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7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106#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而“仁”的概念,孔子以前就有,春秋前期人们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忠于君主和仪文美德都称为仁。孔子继承了前人的观念,并且把它发展成为系统的仁说。

TOP
107#

仁: 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TOP
108#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
TOP
109#

我个人是认为“仁”所包含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仁字由一人两横组成。横指土,为薄土,较贫瘠;两横指中土,不厚不薄,正可融生万物;若为三横,则为厚土,厚土埋下,万物无活。所以,仁就是人要有中土一样可融万物之污、可生万物之命、可养万物之灵的美德。
TOP
110#

我认为“仁”:就是关爱他人,对他人坦诚,帮助团结他人,对身边的人和事都要微笑面对,为他人献上一份关爱。同时也要爱护自己。
TOP
111#

仁,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

在《论语·雍也》中,孔子第一次对“仁”加以确切定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已。”这句话同《论语》中孔子其它地方谈论“仁”有所不同。其它处谈“仁”,一般是就某种具体情景或学生的某种。

TOP
112#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首先把仁作为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容包含甚广,核心是爱人。仁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估其基本含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友爱。儒家把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
TOP
113#

儒学中的仁类似于宗教信仰中的慈,即为人良善,处处为别人着想,不做恶事,不诽谤人。

不管社会发展到哪种程度,仁是必要的。因为人与人相处是要以仁为基础的,你对别人好,自然别人也会以好来回报你,

那样社会才会和谐美满。现在正是青海危难的时刻,我们每个人更应该发扬我们的传统美德,做对我们国家有意义的事情,

致力于灾区的建设修复工作,将仁义发挥到极致。

TOP
114#

仁,仁字由一人两横组成。横指土,为薄土,较贫瘠;两横指中土,不厚不薄,正可融生万物;若为三横,则为厚土,厚土埋下,万物无活。所以,仁就是人要有中土一样可融万物之污、可生万物之命、可养万物之灵的美德。
另外一种理解:
  仁,仁字由“亻”和“二”组成,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二”是“上”的古文,本人认为与“示”上的“二”意义相同,“上”指上天的“上”。如此,“仁”字的意义则是“上等人”、管理者等层次比较高的人的意义。“仁者爱人”的意义上等人或者管理者要爱护百姓,是“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TOP
115#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TOP
116#

仁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存在社会关系中,“仁”有体有用,体用结合,体是本体,本质,“用”现象和功能,“仁”首先是一种修养的功夫和境界,行动中,就是恭,宽,信,敏,德五种德行律己.孔子把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TOP
117#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TOP
118#

仁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存在社会关系中,“仁”有体有用,体用结合,体是本体,本质,“用”现象和功能,“仁”首先是一种修养的功夫和境界,行动中,就是恭,宽,信,敏,德五种德行律己.孔子把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TOP
119#

对于“仁”,孔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给出过若干不同的答案。对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对仲弓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韧。”对樊迟说“爱人”,又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TOP
120#

“仁”是孔孟政治哲学的基础理论,中心思想是克己主义,“仁”在制度上的含义可以从其政治含义中自然推衍出来,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实行保护个人的利益和权利、维护个人尊严的制度。这方面的制度,西方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中有许多积极的元素,可资借鉴。第二,是要维护他人的利益,要帮助他人特别是弱势群体实现个人利益。这方面的制度,中国的仁政思想有很丰富的元素可资利用。第三,要实行亲亲的教化。就是要提倡信、义、智等,使朋友有信、兄弟有义、父子有情、夫妻有爱,这是根治现代社会道德沦丧的良方。第四,是一个理想社会的目标。做到前面三点,我们就可能实现理想的社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