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仁者,爱人。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就是要告诉我们应该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你要爱众人,首先要爱亲人,如果连亲人都不爱,那你还能要求他爱别人吗?素来,在儒家文化中,善与德都是它的核心,其内涵包括修行,宽容,慈悲,恩泽等。
常长听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这句话,从表面就能明白仁的开端就是善的表现。孔子认为:庄重就不会受到侮辱,,宽厚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慈惠就会很好使唤别人。依此来看,孔子的仁学不仅要求人们仁爱,还要求人们讷言敏行。不然,毛泽东同志怎么会为其女儿取名为李讷、李敏呢?这两个字带着毛主席对他们无尽的慈爱和期望。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一种精神境界,“静”意味着一种孤独,对于孤独的承受是一个人的精神的考验,纵观历史,大部分有成就的人都经历过这样的考验!!!而对于孤独的体验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而在此对于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可能会上一个台阶,但大部分人可能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消沉下去。而对于俭以养德,则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办法,德行的提高在于对于自身的约束,而“俭”则是对于自身的一种约束,对于德的修养则无疑是有好处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之所初、仁之所至、仁之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