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637383940414243» / 7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586#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韩愈将“仁”定义为“博爱”仁即是爱护她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而孔子的理解是:“仁者爱人。”这是儒家最核心的思想,他们二人都说出了仁的不同角度的定义。仁爱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仁是由心而生的的,别人有福为其高兴,别人有祸为其难过,而不是假惺惺的做样子,这是对仁的最好的阐释。

TOP
587#

[原创]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孔子理解的“仁”,即“爱人”。也可将其理解为“有一言能终生行之”的“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孔子以来,“仁”便成了儒家乃至于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粹。


现在我们再来审视“仁”,是把对它的理解贯穿于加强内修,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我们秉承着“仁”的理念,宽以待人,严于律己。“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一种“仁”;爱屋及乌,推己及人是一种“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仁”;“恻隐之心”亦是一种“仁”。君子以“仁”为重,敬人,爱人。


《韩非子?解老》是这样解释“仁”的:“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将心比心”。老一辈常用这四个字来教导我们,只是在个个是家中宝的独生子女时代,这个传统美德已与我们渐行渐远。我们只关注自己的需求,不愿为人着想,替人分忧。长此以往,社会将变得越来越冷漠,“小悦悦”事件的翻版只会愈演愈烈。


身处现今的我们,不用谈及那么高远的先贤理想,但是,有些传统我们一定不能丢了,比如对人宽容,比如将心比心。

TOP
588#

孔子以仁为爱人,那么何为爱人呢?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其一是爱的对象,其二是如何爱。首先对于第一个问题,孔子的爱是有差别的,首先是对父母兄弟的爱,其次是对于朋友乡里的爱,推己及人,达到对全社会的爱。可以看到,和墨子提倡的“兼爱”那种无差别的爱不同,在这种有差别的爱中,亲属有别,爱的程度不同,这当然会使得爱有走向冷漠的危险,但是另一方面却较符合人的天性,更易推行。在现代社会中,我认为我们是需要爱人的,在爱的对象方面,当然不可局限于和自己较为亲密的人,而应该怀有善良的内心,不求去爱每一个人,但是在生活中,对于身边的人,不管他陪伴你多久,哪怕只是擦身而过,也要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尽自己的最大力量,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如果全社会人人如此,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温馨。第二个问题,何为爱呢?我认为是帮助别人达到一种意志真正自由的状态。这里所讲的意志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在一种高尚而又独立的人格下,个人的意志得到实现。从这一点讲,我们需要在他人形成独立人格的时期给予自己的帮助。这要求我们在对别人施以援手的时候,要仔细考虑,看看我们的行为是否有利于他人格的形成,是否有利于全社会的幸福。而且应当保持一份理智,采取恰当的方式来爱人。只有以上两点相结合,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爱人。
TOP
589#

孔子认为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
TOP
590#

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子与父、君与臣以及国与国关系的伦理总结,因而具有很丰富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说,仁学思想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这种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剧烈变化,从而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在之前的周礼被破坏后,有识之士便站了出来,寻求一种新的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就是这样从春秋时代大量有关仁的思想资料中加以取舍,提炼和综合,使仁真正成为一个范畴,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构筑了早期的儒家思想体系。

仁包含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他包括了各种具体的宗法道德为主的行为规范,在当时他已经涉及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孔子正是在此基础进一步提出仁的伦理道德意义。

TOP
591#

        “仁者爱人”是孔子儒家最核心的思想,孔子将“仁”定义为“爱人”,就是在传达一种大爱的精神。 能够做到为别人的幸福而高兴,为别人的灾祸而难过绝非易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微妙也是最难参透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2 21:19:43编辑过]

TOP
592#


个人认为,“仁”,不止应该是对他人的关爱与宽容,当然,我们应该学会如何爱别人;但是,更深层次的”仁“也应该是在家人或者朋友犯错或即将犯错之时予以监督和提醒,这才是大”仁“。所以,我认为”仁“应该是爱与责任两个方面。

TOP
593#

正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兼爱非攻。这种思想是不会过时的。[em01]
TOP
594#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我认为其核心观念就是一个字。孔子曰:仁者爱人。如何做到爱人,如何担得起字呢?《韩非子》上讲: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就是说,为人一定要有同情心,为别人的幸福而开心,为别人的灾祸而难过,要有博爱之心,心怀善心对待天下万事万物,“四海之内,合敬同爱”不是很好吗?

TOP
595#


仁————众德之本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认为能够践行庄重,宽厚,诚实,勤奋,慈惠五种德行,便是仁了。

“仁”的定义是一个宽广的范畴,若想诠释,需在生活中感悟。如同孔老先生所说。“仁”是多种美好品质的集合体。做人做事庄重,就不会被侮辱。“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也会被别人尊重。宽厚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宽厚是一种美德,是心的至高境界。包容错失,包容伤害,以一颗宽厚的心去接纳万事万物,那么你的心将澄净如皓月。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物质的诱惑往往使人变得世故与圆滑。诚实,似乎被人们忽视了,为了一己之私,违背良知,明争暗斗,不真实的气息充斥在我们周遭的环境中。诚实,这个从小学教材中就被提及的话题,它是精神的话题,它是精神的良药,正义的象征。勤奋是成功的前提,成功名就。事业有成,这些不是凭空想象,更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建立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之上的。勤奋的人才会进步,才会登上成功的巅峰。慈惠就能够使唤人。拥有慈爱的人就拥有一颗博爱的心,他(她)不仅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更爱着那些与自己无关但却与自己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们。爱,是最伟大的,是生命的源头,有爱的人才会快乐,有爱的人,灵魂是纯净的,大爱无私,就让爱来惠及众生吧!

TOP
596#

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其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早在《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而战国时的孟子(孟轲)对此更是推重此概念;此后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传统道德的别名,而且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TOP
597#

仁这样一个含义深刻的名词,究竟有怎样的人生哲理呢。用我的理解,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善良和大气。这两个词是非常朴素的词,也是非常平淡的词,但是越平淡的词往往越真实,越可贵。
TOP
598#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韩非子?解老》)

译:仁,是说内心欣喜地爱别人。为别人的幸福而高兴,为别人的灾祸而难过。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韩愈《韩昌黎集?原道》)

译:博爱就是仁,行动适宜就是义,由仁义而行就是正道,圆满自足而不依赖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德。仁与义是内涵确定的名称,道与德是内涵不确定的称谓。

与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须有益于人,便是善人。([]张英《聪训斋语》)

译:与人相交往,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有益于他人,这就是善人。

TOP
599#

淡泊明智,宁静志远;厚德博学 ,崇实去浮。
武汉科技大学《科大梦扬社》余义宣...!
TOP
600#

是古代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因为儒家的发展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人格境界及哲学概念。孔子之前已经有关于“仁”的观念,但是孔子对“仁”的重视和阐述提高了它的重要性。很多学者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