或者是哪个仆人遗失的,

万一主人拷打询问,并且因此而死亡,是谁的责任呢?我宁愿不去考试,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啊."竟然寻到失主的家,

原来是因为女主人遗落在洗脸盆,而奴婢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女主人怀疑是奴婢偷的,打到流血,奴婢几次寻死.丈夫

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不停,妻子愤怒而悬梁自尽,多亏得到他人相救. 罗生到了,把镯子给了主人,全家都很感激.

急急忙忙赶到京城,考试的期限就快到了,慌慌张张交了试卷,竟然中了状元及第。

TOP
19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在对待生于死、利与义的问题上,两千多年前的大思想家孟子曾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从此,舍生取义成为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作为一种进步的人生观被一代代仁人志士当作评估人生价值的标准。这种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一直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壮士豪杰为了自己所追求的真理和梦想,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如群星般在历史的天穹上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一身侠胆的荆轲,高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终于血洒秦宫,慷慨就义;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留于后世的状元郎文天祥,用自己的生命为舍生取义作了最好的注解;直至近代,“一腔碧血勤珍重”的秋瑾女侠、“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无不是舍生取义的楷模。他们将自己的生命火花凝铸于铁镣之中、迸发于刀光之上,流芳百世、永照后人。

去年,非典型肺炎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对我们的意志和勇气也是严峻的考验。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虽然许多年轻的生命因此而一去不返,但面对这些,没有人退缩,大家前赴后继,在逆境中不沉沦、在挑战前不退缩,终于,我们戴上了胜利的桂冠。

这就是舍生取义!它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是促进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兴盛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永不屈服的民族,艰苦和磨难只会把我们锤炼得更加坚强。我们要大力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谱写出一支支自强不息、舍生取义的精神之歌。
TOP
192#

舍利取义

拾金不昧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罗一峰先生为了归还失主一个金镯,却甘冒误期会试的风险,毅然喊出了“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的道德宣言,实在令人敬佩。

TOP
193#

在这个利益为重的社会,如果没有一点崇高的思想境界,要做到舍利取义,克己奉公,还真是不太容易。什么是“义”?就是公正的、有利于社会大众的道理。重义,从大处讲是高扬民族气节,从小处讲是修炼个人品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就是舍利取义的典型。

TOP
194#

在人生道路上,每走一步都会有所取舍。有的人走这边,那是为了义,有的人走那边,却是为了利。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利益会引着人往自私的道路上走,自私的同时往往也在损害别人的利益。能够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就像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所说:“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这样的境界可以说是舍利取义啊!

TOP
195#

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更多的时候利与义也不可兼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见利忘义,昧着自己的良心做很多不道德的事情。我们应该做一个思想高尚的人,在利与义面前,应该坚决的选择义,对的起别人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