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930313233343536» / 7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481#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TOP
482#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正如其所说,在社会中,乐善好施,为他人的快乐而快乐,为他人的难过而难过,才能得到真正的“仁”。


当今社会,本就是追求和谐的社会,何为和谐?正是如此,人与人之间有着温暖的关怀,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的理想。

TOP
483#

“仁”,可以理解为“爱人”。它的出发点不是出于功利原因,它肯定不是拜金女对富家子的爱。它也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那种出于本能的爱。而是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它是由对父母,亲人、朋友,推及至对周围所有人的爱。真正的爱应是发自内心的,应是“爱人如己”的爱。以爱自己的爱去爱别人,对别人得到幸福而高兴,在别人陷入困难时感到难过,尽力去帮助。这才是我们传统儒家所讲的仁。

TOP
484#

“仁”是“爱人”,即博爱他人、善待他人。《论语.颜渊》有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虽说众爱我们很难做到,但我们可以做到小爱,从身边的人做起,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以小爱汇聚大爱,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心中有爱,以爱待人,以心待人,人与人的交往,心与心的互动,社会必将和谐,爱涌动在你我心间。
TOP
485#

“仁”是“爱人”,即博爱他人、善待他人。《论语.颜渊》有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虽说众爱我们很难做到,但我们可以做到小爱,从身边的人做起,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以小爱汇聚大爱,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心中有爱,以爱待人,以心待人,人与人的交往,心与心的互动,社会必将和谐,爱涌动在你我心间。
TOP
486#

“仁者爱人”这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仁的思想在我国已经有很深远的历史了,现在对仁的定义是指一种道德范畴,互爱、互助、同情等。仁这个字似乎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精髓的一种价值符号。仁爱、仁德、仁厚、仁慈……所有与人相关的词也都是褒义的,蕴含着宽容、大气。“仁者爱人”就是要教导我们多关爱别人,多体谅别人。凡是不能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要多尝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这种思想对于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团队的交流合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TOP
487#

孔子将“仁”定义为“爱人”,“仁者爱人”。还有一种说法,“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我觉得无论是“爱人”还是“克己复礼”都是要求自己从自身出发,去践行“仁”。
TOP
488#

仁为心性之用,智得成于仁,仁是人人本具的平等心,能对人事保持一视同仁,以此为出发点权衡利弊才是智慧。它以公利为出发点,追求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吃亏是福”的大智慧需基于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正确认识,常人是做不到的,所以说惟有里仁才能得智,能“爱人”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TOP
489#

“仁者爱人”是孔子儒家最核心的思想,在今天,这种思想同样适用,而且更加需要发扬光大。爱人,这个人不单指亲人,还包括了一切人,入陌生人,自己等。我们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爱戴,就要先学会爱别人,不懂得怎么爱别人,又怎么奢望别人的爱呢?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修养,自尊自重,然后才能更好的去爱别人。一个和谐的世界就应该是爱自己和爱他人的世界。
TOP
490#

在我看来,“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
TOP
491#

仁就是做正确的事。《论语》第四章中,“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孔子说:“人的过错,各有其原因。审视自己的过错,就知道什么是仁了!“)为什么审视自己的过错就了解仁了呢?过错是人所做的错误的事,了解这些错误的原由,就知道如何做正确的事,也就是知道仁了。
TOP
492#

    做一个“仁人”其实就是两句话,不需要做太多解释,第一句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第二句话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就是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我们要成为“仁人”按照这两句话去做,就很了不起了,这也是做个“仁人”的标准吧?
TOP
493#

“仁”的定义为“爱人”,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说的是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喜爱某人,厌恶某人。只有仁者才能做到心地坦荡,善恶分明,本着客观、诚实的态度来决定自己的好恶,绝不会因为私欲而喜欢或讨厌某个人。这要求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应该本着的是一种诚心去帮助,而不是为了某些目的或是存在施舍而帮助别人,就像有的人借着仁义说是为了帮助别人,其实真正的用意还是自我获益。仁德是不允许怀有其他杂念的喜欢或者厌恶某人的,真心的帮助别人就应让别人感觉到真诚舒坦,诚恳客观的去爱人,而不是投其所好。

TOP
494#

仁者爱人,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只有先给予,才能后收获。
这让我想起佛印与苏东坡的故事,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 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TOP
495#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一体,
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
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然而,我认为,这种关于仁的定义,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于:对于儒家而言
一是为了说明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二是让人们明了儒家所言后更好的来践行;对于现代人而言,对于仁的定义,更多的是让人们了解这种“知识性的东西”,显然,、
这就与“仁”的初衷相违背了,于是,我更倾向于把“仁”当做一个行动,而非理论来看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