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7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91#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在这里孔子告诉我们其实做到“仁”很简单,仁很远吗?你想要仁吗? 当你想要时,仁就来了。 孔老夫子用轻松诙谐的言语引导我们修身至德的个人更高境界。

TOP
92#

一直以来, 仁的说法和念想,流传在广大的老百姓口,当人们评价身边的一个人时,我们会说,这个人太仁义了,太仗义了,这个人“仁”,可见,仁的概念在我们心中有着很深的影响。

TOP
93#

所谓“仁”,在我看来,就是为人要好,要存善心,以一颗善良的心处理对待事情和眼前的人,一时做到可以,但是要我们一生去践行却是相当的困难。

TOP
94#

“仁者无敌” ,当拥有;了“仁”的品质时,你便无往而不胜了,仁者,没有人会能够打败他,他便是老和大了,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随心所欲地成功解决化解。

TOP
95#

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子与父、君与臣以及国与国关系的伦理总结,因而具有很丰富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说,仁学思想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这种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剧烈变化,从而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在之前的周礼被破坏后,有识之士便站了出来,寻求一种新的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就是这样从春秋时代大量有关仁的思想资料中加以取舍,提炼和综合,使仁真正成为一个范畴,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构筑了早期的儒家思想体系。
TOP
96#

孔子的最高境界是仁,但这不是个人处世的匹夫之仁或小恩小惠妇人之仁,而是治理有方为民 造福的大仁大义;“克己复礼,仁在其中”,好象仁这个境界很容易达到,但孔子说的不是人个人的仁,而是有权势在手的统治者的仁,要这些人克服自己的私心欲望,遵守秩序,有步骤地管理国家,这决不容易,自古极少数大权在手的人能做到;连孔子自己也不好意思说能做到,只敢说自己好学,常自我反省,希望能接近仁。所以,仁实际上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我们不停地去践行。
[em01]
TOP
97#

仁,仁字由一人两横组成。横指土,为薄土,较贫瘠;两横指中土,不厚不薄,正可融生万物;若为三横,则为厚土,厚土埋下,万物无活。所以,仁就是人要有中土一样可融万物之污、可生万物之命、可养万物之灵的美德。

仁,就是二个人字,从这个字的形我们看到了这个意思。那为什么这样写这个字呢,古人的意思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是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害人人,人人必将害我。”的简写。这句话中两次使用二人组合。所以就是仁的意思了。仁是道的一种.

TOP
98#

  仁是儒学的核心思想,儒学认为做一位卓越的领导者,就要做到五常:仁义礼智信。仁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仁”呢?子曰“仁者爱人。”仁是对所有的人都有爱心,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西方的哲人耶稣也是以仁教育其徒,神爱世人,其实这里的爱不是现代很多基督徒理解的那么狭隘,就是仁的意思。要怀着对所有人的爱,公平的而公正的做事情。是儒学的核心思想,儒学认为做一位卓越的领导者,就要做到五常:仁义礼智信。仁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仁”呢?子曰“仁者爱人。”仁是对所有的人都有爱心,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西方的哲人耶稣也是以仁教育其徒,神爱世人,其实这里的爱不是现代很多基督徒理解的那么狭隘,就是仁的意思。要怀着对所有人的爱,公平的而公正的做事情。  
TOP
99#

“仁者爱人”,仁即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仁爱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

在四川地震时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支援受灾人民就是我们民族仁爱的最好体现。

TOP
100#

最初只有人字,后以二人相爱,人旁加二为仁,故仁由人而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认为仁的定义就是:多为他人着想,对人亲近并忠诚,为身边的人经常投去一个微笑,为他们献上一份关爱并且也要多关心自己,爱护自己,而且要有崇高的人格,从而达到真善美得境界。

TOP
101#

    “仁”是儒学的中心范畴与最高道德准则,其本意是友爱、互助、同情之意。“仁”是广敬博爱,是泛爱众而亲仁。“仁”还有“忠恕”的意思,“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 ;“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施加给人家。“仁”还有“克己”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能私心、欲望过度膨胀,不择手段。有“仁德”的人办企业会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心,会使自己的产品更符合他人的需求,更富有人性化。
TOP
102#

台湾学者理解的仁

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的李贤中教授来武汉科技大学讲学,强调在“仁”里,右边的“二”字是指天和地,上面“一”为天,下面“一”为地;左边的“人”,则在天地之间,或者说“人”在天下、地上。


这样的说法也有道理,人就是应该顶天立地,做大丈夫!


TOP
103#

“仁者爱人”要学会爱别人,同时我认为也要爱自己。

要有一颗爱人的心,感恩的心,温暖的心。

其实真的可以如此简单:

可以是一声轻轻的问候。

可以是一句简短的关心。

可以是一起细小的美好。

甚至是一个微笑!

TOP
104#

仁者爱人。

仁就是一种博爱。

爱护关心和帮助他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孔子给出的仁爱标准。

仁爱是不可分割的,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

怎样才能做到仁呢?

曾有人质疑过“仁”者爱人?如果自己都不爱怎么会爱别人呢?

我认为要做到“仁”,首先要爱自己,“爱己者,人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

接着从你身边的亲人做起,爱其亲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

随后推及他人。他人就是除自己,亲人以外的万事万物也。

TOP
105#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无以尚之” 和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是对“好仁者”和“恶不仁者”的本身而言的,是指对仁的重视的程度。使用我这样浅译。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是正面说的反面话,但是,没有反问的语气,是孔子对作的肯定的回答,是在批评其他人都没有实心实意的行使仁德,即使有,也是口头上的,没有身体力行。可见在那时,爱好仁德的人之少。因为天下动乱,周朝已经濒于灭亡,周礼已经行不通了,社会正在进步,制度正在更新。  
再说“仁“的内涵。我们不要忘记,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句话的重要地位,不管孔子对仁的说法有多少,这才是仁的中心,仁是以周理为基础的,而周礼就是等级制度,是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