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 仁: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06#

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子与父、君与臣以及国与国关系的伦理总结,因而具有很丰富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说,仁学思想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这种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剧烈变化,从而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在之前的周礼被破坏后,有识之士便站了出来,寻求一种新的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就是这样从春秋时代大量有关仁的思想资料中加以取舍,提炼和综合,使仁真正成为一个范畴,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构筑了早期的儒家思想体系。
TOP
107#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指什么?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TOP
108#

儒家的“仁”包括很多内容。
无论从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自身的关系都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仁”突出了人自身的道德修为,要求内省,从内心摒弃邪念,很有当代道德建设的韵味,不过”仁“的道德基石是旧的伦理纲常,当代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时新的社会主义道德。
TOP
109#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

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

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

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

”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这种“杀身成仁”的观点已经不适

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将生命的价值与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的确

,这种观点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实现了人的解放,而且这种“仁”也的确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但其中的可

取之处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应该赋予“仁”以新的时代内容,以此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从另外一个角度

讲,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去学习,去发掘。

TOP
110#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的本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转化成“善”的行为。但偶尔仁慈之心同样带来“恶”的结果。比如塞万提斯小说中的主人公唐吉珂德,就总是好心办坏事。由仁而始,由恶而终。温良者,仁之本也。旧指有仁德的人,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人也。
TOP
111#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实质是外儒内法,而并非是独尊儒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的,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学的“仁政”与法家的“法治”相结合,强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巩固封建大一统,即以儒学为外衣,法家思想为内核来进行封建统治,受到汉武帝的认同。
TOP
112#

    “仁者爱人”,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充满了大爱,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 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我们应当向圣人学习,将“仁爱”发扬光大。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
TOP
113#

所谓的仁,是说其从心底里欣然地去爱别人,这是从心中生起而不能停止的情感,是不求回报的情感。愿所有人都能常怀一颗仁爱之心!
TOP
114#

[经典学习]  卷一  
自古以来,就提倡仁爱的精神。仁者小道对家人,朋友,陌生人,大道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任,现在社会上缺失的就是仁爱的精神。屡见不鲜的贪官污吏,新闻上漫天飞舞的都是官员损害人民大众的利益,不禁让人汗颜。我们的社会怎么啦?出现一种病态的现象,那就是金权观念。丢失了价值观,青年变得迷茫,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自己,浪费大好青春,正可谓是黑发不知勤学早,这一切都是没有好的思想,没有仁爱的观念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培养有仁爱思想的青年人。

TOP
115#

孔子论述施仁政于民的为政之道。孔子认为民为邦本,政治管理首重在民。因此,孔子倡导政策的基点是如何利民,但他尽管满怀仁德之心,在当时不可能全心全意为民,因此,“尊五美,摒四恶”体现出对统治者利益和民众利益折中调和兼顾的政策导向。例如,他既要给老百姓实惠,又要让为政者少耗费;既要役使老百姓,又要照顾他们的实际困难,等等。总之,孔子是想既能照顾到统治者利益,又能照顾到老百姓利益。
TOP
116#

      

别人的对你的好与坏

当你获得成功时,有些人总是不给你称赞与夸奖,总是打击你、否定你,是你的敌人和绊脚石,然而这样的人也可能是磨刀石,如果你是一根朽木,当然会被磨成木屑,但如果你是一块好钢,那么只会被磨刀石磨得越来越锋利。

有个故事:有个小鸟在寒冷的冬天在田野上冻僵了,一头牛过来在它身上拉了一坨牛粪,牛粪的温度使小鸟慢慢苏醒过来,于是它很开心,就唱起歌来,这时被过路的狐狸听见了,于是就把小鸟从牛粪里拉出来,结果就把小鸟给吃了。

由此可见,对你快的人反而使你成长,使你越来越坚强,相反,对你好的人不一定就会对你有益,说不定还会害了你。再比如家长教育孩子,有的家长从小就溺爱自己的孩子,等孩子长大后,自己是么都不会,这样他在社会就无法安身立命;而有的家长则是从小就对孩子严加管教,长大之后他就是个栋梁之才。所以说,别人如何对待你不能只关注其表面。

TOP
117#

                      慈悲为怀

         我一直觉得一个可以“仁者爱人”的人必定有着一颗宽厚容忍的心。我认为宽恕是一种比仁爱还要崇高的品质,它是一种极其正向的人格特质。它包含了快乐,也包含了对他人的信心,表现出心灵的泱泱大度,它让我们从仇恨的古老锁链下解放出来。无论是谁行了宽恕,都会觉得心神振奋,性灵升华。

               我不曾体会过那些曾经饱受磨难欺辱和不公待遇的人们,在最后的最后终于原谅宽恕了那些身怀罪孽的人的心情。但是我想他们之所以能放得下,必定是想让过去的噩梦能够结束,自己能够得到解脱,这种劫后的重生也必定是喜悦的吧。

         佛家常讲应慈悲为怀,慈悲为怀,宽恕可能真的能减少人们的忧愁和焦虑吧。

TOP
118#

       仁爱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利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仁爱以人的良知为基点,依据远近关系向外层层扩展而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四个层次。
      国家对人民存仁爱之心,则民得以休养生息,得以自由发展,则国家亦会更加的繁荣和富强。譬如唐代,统治者实行一些开明的政策,不仅仅对百姓村仁爱之心,对外民也存仁爱之心,才使得唐朝的经济和文化极大的繁荣,所以才会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样的盛况。而秦朝由于秦始皇实行暴政,焚书坑儒等政策,最后秦朝迅速灭亡。足见一个国家实行仁政的重要意义。
      而个人心中存有仁爱,不仅仅是自我道德修养的体现,更有利于个人的全面自由健康地发展,试想如果药家鑫心中存有仁爱,又何至于撞伤了张妙又连捅其八刀,最后不仅害得自己身败名裂而且也命丧黄泉呢?而对于那些怀有仁爱之心的人而言,他们不仅仅帮助了别人,而且也丰富了自己的内心,所以,我们都应该学习仁爱之德,做一个心存仁爱的人。
TOP
119#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仁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它要求我们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在当今社会,科技发达,经济增长迅速,人际关系似乎越来越淡漠。这时,我们需要秉承孔子的精神,发扬仁爱精神,才能共同建立一个美好的家园。
TOP
120#

            珍惜也是仁的重要内涵,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拥有的东西和失去的东西都很多,我们总有这样的感觉,好多东西我们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总是失去了才知道可惜,说到珍惜,我想起了我的爷爷,以前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偷偷叫我去吃的爷爷,在我高二的时候去世了,我知道应该孝敬我的爷爷,可是那时我的意识不是很强烈,爷爷去世了,去世时我在学校,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我恨后悔,没对爷爷尽孝爷爷就走了,家里比较穷,我还记得爷爷对我的那些姨说:“如果我的父母无法供我读书,叫我姨借钱也要供我读书。”我听了之后眼睛都湿润了,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珍惜身边的人,爱自己身边的人。所以我基本上没周都给我的奶奶打电话,无事有事都会打回去,报声平安,听到了电话那边的声音,很温暖,也有一股动力在告诉我要好好学习。所以珍惜身边所拥有的用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亲人、朋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