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经典学习] 卷一 仁
题解: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韩愈将“仁”定义为“博爱”,仁即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仁爱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利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仁爱以人的良知为基点,依据远近关系向外层层扩展而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四个层次。孔子明确指出仁爱的行为准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仁爱的对象从亲人推向人民,推向天地万物。仁爱最高的境界,就是程颢所讲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仁”是“信”的必要前提,“仁”必须与“智”相统一。倡导“仁”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族品格。(节选自:陈杰思著《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书局2008年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30 9:47:43编辑过]
"仁"的概念是博大且深远的,需要我们用时间去体会.就如同一杯香浓的黑咖啡,当我们喝到第一口的时候会觉得它 我们才发现它的很苦,但是喝到最后才能品味它的美."仁"不仅指的是一种大爱,还包括人的道德观与良知.它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高尚我思想品质.
08年奥运会的精神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它提倡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正如佛家的一句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想这也是一种"仁"的精神.
.
仁者爱人,仁即爱护关心帮助他人,仁不以功利为目的,人源自良知。
子曰:仁者爱人;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朱子曰:仁是根,爱是苗。
两千多年来,儒家一直都在倡导“仁”的美德,直至今天,仁已成为了民族精神重要的一部分,化为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而代代相传。
仁不仅是涵养人性,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人性中难免有恶的一面,但只要我们时时能以仁爱之心律己,时时以仁爱之心待人,那么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社会必将会是一个充满仁义充满爱的社会。
孟子对“仁”的阐述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而“孝”即“亲亲”之根本,由此可推知,不孝者必不仁,仁者必大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