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2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七、仁智统一 [复制链接]

151#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 里仁》)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论语 卫灵公》)虽然孔子眼中的仁智是统一的,但孔子也强调其区别,即安仁和利仁。无论是仁者安于仁道还是智者利用仁道,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去讨论,所以仁德也需要人在生活中养成。
TOP
152#


孔子认为理想人格的主要特征是仁且智,仁是核心,智是实现仁的前提,由智而仁,仁智统一是人格的完美境界。儒家认为,人的仁爱之心来自于天地之心,既秉承天地之间的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





在儒家里,有一种非常可贵的思想,即仁智合一。《论语·里仁》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仁者安仁,智者利人”。(《论语·里仁》)有智慧的人,能够明智行事,能做出有利于人道的事情,同时也能看到人道的价值。孔子又说:“未知,焉得仁”。将智作为践行仁道的重要条件。最能体现仁智统一的思想的理论是内圣外王的理论。内圣是以“仁”为核心的高尚的道德品性,而外王则是以生命个体对外产生积极的作用,产生利国利民的成果。在现代社会,科学与民主,都首先必须植根于人的质量之上,在人的善良动机之下去运用,才有正确的方向。





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一位仁与智于一身的人。在扫三藩时军队平定四川时,在保宁打败了逆贼王平藩俘获苗人三千多名,后来康熙皇帝把他们都释放了,并让他们各自回家去。等到清朝军队进军云南中部时,吴世璠走投无路时就派人鼓动苗族人支援他的军队,以抗拒清朝大军,但是苗族人不肯依从。为什么苗族人生性蛮横但是却不抗拒清朝大军?是因为康熙皇帝的仁爱之心感动了他们,用德去感化、征服他人才使人家心悦诚服。康熙皇帝认为仁爱的人把万物看作一体,一视同仁,仁爱之心遍及天下万物,不论事情的大小,仁爱之心是无穷无尽的,只要尽心尽力去做,照样会有快乐的收获。康熙皇帝文治武功,扫三藩,荡叛夷,拓疆域,兴经济等都是他才智的表现。为什么康熙皇帝可以在位61年,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是因为康熙皇帝是仁智于一身的人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4 22:02:08编辑过]

TOP
153#

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智而不为也。在儒家这里,有一种非常可贵的思想,即仁智并重,仁智统一。《论语·里仁》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孟子·离娄》也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孔子和孟子都将以“仁”为核心精神、人文精神同理性认识、科学精神统一起来。仁与智是相互依存的,孔子说:“仁者安仁、智者利人”。(《论语·里仁》)有智慧的人,能够明智行事,能做出有利于人道的事情,同时也能看到人道的价值。孔子又说:“未知,焉得仁。”将智作为践行仁道的重要条件。
TOP
154#

“仁者安人,知者利人”,何谓也?

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故能安人,知,仁之用也,仁者爱人,故知以利人。

TOP
155#

      “智”需“仁”的引导。君子、小人都有智,但前者有“仁”,后者无“仁”。无“仁”之“智”,难以长久,易用错地方;有“仁”之“智”,如长江大河,连绵不绝。试看网络中奖的诈骗犯,每个脑袋都很灵光,但聪明反被聪明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甚至还丢了卿卿性命。
TOP
156#

常言道:小成以智,大成靠德。此语亦并非虚言也,回想当年萧何对刘邦的提问:“陛下今以马上取天下,安能以马上治天下乎?”言犹在耳,言犹在耳!而观汉朝皇皇四百年的历史,这与其先以无为治国,后以德治国不无关系。历史中的此事例比比皆是。我们一古为鉴,德之用大矣哉。所以,无论个人还是社会,正确地处理好仁与智的关系,这对其健康发展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TOP
157#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与“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个人认为:对一个人才来说,‘’仁‘’和‘’智‘’两者都很重要。这是因为:‘’仁‘’代表人的道德,代表一个人性格的好坏、脾气是否暴躁;不是有句话叫做‘’宰相肚里能撑船‘’么,讲得就是这个‘’仁义道德‘’与‘’礼仪诚信‘’啦。而‘’智‘’自然就是一个人的聪明智慧以及看他的才华才能与是否具备能够独当一面的魄力,这是最重要地。综合上述,所以我说‘’仁‘’和‘’智‘’是缺一不可,犹如天时、地利、人和一样。
TOP
158#

只有仁与智合理的应用才能发挥其正确的作用。
TOP
159#

现在的中国,改革开放是一个众望所归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国民的信仰就很重要,物质世界诱惑如此之多,而精神世界的食粮匮乏程度令人担忧。孔子的“仁”与“智”的探讨就解答了国民心中的疑惑,“诚信”教育也是这方面的体现,建立诚信社会,人人有责!
TOP
160#

仁与智相统一而存在可达“仁”的最优境界,爱而有别,知道什么该爱,什么值得爱,该如何正确地爱,才能达到仁的最终目的,爱要用智慧去爱,给需要的人并已正确的方式去爱,才能使被爱者感到真正的爱;当然,智而有仁,才能是智慧挥发出正能量,知道该怎样去做并依照正确的方式去做了,才能将智发挥到极致,可谓仁使智散发万千光芒。
TOP
161#

          “仁”者必“智”,  “智”者必“仁”,两者是统一的。只是凡夫俗子容易被表面所惑罢了,以为“仁”者老是自己吃亏,一点也不精明,殊不知“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何乐而不为呢?“智”者不仁,则是“伪智”,终将难以长久。古人云“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常连一块儿使用,可见其关系之密切。
TOP
162#

仁和理智应该是统一的,但也要加以区别,不能爱恶人。并且也应该知道应该做什么不用做什么
TOP
163#

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处于贫困之中,不能长久处于快乐之中。仁者安于仁道,智者利用仁道
TOP
164#

仁是一种精神,智是一种技能。仁智统一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现在社会,人们表现得更多的是智,而仁已渐渐丧失。为了目标,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尔虞我诈。即使成就事业也不过是过眼云烟,倾刻烟消云散。反腐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少些智多些仁才会生活的更幸福。
TOP
165#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
儒家认为,人的仁爱之心来自于天地之心,既秉承天地之间的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
爱的内在根源,就是人具有仁性。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