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在这里孔子告诉我们其实做到“仁”很简单,仁很远吗?你想要仁吗? 当你想要时,仁就来了。 孔老夫子用轻松诙谐的言语引导我们修身至德的个人更高境界。
一直以来, 仁的说法和念想,流传在广大的老百姓口,当人们评价身边的一个人时,我们会说,这个人太仁义了,太仗义了,这个人“仁”,可见,仁的概念在我们心中有着很深的影响。
所谓“仁”,在我看来,就是为人要好,要存善心,以一颗善良的心处理对待事情和眼前的人,一时做到可以,但是要我们一生去践行却是相当的困难。
“仁者无敌” ,当拥有;了“仁”的品质时,你便无往而不胜了,仁者,没有人会能够打败他,他便是老和大了,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随心所欲地成功解决化解。
仁,仁字由一人两横组成。横指土,为薄土,较贫瘠;两横指中土,不厚不薄,正可融生万物;若为三横,则为厚土,厚土埋下,万物无活。所以,仁就是人要有中土一样可融万物之污、可生万物之命、可养万物之灵的美德。
仁,就是二个人字,从这个字的形我们看到了这个意思。那为什么这样写这个字呢,古人的意思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是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害人人,人人必将害我。”的简写。这句话中两次使用二人组合。所以就是仁的意思了。仁是道的一种.
“仁者爱人”,仁即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仁爱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
在四川地震时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支援受灾人民就是我们民族仁爱的最好体现。
最初只有人字,后以二人相爱,人旁加二为仁,故仁由人而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认为仁的定义就是:多为他人着想,对人亲近并忠诚,为身边的人经常投去一个微笑,为他们献上一份关爱并且也要多关心自己,爱护自己,而且要有崇高的人格,从而达到真善美得境界。
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的李贤中教授来武汉科技大学讲学,强调在“仁”里,右边的“二”字是指天和地,上面“一”为天,下面“一”为地;左边的“人”,则在天地之间,或者说“人”在天下、地上。
这样的说法也有道理,人就是应该顶天立地,做大丈夫!
“仁者爱人”要学会爱别人,同时我认为也要爱自己。
要有一颗爱人的心,感恩的心,温暖的心。
其实真的可以如此简单:
可以是一声轻轻的问候。
可以是一句简短的关心。
可以是一起细小的美好。
甚至是一个微笑!
仁者爱人。
仁就是一种博爱。
爱护关心和帮助他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孔子给出的仁爱标准。
仁爱是不可分割的,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
怎样才能做到仁呢?
曾有人质疑过“仁”者爱人?如果自己都不爱怎么会爱别人呢?
我认为要做到“仁”,首先要爱自己,“爱己者,人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
接着从你身边的亲人做起,爱其亲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
随后推及他人。他人就是除自己,亲人以外的万事万物也。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无以尚之” 和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是对“好仁者”和“恶不仁者”的本身而言的,是指对仁的重视的程度。使用我这样浅译。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是正面说的反面话,但是,没有反问的语气,是孔子对作的肯定的回答,是在批评其他人都没有实心实意的行使仁德,即使有,也是口头上的,没有身体力行。可见在那时,爱好仁德的人之少。因为天下动乱,周朝已经濒于灭亡,周礼已经行不通了,社会正在进步,制度正在更新。 再说“仁“的内涵。我们不要忘记,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句话的重要地位,不管孔子对仁的说法有多少,这才是仁的中心,仁是以周理为基础的,而周礼就是等级制度,是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