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 仁: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36#

最初只有人字,后以二人相爱,故仁又有仁爱之说。仁也就是仁义,仁义由爱而生,《论语》所谓‘人者仁也’、‘仁者爱人’也就这个意思。“仁”,作为一种传统的品质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在铭记的同时更要仁智统一,把行仁道作为我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习如何实行仁义,并把其应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的实践中去。我的家乡在山西怀仁,秦代时为云中地,汉代为沙南县,隋代时称大刻县。从辽代开始建怀仁县,因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872—926)与后唐晋王李克用 (856—908)在此会盟,都有怀想仁人云意,所以取其义而得名“怀仁”。 这里的仁的意思也是仁义,仁爱的意思。
“仁”是美德的种子,是理解的别名,只要我们大家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世界才会更美好,社会才会更和谐,生命才会欣欣向荣。人要是缺少了“仁”这种美德,就不能对社会很好的做出贡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0-11 13:28:01编辑过]

TOP
137#

《圣经》里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是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自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我们的仁爱,不仅是要对自己、自己的亲人,还要对人民、对天地万物有爱。正如央视热播大剧《木府风云》中所描绘的阿勒秋夫人一样,正是她那一颗善良、大爱的心,让她时时处处为她的人民着想,尽管多有磨难,但最终,她赢得的是丽江人民的拥戴和整个民族的和平与稳固。尽管电视剧中这一人物是根据剧情虚构的,但是她身上所体现的这种爱人的精神,正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也是我们应该向之学习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0-9 23:44:59编辑过]

TOP
138#

.仁,就是二个人字, 我的理解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只有保持爱人之心,我们的爱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更具有人情味!

TOP
139#

仁坛、十一、138楼

《圣经》里说:“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善良、信实、温柔、节制,凡是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持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我们常看的电视剧《还珠格格》里心狠的皇后,最后也被小燕子和紫薇的宽容所感化,用爱人之心去理解,人们才能更加和平,生活更加美丽,更加充满人情味!

TOP
140#

在中国哲学史中,儒学作为一个包含着丰富理论内容且具有强大力量的思想系统,也是一个在历史中不断“损益”(《为政篇第二》)发展的思想系统,它充满着不断地继承和发展性,其中孟子就继承了孔子儒学的仁学思想,并予以丰富和发展,从而建立了系统的“仁”学体系。他不仅为“仁”找到了人性论的根据,更强调了“仁”在政治领域的意义,提出了“仁政”思想,而这种思想则多见于《孟子》一书。
TOP
141#

仁者可以安守仁义,智者知道仁的妙用。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内心如果明白了仁的真谛就会感到非常的美好,这个境界可不是不知道仁的人能够知道的。如今社会浮躁,追求功利甚嚣尘上,人们所谓的追求幸福被误导为追求外在的物质生活了,好像如果物质极大丰富人就是会自然变得快乐、文明、知道礼节了。可是,真的富有了,如果没有仁爱之心、没有责任心的话,他仍然不会幸福,即使功名等身,亦是失去灵魂的卓越,漂浮于尘世,不知所归。子又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学习仁,还可以向山学。易经艮卦云:山 止 宁静。山养万物,矗立不动,静之极也。学仁,便要知静。当人能完全静下心来,便能感受到善良的本性。本性一出,仁义也自出。
TOP
142#

       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庞大,既简易为一种具体的行为德目,又高远为人格完美的境界。他有一个内在的逻辑,逻辑的起点是宗法等级中的以血缘为基础的“爱”,逻辑的展开是“爱人”,逻辑的准则是礼,逻辑的最终结果是对自我人格的体知与修炼,以达到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境地。仁者“爱人”,“仁者人也”。仁的基本形式是“爱人”,要求将人作为人来看待,强调了人有爱和尊重的需求。孔子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出了仁学思想体系。

[em01][em01]

TOP
143#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对于施行”仁“的一个重要方面,推己及人,而施于仁,而孟子对于”仁“的观点则是: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提出”仁者,爱人“的观点,儒家对于”仁“可谓是推崇备至,仁为人之本。把”仁”当成了一个重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因而“仁”也成为了儒家的核心思想。[em01]
TOP
144#

我认为儒学体现的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不是世俗性的价值,而是神圣性的价值;儒学不是一般世俗的学问,而是具有宗教性的学问,因而儒学集中体现了超越神圣的信仰与价值,能够给中国人的生命存在提供意义与安顿。历史上的中国人把儒学称为身心性命之学安身立命之学,用今天来话说就是解决人生信仰、生命价值与存在意义之学,儒学中所说的上达天德,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天道性理以及立人极、三不朽、返心复性致良知等等,都是通过儒学体现的超越神圣信仰与价值来安顿生命。所以,要解决今天中国人生命无处安顿飘荡无归的状况,复兴儒学,在儒学中来安顿中国人的生命,从而克服可能导致社会政治动乱的隐忧.

TOP
145#

仁,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的仁学思想始于亲,却非终于亲。孔子主张将仁爱由亲亲之情逐步向外拓展,惠及整个人类——“泛爱众而亲仁”。在孔子看来,只有“爱人”才能“能近取譬”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进而把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万物。孟子对此也曾提出“亲亲而人民,仁民而爱物”。孔孟这种推己及人的情怀,对引导今人走出人类中心论个自然中心论的怪圈,具有启迪意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既不能只强调人类利益而忽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也不能只注重自然环境而忽略人类的根本利益。人类利益与自然环境保护必须兼顾。
TOP
146#

孟子继承了孔子仁学思想,但并没有满足于“仁者爱人”的解释,而是进一步地把“仁”扩展到了政治领域,形成了中国政治哲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民本思想,纲领是仁政纲领,理想是王道理想,从而形成民本-仁政-王道三位一体的结构。为实现平治天下的抱负而周游列国、宣扬仁政的孟子,极力强调施行仁政的美好前景:“王如施行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等等。然而,孟子宏大的政治理想未能打动诸侯,《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所载:“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 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容易理解,在兼并战争激烈残酷的战国时代,孟子的学说虽然理想高远,但可操作性并不强,难以满足诸侯短期内“富国强兵”的愿望。而且,孟子的仁政主张对社会利益冲突问题过于乐观而没有提出维护现实经济、社会秩序以解决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的具体办法。此外,“民贵君轻”的思想对君主的统治造成威胁,难以构成正向的激励。

TOP
147#

       孟子的仁政学说可以阐发为民本-仁政-王道三位一体的结构,但在当时并未为统计阶层所接受,“迂远而阔于事情”,然而,孟子的仁政学说的可贵之处并不仅在于能否在政治上得以推行,更在于其对于人的生命意义的尊重。在当今的社会主义中国,特别是在“国富民穷”的大背景下,如何正确的理解与贯彻孟子仁政理念的精髓,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将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广大人民的福址。
TOP
148#

“仁者爱人”、“吾欲仁则斯仁至矣”。仁主要是一种个人体悟,是一种道德判断和道德追求。仁是一种个人修养,在于主体主动地给与,不是被动的要求。但是儒家的“仁”也暗含只是君子的德行,是一种施舍性的给与,而不是平等的互爱、兼爱。在新时代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实现中华文华的伟大复兴。仁的这些内涵是不够的,应重新加以定义和扩充,强调平等。使之适合民主社会。
TOP
149#

       仁,包含博大精深。有克己复礼为仁;孝悌者仁之本与;永不达仁,杀身成仁和修身成仁。如何达到仁、实现仁,这是千古的话题,仁包含有恭宽信敏惠等诸多方面。昔者有人言“夫人者,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这些都是仁,但是是还没有达到完美的仁,需要我们继续加工,进而达到完善之境,前路慢慢,我们还要继续摸索,但是在仁的道路上,先人们为我们探明了基本道路,剩下的需要我们自己走,只有自己走出的仁,那才是完美的仁。

       仁者爱人,对于仁,我们必须心里思仁,行动上遵循仁,才能真正的达到仁,这就是仁。

TOP
150#

我认为要做到仁首先要懂得仁的内涵,知道何为仁。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仁”的理解都是有所不同的。

我认为要做到仁首先心中有爱,人们常常将仁爱连到一起,说明仁和爱有莫大的关系。爱就有很多种,既有有对亲朋好友的爱护,有对父母的依恋尊敬,也有对国家对民族的大爱。生活中还有一种爱叫博爱。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些与我们漠不相关的人或事伤感流泪,我们会毫不犹豫的伸出关爱之手帮助他人度过困难走出险境……这种博爱爱得不仅仅是人类,更是自然界的一切生命。

其次我认为要有义。古人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此可见义在古人的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义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我们要坚信公正的道理,然后拥有正直的行为,及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正义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见义勇为的行为。尽管在我们身边发生过一些见义勇为反而被诬陷的事情,使我们受到了极大的委屈,但是我们仍然要坚信世界上好人总是占绝大多数的,我们不能因为某些事情就摒弃仁义,对不平之事视而不见。另一方面我认为义就是有情有意,对兄弟、亲朋好友要讲义气,对身边所有的人要有信义,有情义。现在在不少人眼中,“义气”一词的含义已经发生了畸变,误认为义气就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义气是要讲原则的,不辩是非,不顾后果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种义气是一种无知和盲从,是不正确的。 我认为真正的义气是当朋友的尊严受到侵犯,做为他的朋友与他一起挺身而出。当朋友有困难时,不论如何也要帮助朋友走出困难。这才是真正的义气,不带一点的私心!信义就是要讲诚信,商业职场中做一个有信誉的人是很重要的。只有讲诚信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做到仁还需要有礼,懂得人与人交往的礼节是我们行万事的通行证。做一个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君子会让他人与我们相处时倍感到亲切自然,无形中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不必要的矛盾。

当然要做到仁,智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要以智取胜,往往要学会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与人交往除了真诚,智慧也是取胜的关键。智慧的可靠标志往往就是能够在平凡中发现奇迹,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徇烂多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