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132333435363738» / 7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511#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那么,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一些什么特征呢?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指什么?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针对不同主体对象,孔子所阐述的“仁”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样一来,就给不同的价值主体在施行“仁”的过程中造成了理解上的自由空间,任何一种学说都可以从孔子的论述中找到其需要的理论根据。孔子将“仁”定义为“爱人”,“仁者爱人”是孔子儒家最核心的思想。对于孔圣人的定义我只赞同一半,他说的爱人就是爱别人,我认为还应该包括“爱己”,我说的“爱己”当然不是自私的爱自己的意思,而是自己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修养,自尊自重,然后才能更好的去爱别人。一个和谐的世界就应该是爱自己和爱他人的世界。
TOP
512#

 


仁义,亦作“任谊”,即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

 《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孔颖达疏:“仁是施恩及物,义是裁断合宜。”《礼记·丧服四制》:“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知,人道具矣。”《孟子·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吕氏春秋·适威》:“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汉书·食货志上》:“陵夷至於战国 ,贵诈力而贱仁谊,先富有而后礼让。”
TOP
513#

仁: 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TOP
514#

在孔子提出系统的仁学思想之前的春秋时代就出现了许多关于仁的思想记载。《诗经·郑风·叔于田》曰:“洵美且仁”《诗经·齐风·卢令》曰:“其人美且仁”,两处提到仁,且都和美字联系一起,显然在这里,仁是仪文美备的意思,有“文质彬彬,然ersonName ProductID="后" w:st="on">后ersonName>君子”的意义。《尚书》有“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予仁若考”就是“予仁而巧”,“巧”就是多才多艺,也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国语晋语一》:“爱亲之谓仁”,仁体现在父子关系上就是爱亲就是孝。《国语晋语二》中申生拒绝逃亡说:“仁不怨君”“逃死而怨君不仁”。仁体现在处理国与国关系上,就是保护小国,救助邻国。此外,仁还有其他含义。如《国语晋语二》说“利国之谓仁”。

TOP
515#

仁,儒家学派的核心。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 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所以我们如果想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仁人”就必须主动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静观其变。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TOP
516#

人们都说“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TOP
517#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文秘

学号:11311013

姓名:字世伟

时间:201255  

电话号码:18787155040

卷一

仁的定义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庄子.在宥》: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谭嗣同《仁学.界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最初只有人字,后以二人相爱,人旁加二为仁,故仁由人而来。仁固可作仁义解,也可作人解。我认为克己复礼为仁的仁字,宜作解。以孔子之话作本论,《论语》中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观过斯知仁矣井有仁焉,这些仁字,都应作解。而一般学者以其字之为仁,多曲为之解,求其说,而不得要领。故上例我以字应作解。否则,井有仁焉,作仁义之解,难以解通。又以其他著作为旁证,可知人、仁同义。例如《礼记表记》说,人也谓施以人以忠恩也。人与仁同义……《论语》所谓人者仁也仁者爱人,即本此义。

在孔子提出系统的仁学思想之前的春秋时代就出现了许多关于仁的思想记载。《诗经·郑风·叔于田》曰:洵美且仁《诗经·齐风·卢令》曰:其人美且仁,两处提到仁,且都和美字联系一起,显然在这里,仁是仪文美备的意思,有文质彬彬,然ersonName ProductID="后" w:st="on">后ersonName>君子的意义。《尚书》有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予仁若考就是予仁而巧就是多才多艺,也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国语晋语一》:爱亲之谓仁,仁体现在父子关系上就是爱亲就是孝。《国语晋语二》中申生拒绝逃亡说:仁不怨君”“逃死而怨君不仁。仁体现在处理国与国关系上,就是保护小国,救助邻国。此外,仁还有其他含义。如《国语晋语二》说利国之谓仁
  可见,仁包含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他包括了各种具体的宗法道德为主的行为规范,在当时他已经涉及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孔子正是在此基础进一步提出仁的伦理道德意义。

TOP
518#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卢璐

学号:11311011

时间:2012-5-27

电话号码:18288701400

卷一

仁的定义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多年以来,对仁的解释五花八门。《辞海》里说:仁是一种涵盖极广的道德范畴。《新华词典》里说:它是同情、友爱的思想感情。如果我们将所有对仁的解释拿来比较的话,最后,一定会把自己搞糊涂。我们只是觉得仁是个好东西,比如说某某不仁不义的时候,肯定不是好话。可仁又不是简单的好,比如说某某假仁假义的时候,我们对仁的认识就彻底给混淆了。其实,《论语》的通篇都在阐述什么是仁,何必舍近求远去通过别人的理解来认识呢。先来看看《论语》中以下四段对的描述: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孔子关于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孔子关于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 、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以至于杀身成仁成为后世一些知识分子报国捐躯的行为准则,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原则的指引下奋不顾身地为国家、为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孔子思想体系中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 仁的产生,在孔子之前就有了. 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的境界的。为了崇高的的境界,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 ,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

TOP
519#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级文秘

姓名:李洪艳

学号:11311018

时间:2012529

电话号码:15288233702

仁的定义

仁即是“爱人”,“仁者爱人”是孔子儒家最核心的思想。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物之所得以为心。仁来自于人的天然的善良本性,现在有人突然看见孩子掉入水中,都产生了惊恐,同情的心理,跳下水中把孩子救起,表现出他们见义勇为,可是有的人却视而不见;有一位老人过马路被车撞到,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救了他送到医院,老人的家属来之后,老人反咬定是年轻人推到他的,这位年轻人怎么也辩论不过他,最后找律师申辩也无能为力。为此,给我们的教训是当今社会,帮助他人时,一定要分辨清楚事故的轻重,由此看出了,人们道德良知逐渐未移化。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仁是品性,爱是感情。

自尊自爱,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尊严,我们要学会尊重自己,善待自己,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只有彼此的尊重和关心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坦诚待人,诚实守信,懂得爱自己的亲人我们不能背信弃义。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自其敬也,然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人必定是自爱,然后别人才会去爱他;人必定是自尊,然后别人才会去尊重他。自爱,这是仁德的至高境界;自尊,这是礼仪的至高境界。)

爱亲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以亲爱之心对待自己的亲人,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仁爱之心对待人民,推及到以爱惜之心对待万物。

爱人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说:“年轻幼小的人,在家孝敬父母,外出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从小我们的父母,老师就教导我们,尊老爱幼,尊师敬长,要懂得礼貌,团结友爱。

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还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去学习文献和知识。爱自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一起生长,万物与我融为一体,)自然界是客观的,我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违背自然规律的发展,会遭到自然的惩罚,人们滥砍乱伐,竭泽而渔,引发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洪涝旱害,干旱,我们要有理性的认识,不能被眼前的利益蒙蔽眼睛,而应该从长远的利益而着眼。如果是被欲望牵动,被私心蒙蔽,产生厉害冲突,愤怒互相激发之时,就会损害万物,毁伤同类,无所不为,人都是有私心的,有的是孪生兄弟,但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争吵,甚至互相惨杀,以至于有骨肉相残的,这时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就灭亡了。

仁的价值: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灭,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孔子说:“人民对于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于水与火的需要,面对水与火,我看见溺水蹈火而死的人,却没见过践行仁德而死的人。”)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说:“富有和尊贵是人们所希求的,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得到,即使有了富贵,也不能安处;贫困和卑贱是人们所嫌弃的,不通过正当途径摆脱,即使处于贫贱之中也不逃避。君子离开了仁,怎么成就名声呢?君子任何时候都不违背仁德,匆忙急迫中必定如此,颠沛流离时也必定如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经济的发展速度,城乡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然而,有的人却违背良知,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利益,抢劫,杀人放火都干得出来,最终导致生命结束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TOP
520#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年级:2011级文秘

姓名:李萍

学号:11311008

时间:2012530

电话号码:15974808763

仁的定义

仁人、爱人、仁爱。自孔子倡导学以来,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恒德。孔子把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中国人至今仍视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二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这位鲁国的国公依旧一丝不苟,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他就是万世师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交给了世人学习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够治国经世,小的方面可以净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来阐述的思想,用来传播的观念。学习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举一反三,在细微处体现出伟人不朽的智慧光辉!

所谓仁,指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

孟子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他还强调要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

生命决定仁义的可行性。我们都知道,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意识的基础,倘若一个人连生命都没有,那又有何仁义可施,有和善行可为呢?李世民若不先残杀手足,登上大基,又如何统领中国创就唐朝盛世呢?

尊重生命是不二的真理。世界万千,美丽的花草,愉悦的鸟鸣,无一不提醒着我们,生命如此可贵,我们感谢母亲,感谢养育了我们的家长,社会,让我们能有这样的思想,让我们有这样的机会在辩论上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热爱。看看现实吧,那些见义勇为救人却自身而亡的人,我们敬重他们,为他们的精神所深深感动。但是,这难道又不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么?如此的花季,在危急关头,为了仁义,他们没有考虑到自身的条件,忘了自己是不会游泳的,忘了自己跳下去也许只能一起牺牲。他们的未来是多好的光景,他们未来的对父母的回报,对社会的建设,难道就不是仁义了么?

今天,我们在这里,不是来打击仁义的也不是来反对仁义的。我们崇尚仁义之举。但是我们也需要说明生命比仁义更重要。因为,有了生命,善行才得以施行,仁义才得以传播。人类社会的发展,才得以越来越美好。

TOP
521#

卷一:仁


1.  仁者,谓其中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韩非子·解老》)。


这句话是说,所谓的“仁”,是我们真的从内心深处而萌发出的“爱人”之情,而不是所谓的幸灾乐祸,火上浇油。在《国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意思是多劳作就会善于思考,多思考就会有善心萌生,但好逸恶劳就会有懒惰之情产生,荒淫惯了就会习以为常,善之不存,仁将焉附?恶心自然就会产生。其实我们这些传统文化是好的,他们的出发点也是希望世人能够向仁向善,只不过在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中,这种优秀的传统在不断的遗失。因此鲁迅的《示众》深切的揭露了国民的劣根性之一 ——“看客”,当我们对别人的痛苦视而不见,反而抱有看热闹的心态时,我们也不知不觉的成为了一名看客。其实说到这里我觉得很惭愧。因为自己也曾当了这么一次看客却有些无能为力,那次是在青大路买饭的时候,看到一个同学被过往的自行车撞到了,脚腕严重受伤。我当时是和朋友一起去买饭,本来我是想叫着朋友一起过去看看能不能帮上忙,结果朋友说有什么可看的,快回去吃饭吧。不能怪朋友太冷漠,只因我自己的意志不坚定,于是就那样走掉了。虽然说就算我当时过去了也不一定会帮上什么忙,但是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情时都很惭愧,我总觉得十分对不起她,这种感觉真的很类似于见死不救,于良心不安。从此以后,当我再次碰上这样的事情时我都会尽力帮忙,这样做并不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或感谢,只是会让我觉得心里好受一点。我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多一点温情,少一丝淡漠,小悦悦的惨案就一定不会发生。

TOP
522#

仁,孔子将其定义为“爱人”。仁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仁者爱人”就是对它的最好诠释。仁,简单的一个字,其中却包含着大智慧、大道理。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慈善友爱之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践行的。仁,是一种无阶级、无国界、无差别的爱,宽泛的去爱他人,不要有所局限,这样方可实现博爱。
TOP
523#

中华传统道德中所提倡的“仁”,不管是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还是墨子的“兼爱”、董仲舒的“以仁安人,以义正我”——这些仁爱的思想主张,将中国的传统道德与人类普遍认同并追求的普世价值契合起来,使得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思想主张的普世价值在我国的推行具有价值基础,而这两者又融合在一起,共同成为当今中国社会道德体系建设的价值基础。积小仁必定能成就大和。

TOP
524#

仁者,智也。想得到别人的仁,就需要对别人仁,义也如此。就像爱与被爱,人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爱却不想对别人付出爱,只想得到不想付出,如果人们都这样想的话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爱更无所谓仁爱了。很久以前,现在的仁义胡同是两家相邻的地方,但因地界发生了争执,其中一家有人在京城做官,也有权势,家人给他写信说明与邻居发生了争地界的事,想借助他的权势解决此事。这位在外做官的人清廉而开明,更不会为自己家中的私事仗势欺人,他给家中的信中附了一首诗,表明了他的态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访?万里长城功千古,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中接到此诗,也都明白了在外做官的主事人的意见,并照此办理。不仅不与对方争执了,还主动让出了三尺地界。俗语说:争者不足,让者有余。这家一让,另一家也受到感动,家人一商议,应以谦让和善为重,也主动让出三尺宽的地方。这样两家就让出了六尺宽的地方,怎么办呢?这里正缺一条南北通道,就修建了一条胡同,不知是谁建议用“仁义”二字给胡同命名,几百年来人们就这样叫开了,一直到今天。
TOP
525#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在这里孔子告诉我们其实做到“仁”很简单,仁很远吗?你想要仁吗? 当你想要时,仁就来了。 孔老夫子用轻松诙谐的言语引导我们修身至德的个人更高境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