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122232425262728» / 7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361#

“仁”原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 ,我认为我们更应该提倡仁,我们要有一颗仁义之心,做一个有仁义之心仁义之举的人。
TOP
362#

仁的定义:“博爱”仁即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仁爱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仁爱是以他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利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仁指的是仁爱、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要有仁爱之心,仁,是说内心欣喜地爱别人。为别人的幸福而高兴,为别人的灾祸而难过。

TOP
363#

仁的定义

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早在孔子之前的一些古代文献(如《诗经》、《左传》)中就已有字出现,但那时的只有《说文解字》所解释的仁,亲也,从人从二即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基本含义。真正具有《论语》中那样的重要性与崇高地位是自孔子始[4][22]
孔子谈仁最多,一部《论语》中讲到仁的一共有109[23],在不同的场合,他对仁的解释往往不同。要准确理解孔子关于仁的含义就要把这些解释联系起来,从总体精神上去把握。《论语》一书关于仁的解释虽有许多,但真正涉及仁的本质意义,即可作为定义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四个:
定义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这是对原有意义的确认与继承,是一种尊重历史的态度。这可以说是孔子对仁这个概念的浅层次定义。 定义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有之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这里把孝弟定义为仁之本,即作为仁的最基本含义。这是孔子对仁这个概念的扩展与提升。君子务本就是要懂得孝敬父母,敬爱兄长。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是不可能爱他人、爱社会的。正如孟子所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这就是说,不孝顺父母的人就失去了起码的做人资格。所以仁爱之心必须从爱亲人开始培养,这就是做人的根本道理,也是孝弟被定义为仁之本的理据所在。
  定义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这里把仁的概念又一次扩展,即不仅要做到在家孝顺父母,亲爱兄弟,而且出门在外,还要能尊敬长辈,说话做事谨慎,对朋友讲信用;并要博爱大众和亲近有仁德的人。这个定义的核心是,不仅要爱自己家里的亲人,还要泛爱众,即热爱全社会(乃至普天下)的人民大众,要把对家庭的亲情、血缘之爱扩展为对朋友的友爱,对全社会的博爱。表面上看,这是对仁这个概念的进一步扩展,实际上是对的重新建构,使具有了极为丰富而深厚的内涵,但又并未脱离原有的基本含义。
  定义4: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论语雍也》)
  这里所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就是能为人民大众谋福利,能为他们带来实际的利益和好处,是泛爱众的最高体现。这是连古代圣贤尧舜二帝也难以做到的,所以是只能无限趋近,而不能完全达到的关于的最高境界,也称的境界。

TOP
364#

“仁”本指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亲爱。孔子言“仁”包括恭、寛、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弟等内容。而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实行的方法。
TOP
365#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TOP
366#

仁,左边人字旁,右边"二"是道的象形字,合起来既人与道谋合.
道,最重要的道是时间,空间,人的思想.
所以要做到人与道谋合,既在时间上与时间里的内容谋合.
最重要的"内容"是人的思想,特别是别人的思想,主要是以文字形式表达的知识,怎样在一定的时间里吃透别人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思想,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反复思考,这就是日常里的"学习".这是精神层面的人与道谋合,而物质化的人与道谋合,则应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某些言行,这时的言行是人的思想,行动和语言,是时间里的一条道,这是日常里的"工作".
【转载】

TOP
367#

卷一:仁                

孔夫子关于“仁”的解释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对于“仁”下了非常精辟的定义。我认为:但凡一个平凡人,在社会上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必须遵循“仁”即“爱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爱人”,待人尊敬、敬爱、包容、爱护、体谅,他将得到的是更多的爱。对于一个家庭,爱长辈、爱幼妇,你在这个家庭中同样会得到家庭成员的尊敬和爱戴,在社会上,你以宽容之心在爱每一个人,包括对你有仇恨的人,那么你也将会收获更多的爱,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于整个社会将是非常有益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行的。对于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说,仁爱之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你的同事、你的部下,如果你对于他们都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关心他们的工作环境,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家庭,他们必将以一颗“仁爱”之心回报企业,努力工作、无私奉献,这样,这个企业将会充满活力和朝气,企业凝聚力将会大大增强,这样的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这个企业是一个充满“仁爱”的大家庭,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坚强团队,是一个充满无限朝气的生力军,是一个永不言败的战斗集体!

TOP
368#

读《仁爱》有感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其实两万多字的《论语》翻下来,“仁”这一个字被提到前后有109处,可以说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说起来简单。

什么是仁?爱人。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但就这两个字,体会起来有很深很深的道理。民间有个说法,叫做二人成仁。就是仁爱,它从来不是一个单立人状态下自我的状态,孤独的、自我的、封闭的这个环境下,是谈不到仁爱的,仁爱一定是你旁边还有一个别人,俩人在一起的关系中,能看出来是否仁爱。仁爱,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这一思想,也贯穿于他的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诸多方面,尤其是在做人的问题上,在孔子看来,仁爱是做人的根本。

TOP
369#

什么是仁?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仁就是:恭、宽、信、敏、惠。

恭,为人要有仪表风度,也就是俗话说的人要有"人样"。一个人,穿衣服不一定要求穿什么名牌,但要整洁;与人打交道、办事情,要严肃认真;对人要有礼貌;在一些场合,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要有分寸。

宽,从大的方面说,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能推己及人;从小的方面说,不苛责于人,能理解别人合乎情理的缺点,不记小过,胸襟宽阔。

信,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承诺,说到做到,肯负起责任。是为人处事中最基本的。

敏,就是应对事情反应灵敏,行动迅速,讲求效率。不迟钝,不拖拉,不懒散,处事干练,作风果断。

惠,即有宽广温柔的胸怀,对人有爱心,爱护弱者,并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孔子说:"仁者爱人。"因此,惠可以说是人性中最基本最人性的一个项目。

仁: 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义”,指正路,“义,人之正路也”。    有一位作家曾经把人生比作蛛网.他说:"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对他人的热爱,憎恨就像抖动一个大蜘蛛网.我影响他人,他人又影响他人,巨网振动,辗转波及,不知何时止,何时休."

儒家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战国时的孟轲曾着重提出,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封建道德的最高原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别名。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对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都有较大影响,肯有一定的欺骗性。《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孟子.梁惠王上》:“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赵岐注:“有仁认之道,可以为名。以利为名,有不利之患矣。”朱熹集注:“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

    不一定所有人都对这一严肃的人生这里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但它却毫不含糊地时时在左右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互相热爱,互相帮助能使人浑身是劲,奋发向上,而互相憎恨、互相抱怨会使人畏首畏尾,止步不前,这种影响,就像阳光与寒霜对原野的影响那样,其结果是迥然不同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冷漠地对待周围的一切,而不愿向他人伸出热情相助的双手.当某些人努力学习音乐时,有人就会说:"音乐的殿堂是神圣的,他哪有这天赋?"

    这些人,这些话,给我们的生活涂抹上了一层灰色,使人觉得始终处与一种沉闷和压抑的境况之中,慢慢地就不免会自惭形秽,灰心丧气起来,这样,许多五彩的梦想也就幻灭,许多美好的希望也就成灰.

    当然,在我们的社会里更多的是一些生性爽朗、热情鼓励别人奋进的人.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生活的色彩就是显得明丽,生活的基调就显得高昂,整个人生就显得充实而富有诗意.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蛛网上的一根蛛丝,相互交通,彼此影响,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付出一片诚挚的爱心,无私的关怀,让人生的蛛网永远是欢乐的跳舞,而不是畏缩的颤抖
TOP
370#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仁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儒家的仁政学说,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TOP
371#

这个社会现在物质文明越来越强大,以至于一些矛盾异常突出,这也显示出了儒学的重要性,仁者治学,这样我们在生活的过程中也会更多的以仁者之心去对待别人,这样我们的世界将会充满爱,而我们的幸福指数也必定会提高一个大档次!!!
TOP
372#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其中就有“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句话,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TOP
373#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简单地说,仁就是做正确的事
TOP
374#

仁,通俗的讲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带给身边的人最好方式的回馈
TOP
375#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仁,就是二个人字,从这个字的形我们看到了这个意思。那为什么这样写这个字呢,古人的意思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是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害人人,人人必将害我。”的简写。这句话中两次使用二人组合。所以就是仁的意思了。仁是道的一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