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切换到窄版
论坛
会员
搜索
帮助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国学基金会
»
论坛
»
仁坛
»
[经典学习] 七、仁智统一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返回列表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 21
下一页
楼主:陈杰思
[经典学习] 七、仁智统一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6561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张馨月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6-18
21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18 22:15
|
只看该用户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短短两句话,道尽了人世哲理。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一个人既要有仁德又要有理智,才能称其为一个真正的“人”。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570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胡悦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6-19
21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19 13:05
|
只看该用户
在当今这个社会,人们要么不重视自身修养,重视的话,就必会以尽善尽美来衡量自己,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君子。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个圭臬,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志者虽事竟成,可就现在的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如若能达到“仁知”中的一点,我们也堪称为当今社会的“圣人”。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57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冯佳怡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6
积分
111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6-19
21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19 14:35
|
只看该用户
回复
1楼
陈杰思
的帖子
在儒家中有一种非常可贵的思想,即仁智并重,仁智统一。仁与智是相互依存的,正如孔子说:“仁者安仁、智者利人”。(《论语·里仁》)有智慧的人,能够明智行事,能做出有利于人道的事情,同时也能看到人道的价值。
我认为,最能体现仁智相统一的思想的理论是内圣外王的理论。内圣是以“仁”为核心的高尚的道德品性,而外王则是以生命个体对外产生积极的作用,产生利国利民的成果。在现代社会,科学与民主,都首先必须植根于人的质量之上,在人的善良动机之下去运用,才有正确的方向。同样,内在的道德质量如果不借助科学民主外向发生作用,就不可能产生经世济用的效果,就会流于玄与空谈。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56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胡晴晴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7
积分
11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6-18
21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19 18:19
|
只看该用户
在孔子看来,仁爱与智慧是统一的,仁爱是智慧的前提,智慧是仁爱的体现。一个人有智慧却没有仁爱对社会是有危害的,他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害人,所以一个人一定要有仁爱之心。另一方面,一个人仅仅有仁爱之心也不够,一个人的智慧可以帮助社会做贡献。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600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孙滨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7
积分
11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6-20
21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20 22:58
|
只看该用户
仁智如鱼水,子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而仁,智者知人而仁。智者以智治人,人治或浮。智者以仁治人,人治且服。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600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孙滨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7
积分
11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6-20
21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6-20 23:00
|
只看该用户
仁智如鱼水,子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者知仁而仁,智者知人而仁。智者以智治人,人治或浮。智者以仁治人,人治且服。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69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肖晓月
组别
中级会员
生日
帖子
40
积分
255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12-13
21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12-18 19:56
|
只看该用户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短短两句话,道尽了人世哲理。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一个人既要有仁德又要有理智,才能称其为一个真正的“人”。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70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刘佳
组别
中级会员
生日
帖子
43
积分
273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12-13
218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12-18 20:54
|
只看该用户
儒家主张德治,非常重视道德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无论是执政者还是普通百姓都要求遵礼行仁,道德教化在德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教化的目标就是仁智统一的理想人格,因此仁智统一就成为德治思想的内在根据。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的“以德治国”显然不同于传统的德治思想,但是作为其根据的“仁智统一”学说却是以德治国的一个内在要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其一,德性文化的主要特征,即以德性的手段作为管理国家、调控社会的主要手段。德性手段就社会整体来讲是指道德建设,靠制度伦理来实现道德目标,这就涉及到人们对道德责任及道德义务的认知水平。一个社会或群体的道德文明程度和道德认知水平及知识水平是成正比的。因而强调仁智统一是以德治国的应有之义。
仁智统一说经由孔子到孟子达到完善,是我国德治思想的独特之处,正如牟宗三先生在《中国哲学的特质》中所言:“孔子在《论语》里,暂时撇开从天命天道说性这一老传统,而是别开生面,从主观方面,开辟了仁、智、圣的生命领域;孔子未使他的思想成为耶教式的宗教,完全由于他对主体性仁、智、圣的重视。这是了解中国思想特质的最大窍门。强调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是对我国文化传统的积极继承,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化水平应是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目标,这些都要求我们积极扬弃仁智统一学说。
不仅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要强调仁智统一,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而且社会个体也必须做到仁智统一,这样才能实现个体的道德理想,从而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社会是人的社会,因而作为管理社会的“德治”方式,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对个人的道德要求。以“仁智统一”作为理想人格的目标,这样就有利于通过对个人的道德教化及自醒来达到德治的目的。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64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李慧芳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11
积分
681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12-08
219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12-19 16:56
|
只看该用户
儒家传统道德教育主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仁智统一的贤人君子,并且在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上形成了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吸收儒家传统道德教育学说的合理成分,对于解决部分学校德育低效问题,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儒家学者认为只要在道德修养方面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不断进取就可以达到既定的道德目标,实现既定的道德理想 因此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尤其重视自我教育,并提出一系列完备的行之有效的 注重自我修养的方法 强调立志乐道学思结合;强调意志的培养 行为的养成及反省内求;强调把德育要求内化为内在品质并躬身于行。其次,儒家学者很重视家庭的作用,把家庭看作国家的基础,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大学提出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的著名观点,把家庭教育的作用提升到影响国家兴衰的高度同时 ,强调家庭教育还以道德教育为先为本,强调教会子女做人 做事,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而我们呢,应当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指导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学会发现他人,理解尊重并宽恕他人,能为他人着想;学会用对话协商,平等的方式处理各种矛盾,根据儒家教育目的中“修己以安人”的思想,德育目标要上升到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的意识;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国家兴衰,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最终目标。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64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涂晨晨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10
积分
675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12-08
220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12-19 17:07
|
只看该用户
仁”是什么呢?仁有个古代的写法很说明问题,上面一个千下面一个心。我理解,就是社会中的众人。要分析一群人,最基本的单元当然就是两个人了,也就有了后来的仁。用现代的话说,其实说的是公共关系,当然“仁”指的是科学的公关,和谐的公共关系。
仁,究竟是什么呢?还是要从两个角度看。站在客观的角度,“仁”就是自然赋予的人的平等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站在“我”的角度,或者说人的角度,“仁”就是尊重人的自然平等,用平等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仁”德(遵循自然的“仁”而拥有的德)。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63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左岸的咖啡
组别
中级会员
生日
帖子
32
积分
28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12-04
22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12-22 12:38
|
只看该用户
回复
1楼
陈杰思
的帖子
看过论语的人都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推己及人,仁爱待人”,而儒家思想更因为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其思想推至顶峰,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一定要讲究仁,这不仅是建设美丽中华的需要,也是建设和平世界的必要。而智慧更是当今社会必不可缺的,人要在社会上立足,没有智慧根本就是空想。讲究仁智统一才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690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科大王雪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9
积分
124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12-13
22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12-23 13:47
|
只看该用户
圣人首先在道德上必须是具有至善品德,同时,
圣人还必须通过广泛的学习,促进智力的不断发展。
“得天地之正”是就智力而言,“极人伦之至”则是就
道德而言。要成为圣人,就必须在道德和智力两个方面达到极至。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839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机械1601王彬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22
积分
14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12-24
22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12-24 22:45
|
只看该用户
我们传统的“经”,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先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断代和失传只能让我们成为民族的罪人、历史的罪人。我们的教科书常常拿历代的英雄人物教育我们的孩子,却从不问英雄当年读了什么样的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而源头水之清甚于渠水,更甚于自来水。为什么我们弃源头水之甘甜而奔向渠水和自来水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259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董衍萍
组别
中级会员
生日
帖子
37
积分
23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7-01-07
22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12-27 21:44
|
只看该用户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实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有良知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心怀良知,这样才会做到问心无愧。在行仁的过程中,我们依然要加之以智慧,不能盲目行仁。但无论如何,都要对这个世界,对这个社会抱有仁爱之心,这样才会温暖别人,亦会温暖自己。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89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湖北大学金烁
组别
新手上路
生日
帖子
5
积分
4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8-01-09
22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8-01-09 20:55
|
只看该用户
儒家只是有主张仁 和 智 的统一关系。但其内部拥有一些矛盾。仁,在孔子那的运用从不脱离具体生活。但作为理论化的仁,它是人固有之的还是外在于人而要追寻的理,王阳明和朱熹有不同的解释。但他们的解释都基于一个至今未解的儒学本体论上的矛盾---‘’心'本体既是经验的又是超验的,及脱离不了人的情感,又说是外在的道德本体宇宙秩序亦从此出发。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 21
下一页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浏览过的版块
义坛
信坛
智坛
礼坛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