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 仁: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31#

孔子之后,在历代儒家不断地浇灌和护理之下,这棵新芽历经两千多年的时空穿越,终于又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儒家文化及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发现仁,并且把礼乐文化植根于仁的基础上,这是孔子对中国文化最伟大的贡献。借助于仁,中国传统文化顺利地实现了由上古向中古的转折;借助于仁,孔子之前数千年和孔子之后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得以沟通连接,而没有中绝断裂。
TOP
32#

仁者,爱人。——《论语·颜渊》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唐·韩愈

仁就是仁爱,爱自己,爱亲人,爱人民,爱自然。

仁者义之本也。——《礼记·礼运》

仁从何而来——我认为是从“人之初,性本善。”中来。

不仁是从何而来——“苟不教,性乃迁。”。

仁就是一种思想,一种人人不可或缺的思想,这种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万事万物的核心之所在,所谓万事万物皆有仁。它是儒家思想精髓之所在。做到了仁,一个人才算是真正的人。三字经中说:“首孝悌,次见闻”,其实真正意思之所在就是:首先作为一个人,要有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要有良好的思想,如果连这个都没有的话,学习知识又有什么意义呢?

TOP
33#

仁,就是二个人字,从这个字的形我们看到了这个意思。那为什么这样写这个字呢,古人的意思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是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害人人,人人必将害我。”的简写。这句话中两次使用二人组合。所以就是仁的意思了。仁是道的一种。
TOP
34#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TOP
35#

仁义道德 是不是一个强加在人头上的保护伞呢 人之初性本善吗?你在吃好吃的 小孩子看到了就会直接用手过来抢 又没有人交他这个 这只是他的本能反映 仁是为了约束人的行为
TOP
36#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如以仁为本体,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 :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对人则有爱心。
TOP
37#

“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而我觉得,从中国的构字方面来说的话,很多东西也很贴切。
仁字由一人两横组成。横指土,为薄土,较贫瘠;两横指中土,不厚不薄,正可融生万物;若为三横,则为厚土,厚土埋下,万物无活。所以,仁就是人要有中土一样可融万物之污、可生万物之命、可养万物之灵的美德。
仁者爱人,愿“仁”真正的能贯彻到世间每一个细节,无处不在。
TOP
38#

仁就是:恭、宽、信、敏、惠。

第一是恭。为人要有仪表风度,也就是俗话说的人要有"人样"。一个人,穿衣服不一定要求穿什么名牌,但要整洁;与人打交道、办事情,要严肃认真;对人要有礼貌;在一些场合,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要有分寸。

第二是宽。孔子认为,为人宽容,能得到众人的爱戴;为政宽容,能使有才干的人各尽其力。如果没有宽宏的气度,不论是为人还是为政,都会受到影响。从大的方面说,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能推己及人;从小的方面说,不苛责于人,能理解别人合乎情理的缺点,不记小过,胸襟宽阔。

第三是信。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承诺,说到做到,肯负起责任。孔子认为,"信"是人的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诚信,人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古人认为"谨而信"、"敬事而信"是为人处事中最基本的。

第四是敏。前人解释"敏",说:"应事疾,则成功多。"就是应对事情反应灵敏,行动迅速,讲求效率。不迟钝,不拖拉,不懒散,处事干练,作风果断。孔子说"敏则有功",就是工作勤奋、应事敏捷的人就会有所建树。

第五是惠。即有宽广温柔的胸怀,对人有爱心,爱护弱者,并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孔子说:"仁者爱人。"因此,惠可以说是人性中最基本最人性的一个项目。前人解释,"德"就是"得",得人性即为德,而有恩有惠,即为得人性。只有有惠于人,别人才愿意为你效劳。
TOP
39#

" 人之初,性本善。",是说人生而就有善根,天生就有一颗爱护他人、关心他人的善良之心,此及为仁。仁,她是一种博爱,她就像一杯弥漫了满屋的香茶,需要我们静静的去品茗、去感悟。仁犹药也,善悟可以医冷漠;结识了她就像交了一位益友;每每想到她就打开了一道心灵的窗户。
TOP
40#

仁字由一人两横组成。横指土,为薄土,较贫瘠;两横指中土,不厚不薄,正可融生万物;若为三横,则为厚土,厚土埋下,万物无活。所以,仁就是人要有中土一样可融万物之污、可生万物之命、可养万物之灵的美德。

 另外一种理解: 仁字由“亻”和“二”组成,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二”是“上”的古文,本人认为与“示”上的“二”意义相同,“上”指上天的“上”。如此,“仁”字的意义则是“上等人”、管理者等层次比较高的人的意义。“仁者爱人”的意义上等人或者管理者要爱护百姓,是“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最初只有人字,后以二人相爱,人旁加二为仁,故仁由人而来。仁固可作‘仁义’解,也可作人解。我认为‘克己复礼为仁’的仁字,宜作‘人’解。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TOP
41#

“仁义”是其文化的核心。《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素以仁义著作,史称“仁绝”,何谓“仁绝”。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的。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用这句话来认识一个人,我们就不致于被现象或抽象的概念所影响,“仁绝”一词,也就颇为值得商榷了。
TOP
42#

“孔子仁,关羽义”。故孔子能教化诸方,为万代师表,彪炳千秋,关羽能义薄云天,封金挂印,为万世顶礼膜拜,为众生心生景仰。

左手“仁”,右手“义”,走遍天下都不惧。单看“仁”这个字的结构,“单立人”意指一个人,“仁”是两个人在一起,由此可窥中华文字的独具匠心,人和人相处就需要“仁”这种美德了。

TOP
43#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素以仁义著作,史称“仁绝”,何谓“仁绝”。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的。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用这句话来认识一个人,我们就不致于被现象或抽象的概念所影响,“仁绝”一词,也就颇为值得商榷了。 [em17]
TOP
44#

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告诉我们儒家的思想已经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从小学到大学,从学习做人,学习做事。都有儒家的思想来做依托。仁,有人有二,说明两个人或者两个人以上这样才能构成仁,古字仁从千,心也就是一个仁字要有心,从心出发要善良,要有博爱。一种精神上的的崇高,人的核心。
TOP
45#

仁字由一人两横组成。横指土,为薄土,较贫瘠;两横指中土,不厚不薄,正可融生万物;若为三横,则为厚土,厚土埋下,万物无活。所以,仁就是人要有中土一样可融万物之污、可生万物之命、可养万物之灵的美德。仁是中华民族致为重要的一项传统美德,春秋时,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被看成是人的重要德性之一。仁者爱人,仁就是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照顾他人。仁,同时也需要博大的胸襟。仁可包容万物,囊括四海,对于他人,做了错事,我们可以帮助他悔改;冒犯了自己,我们可以包容;别人不敬于你,你要以礼还之。仁,也是善的本源,仁于他人,不以功利为目的,完全的发自内心,这才是我所理解的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