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5253545556575859» / 7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826#

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其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早在《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而战国时的孟子(孟轲)对此更是推重此概念;此后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传统道德的别名,而且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仁义的解释与定位,最早应属老子。《道德经》:上德无为(读卫),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又以为也。
TOP
827#

只要别人都秉持着仁,这社会将不会再有犯罪;只要大家接近仁、喜爱仁,那在人与人之间就会绽放美德的鲜花,先从我自己做起,“仁”就是我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希望长大我也能与孔子一样,做一名传播“仁” 的园丁。
TOP
828#

在孔子思想中“仁”可谓其中心的思想,其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
TOP
829#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论语*颜渊》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毕恭毕敬地去问老师什么叫仁。老师只告诉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
    樊迟又问什么叫智。老师说:“知人。”了解别人就叫智慧。
    我们想要交上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这样才能交到品质好的朋友。有了这两条,就有了保障交友质量的底线。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这么简单。

仁,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
TOP
830#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我觉得很对,我们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爱戴,就要先学会爱别人,不懂得怎么爱别人,又怎么奢望别人的爱呢,力是相互的,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扶相克的啊
TOP
831#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说的太棒了,我们都要好好学习!博爱就是仁,行动适宜就是义,由仁义而行就是正道,圆满自足而不依赖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德。仁与义是内涵确定的名称,道与德是内涵不确定的称谓
TOP
832#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很是喜欢这句话,道义和美德,仁爱和品行。
TOP
833#

含义:“义”是一种观念形式的规范,一个人在社会里行事为人,有他应该遵行的义务和应该做的事情。而这些义务的本质便是“爱人”,即“仁”。一个人必须要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其社会责任和义务。具体有如下几点:
  1、一种推广程序:一个人一定要与父母兄弟有亲情,在亲情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辐射到他人身上。
  2、一种政治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一步向外辐射。
  3、一种心理原则:将人的感情心理消融在人与人的世间关系中,建立了一种现实的伦理,心理的模式。
  4、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对个体提出了社会性的义务与要求,把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交往作为人的本质和仁的重要标准。
   5、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性和独立性。
TOP
834#

    仁者孟子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者愛人,故仁者常被人愛戴。弟子規言:“同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在仁者眼中,所有人都是值得愛的。不論是家人,朋友,還是陌生人,凡是在身邊的人,都需要去愛。比湖泊寬廣的是大海,比大海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寬廣的是人的心靈。仁者的心是寬廣的,能包容大海,能包容天空,能包容宇宙。故古人云:仁者愛人。
TOP
835#

《论语》中多处讲到仁,并且孔子因就学生的个性和资质差异所给出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其中,对一个叫樊迟的学生的回答最具概括性: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可以说,“仁”的精神是爱人,“爱人”可以被看做是孔子的“仁”的基本含义。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孔子要求在居住的地方,尊老爱幼,兄弟姊妹和谐相处,尊崇孝悌思想,归根结底还是说明人的内心要爱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想要仁的时候,仁就到了。这反映了我们心理和生理上的决定,也仁的感通性。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子说: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这是说,仁的道德修养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TOP
836#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樊迟曾问孔子何为“”仁‘’,孔子答曰:“爱人。”仁者爱人一直是儒家的中心思想。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儒家的仁爱思想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小时候一直觉得仁只是寺庙里面的大和尚和道观里的道士才有的,后来才慢慢知道仁出现在每一个我所接触、熟知的人身上。父母、老师、亲戚、朋友,甚至是一个陌生人,当你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善意,感受到了爱,那他一定拥有仁的品质,只不过有的人一生都在践行着“仁”这个思想,而有的人或许曾经拥有却为了某些原因将其抛弃,或许只在某时、某事,闪现了仁的品质。幼时的我对仁的错误理解也是社会中一部分人对仁这一思想的片面理解,他们对仁有着过于苛刻的定义,认为仁者就是不杀生慈悲为怀舍己为人的人,而现实世界真的有这种人么?真的有完全摒弃七情六欲的人么?我认为没有,贪嗔痴恨虽为欲望,但同样也是一种动力。有多少癌症患者因为对生的贪念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有多少艺术家因为痴念创造了震惊世人的作品,又有多少将领因为恨意杀退仇敌为国争光?所以一个人身上是否有仁的品质只能我们自己感受。
TOP
837#

仁本身是内在的,但“为仁”即施行仁德却是由内向外的过程,这就使“仁”有了实践的空间。这也正是孔子提倡"为仁由己"的实践主体的道理,这就是我从孔子提出的“仁”学说中得到的一点启示。
TOP
838#

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论语了,那时老师就告诉我们,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那时候还不懂什么叫做仁。后来慢慢明白,仁是一种包容,一种忍耐,一种胸怀,是一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的事情,而能做到的,都是值得敬佩的人吧。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去学习的原因吧,仰望圣人的光辉,去升华自己的人生。
TOP
839#

孔子认为的 “仁” 是爱人,在当时那个群雄割据的时代好像有些政治不正确,毕竟,扩张领土、一统七国才是每个国君的最终目的,或许,这也是孔子仕途不顺的原因之一。但从长远看,这一主张不仅是人道主义雨理性原则的统一,同时也是一“情” 与 “礼” 的统一。
TOP
840#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我比较喜欢这一句论语,因为我很赞同这句话,人的志向是善仁的,那么他的品德就不会有邪恶,既不会做出违反道德的恶行,我的感觉是仁人必定是君子,我很愿意与这种人交往,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愿意与之成为好朋友,有了仁其他的品德自然就来了。孔子这句话很是精辟,仁者无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