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849505152535455» / 7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766#

“仁”作为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君王以及领导人必须贯彻,也是整个国家都需要弘扬的一种思想。“仁”是相对而言,但更有一个标准,以此区分善恶。“仁”也不是愚昧的、无底线的仁慈,我们要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爱护他人。
TOP
767#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TOP
768#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正所谓”仁者爱人“,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和谐社会理想。
TOP
769#

仁者,亲也。上下相亲谓之仁。温良者,仁之本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是儒家的核心理念之一,无论是仁者爱人还是实行仁政,都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
TOP
770#

“仁”字它最早提出和及其主要代表是儒家,儒家提出了“仁”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人格境界及哲学概念。后来“仁”的思想主旨在古代中国起到很重要的地位,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儒家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无论在君臣、父子、夫妻,还是朋友在处人处事方面都给了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让整个人事相处有了很好的和谐环境。让人们有了理想想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最近读了熊十力先生的《读经示要》中,在讲述常道无往而不存,治术可离于常道哉!综群经之言治也,无过下述诸义。熊十力先生在第一要义中讲述“仁以为体”,他说天地万物之体原,谓之道,亦谓之仁。仁者,言其生生不息也,道者由义,言其为天地万物由之而成也。圣人言治,必根于仁。易言之,即仁是治之体。就是天地自然宇宙要本仁以立治体。熊十力先生在阐述仁实为元,仁即道体,其实是在说道者万有之本体,说仁心就是本心,其生生不已,备万理,含万德,藏万化,就是仁。而这个观点其实在宋朝时期,朱熹也把仁和道也联系了。也说了仁只是一个生底的意思,天地有生理,斯而生气,不断循坏,生生不已。朱熹在仁义礼智等名义章篇中开篇就说“道者,讲礼、用,该隐、费而言也。”“道是统名,理是细目。”“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朱子语类》卷六)“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物之所得以为心。”(《朱子语类》卷九十五)“仁者人也,仁字有生意,是言人之生道也。”(《朱子语类》卷六十一)“发明‘心’字,曰:一言以蔽之,曰‘生’而已。‘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受天地之气以生,故此心必仁,仁则生矣。”(《朱子语类》卷五)。在朱熹与熊十力的讲述仁的时候都在谈论仁是人(心)的最基本的道德,想达到大道和大德,就要生生不息从本心出发达到仁。所以仁是大到自然宇宙小;小到人们达道“道”的境界的最重要的桥梁。
TOP
771#

“仁”作为整个儒家学派的核心概念,可以说儒家的体系都是依照着“仁”而建立起来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中如是说,失去了“仁”,有如万丈高楼失去了基础。“仁”是基于人们心中最根本的道德基础,这时“仁”还处于“未发”的阶段,但是它已经根植于每个人心中,这就说明每个人都有行为“仁”的基础,每个人都可以在之后以“仁”为中心来成为一个道德的人。
如果失去了“仁”,那么我们再去说后面的“礼”说后面的“行”就失去了依据,这里的“仁”有一种内在性和自发性,也就是说当我们去做一件道德的事,或者我们构建 一系列的礼仪制度,并去遵守“礼”时我们就失去了我们内在的动因。
儒家注重人内在的精神修养,丢掉了“仁”的“礼”和道德,那么“礼”和“道德”就会外在于人,成为压制人的一种制度,更会演变成钳制人的一种工具,如此而来,儒家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就是失去了它的内涵,也无法像现在这样流传百世。
儒家从人的内心基础出发,从道德的层面解放出人的自由,从此出发建构起整个社会关系。
TOP
772#

“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体现了孔子的仁人主张。而仁的客观标准是礼——“克己复礼为仁”,在礼方面,孔子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小,我们就学习了孔子的在各方面的主张,可真正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还有一段艰辛的路程等我们去走!
TOP
773#

博爱就是仁,行动适宜就是义,由仁义而行就是正道,圆满自足而不依赖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德。这句话让我感触颇多,为人处世,要想做到仁、义、德就要牢牢地记住将博爱放在心中,行动要适宜,要仁义而行!
TOP
774#

仁者爱人,爱之人,无论亲疏,何意内外,喜其福,恶其祸,与人交,为之前,思其为,益害利弊先得之,是害甚利者弗为之,利甚害者慎为之,利有害无者决为之,如此为之,是为善人,欲为仁者,必先为如是,修其心,养其性,思其为,得其所,方为仁意仁心也。
TOP
775#

在百家讲坛的论语讲解中,曾讲过许多孔子的经典语录,最喜欢的是这句,仁者爱人,为他人之欢喜而欢喜,为他们的悲伤而悲伤,简单的四个字,可是在生活中时时做到这些又是很难。
TOP
776#

儒家学派自孔子开始就非常重视”仁“的教育,常怀爱人之心,爱自己,更要关爱他人。“仁君”通常是对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的褒扬,爱黎民百姓是君主“仁”的体现。我们渴望被关爱,憧憬“仁爱”的社会生活,就要从自身出发,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尽可能去爱别人,内心欣喜地去爱他们,传递仁,传播爱。
TOP
777#

如果不能做一个伟大的人,就做一个好人。
TOP
778#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说,仁是“统摄诸德完成人格之名”意思是说,‘仁’是一个统摄诸种美德的总体性范畴。以仁为核心的中华传统美德,对中国人的道德人格与气质产生了深远影响。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仁字有人和二组成,其中二是上的古文,上指上天的上。如此,仁字的意义则是上等人,管理者等层次比较高的人的意义。
TOP
779#

义”是一种观念形式的规范,一个人在社会里行事为人,有他应该遵行的义务和应该做的事情。而这些义务的本质便是“爱人”,即“仁”。一个人必须要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其社会责任和义务。具体有如下几点:
  1、一种推广程序:一个人一定要与父母兄弟有亲情,在亲情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辐射到他人身上。
  2、一种政治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一步向外辐射。
  3、一种心理原则:将人的感情心理消融在人与人的世间关系中,建立了一种现实的伦理,心理的模式。
  4、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对个体提出了社会性的义务与要求,把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交往作为人的本质和仁的重要标准。
   5、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性和独立性。
TOP
780#

当代最常听到的词莫过于“和谐社会”,而“爱人”大概是和谐社会的最高体现了,若人人都能以一颗赤诚的心面对社会、面对他人,能做一个“仁者”,那这应该是社会最美的样子了。从古至今,社会上出现过的丑恶行为都被人们所斥责,没有人想频频看到社会上的不和谐因素,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总有一两个行为让我们大失所望。因此,弘扬孔夫子的“仁”、发扬“仁者爱人”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作为中华儿女需尽力而为的事情,虽任重而道远,但如果人人都尽自己所能,那距离成功就不远了!希望社会越来越稳定、和谐、有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