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七、仁智统一 [复制链接]

61#

        圣人首先在道德上必须是具有至善品德,同时,

圣人还必须通过广泛的学习,促进智力的不断发展。

“得天地之正”是就智力而言,“极人伦之至”则是就

道德而言。要成为圣人,就必须在道德和智力两个方面达到极至。

TOP
62#

“仁”和“智”之中缺少任何一个都是没有意义的。当一个人有了仁爱之心,他便会希望用自己的这颗爱心来更多地回报他人,这便需要具备足够的智慧;如果有了智慧而没有博爱之心,甚至自私自利、危害一方,那么这“智”是一种毒药,百害而无一益。只有大仁与大智很好地结合,才能将一个人的能量发挥到最大。

TOP
63#

仁智统一也是对理想人格的培养,所以孔子强调立志。所谓“三军可多帅,匹夫之志不可夺”,一个人矢志不渝地志于仁,从事于仁,最终达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思想境界,在必须做出牺牲的时候就杀身成仁,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儒家的这种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TOP
64#

善其身,济天下。智仁合一,仁怀天下,智控天下。
TOP
65#

      仁智統一

仁智統一體現在道德理想與人的知識、智慧的統一,體現在道德情感、信念、意志的統一。在今天,仁智統一也表現在德才兼備。 “才者,事業之梁,德者,事業之基;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為導向,才是基礎;德靠才來發揮,才靠德來統帥。相對於才而言,德更為根本。品德是衡量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前提。人立世間,不論有多大的能力,有多大的智慧,德是根本,仁是根本。思仁德而省我,行仁智而立身。世界終將因仁德而和諧。仁、智是統一的。仁是核心,智是實現仁的前提。由智而仁,仁智並舉、仁智統一是儒家的為人之道和理想人格。 迷你倉 ~ PIANO ~ 搬屋公司 ~ 迷你倉 ~ 身體檢查 ~ 深圳婚紗攝影 ~ Speed Dating ~ 婚紗攝影 ~ 新娘化妝 ~ TODD ~ 防曬 ~ 去皺

TOP
66#

智指智谋、谋略,将而无谋,兵之大忌,故排首位;
信指信义,只有信义才能令人信服,是军队内部团结一致。;
仁指仁义,仁义的军队才能受到百姓的拥护,拥有好的声誉,民心所向,也就是所谓的“得到了天命”;
TOP
67#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钱热和追求金钱的时代,孙子兵法强调的是,将军一定要具备以仁智统一,才是真真正正的将才。
智慧可以打胜仗,信誉可以树立将领威严,一视同仁可以收拢军心,勇猛无敌才能上战场。

TOP
68#

     孔子主张仁与智相结合,知、仁、勇三大德的“知”有知性之义。知是仁德的一种自觉,是实现仁的自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学习态度,要求求知者不要臆测,不要武断无知,不要固执己见,须破除我执。
TOP
69#

“仁义、仁道、仁者”实际上都是从人民的观点作为思考的基础,真正的为人民做实事。孔孟都推崇仁道,犹记得汉武帝刘彻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法。仁不是一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心灵的活动和实践;它不是现成的,而是在具体的境遇中不断生成显现;它似乎没有确切的界限和范围,而只是规定了实践的过程和方向。
TOP
70#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

智仁统一,不忧不惑。当我们掌握了智慧,就会发现最大的智慧是仁义。

TOP
71#

智和仁缺一不可。有智而无仁,这种人是很危险的,他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灾难,而且这灾难是比其他的人带来的还要大的。无智无仁,这种人也有危险性,但给社会带来的灾难不会有前者大,因为他们的能力没前者大。无智而有仁,他可能会给社会做好事,也可能做坏事(体现出庸俗的恶,因为智的缺乏会影响他们对事物的错误认识,从而做出坏事。)。有智而且有仁,他们会给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因为他们不仅能正确认识事物,做出正确的事,做出善的事。

TOP
72#


     有了仁德,也要有理智,这样才能做一个懂礼仪的人。在我看来仁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一种精神,而

智则是存活于世最重要一项技能。人与智的统一则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是生活的艺术。何以称前辈为

圣人?因为他们把对人的概括已经达到了一个极致。我们只要好好的揣摩一下,学好就可以做一个合格的

人。可为什么现代社会了还会有人做出比古代社会还要伤天害理的事情呢?更让人想不通的是,有许多中

国人竟然对自己国家的历史都知之甚少。达到圣人的地步并不难,难的就是用心。
  

TOP
73#

仁爱的实质在于尊敬父母双亲;道义的实质在于尊敬兄长;智慧的本质在于明白前二者并坚持去做。

仁德,是用来爱人类的;智慧,是用来除去对人类有危害的东西的。

所以,仁智要统一,不能分离。

""是孔学的最高成就,也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

仁智是统一的,仁是核心,智是实现仁的前提由智而仁,仁智高度统一是他的为人之道和理想人格。

孔子以""为核心的仁智统一学说的本质是"爱人""知人"的统一。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TOP
74#

回复仁坛陈思杰的“仁与智的统一

仁者,爱人也,智者,知之至也。仁是一种生命情感,而智是与之对立而生的理性活动,二者共同构成了人类独一无二的完整的情感体验和理性思维。仁是人热爱生命、关照生命的品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倘若世界上只有一个人,那么任凭他怎么的聪明睿智,也许也只能被称为狐狸,就像现在人称狐狸为狐狸一样而注定被掠杀。但是,如果脱离了智,那么仁的品性也将会被埋没无法显现。我们常常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也常常会好心办坏事,这便是仁有余而智不足的结果,生于这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界中,仁爱与智慧共同铸造了人类生存的利刃。智慧至高便是仁,正如老子所说的大智若愚,返璞归真;仁爱至真便生智,就像手无寸铁的父母能够在地震中用身躯为子女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

TOP
75#

回复《仁坛》陈思杰的[经典学习]仁智统一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仁与智的关系,可以用一句俗套的话: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认为,在儒家文化中更强调的是“仁”,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自古就是更注重内在修养而相对轻外在务实的,即重“仁”而轻“智” ,“以仁为本”即上述观点之最好例证。 重仁的观念无疑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但缺少务实的态度 也是近现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主要原因


       然而在当下这个思想匮乏 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却做了和以前相反的事,片面地强调“智”。虽然物质上不断取得进步,但思想上,文化上也面临空前的危机。孰不知一个没有伟大思想引导的民族是终究不能真正强大的。或许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今天的中华儿女是最有用的!!


      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智而不为也! 中庸之道也不无道理,我们必须二者兼顾 不能偏废其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