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021222324252627» / 7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346#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TOP
347#

我非常赞同“仁者无敌”这一说,一个人爱自己的亲人朋友,那是做人的基本,宽容排挤自己的人那是一种仁,用一颗仁爱的心去融化那些冰冷的面孔,使之焕发出友好的笑容,这是仁爱的力量,因此让每一个排挤自己的人都变成自己的朋友这就是“仁者无敌”。

仁还有爱人,一个人要爱别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爱自己是爱别人的资本,只有爱自己的人才能爱好别人。
TOP
348#

     仁对中国文化的意义
     春秋时,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被看成是人的重要德性之一。但是,孔子以前,仁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被从其它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这就成为了孔子“仁”的思想得到认同的现实基础。冯友兰曾说:“孔子对于中国文化之贡献,即在一开始试将原有的制度,加以理论化,与以理论的根据。” 这话非常正确。而孔子所给与原有制度的“理论的根据”不是别的,正是仁。全新意义上的仁,完全是孔子动心忍性、敏求善思,自家体贴出来的,是孔子述中所作。
  孔子之后,在历代儒家不断地浇灌和护理之下,这棵新芽历经两千多年的时空穿越,终于又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儒家文化及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发现仁,并且把礼乐文化植根于仁的基础上,这是孔子对中国文化最伟大的贡献。借助于仁,中国传统文化顺利地实现了由上古向中古的转折;借助于仁,孔子之前数千年和孔子之后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得以沟通连接,而没有中绝断裂。
TOP
349#

行善

本人大致上认同孔子关于仁爱的观点,但对于“与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须有益于人,便是善人”却不敢苟同。就我看来,“善”是会随客观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譬如,戊戌变法既考虑到了封建阶级的利益,也考虑到了国家未来命运。可以称为善举吧。然而这种温和的改良却不能使中国封建王朝历史得以瓦解。相比之于改良,革命更多地充满了暴力与牺牲。我们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革命义士们的利益,然而,它的结果却是善举。应为它是当时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剂良药。只是这剂良药的药引代价太过于昂贵了。所以,我们可能并不能在说每一句话,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考虑到别人,但这也并非表明我们说的这一句话,做的这一件事并不是善话、善举。可能有点断章取义了,请大家不吝赐教,感激不敬~[em01]
TOP
350#

仁是儒家文化及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个人修养上,仁就是内心仁慈,博爱他人,宽恕他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对人要体谅他人,对他人的痛苦要感同身受。仁还体现在遵守道德规范,正如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我们要克己内省,以礼待人,对人诚信。

在国家的治理上,仁就是仁政。统治者要以德行要求自己,才能宽政待人,这样才能政治清明,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TOP
351#

      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 ,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义”,指正路,“义,人之正路也”。
TOP
352#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TOP
353#

仁的最初、最本真的意义是“爱人”,即表现对父母兄弟的亲情之爱。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论语·学而》)他从家庭、血缘亲情之爱,推及到社会群体,个人人格的实现,延及到人伦关系。仁有四个特质,第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如颜子虽贫穷,依然不失其内心的悦乐。第二真正平等的精神。不管其知识、贫富、禀赋如何,其生命的价值都一样。第三使人类的生命成为创生不息的过程。第四好恶的抉择,在“生”与“仁”发生冲突时,需要牺牲生命成全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31 20:42:07编辑过]

TOP
354#

仁”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对中国从古至今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是人思想的根本。
TOP
355#

仁,悲天悯人的生活态度,对待人和其他事物的方式。仁者人也,在一个地方与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凡事不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既为仁

TOP
356#

仁本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但又是当前争论较多的问题。首先的问题是,仁是内心情感还是人格塑造?是心德还是人伦?是心理学的还是社会学的?自孟子以后直到宋儒,都主张前者(主流意识),即认为仁是心理情感、心之全德。但也有人从外部的社会“角色”论仁的。这里还有情与性、理的关系问题,不能细论,但其主流传统是主张情理统一的,即认为仁既有情感内容,又有理性形式,是情感与理性的统一。

TOP
357#

“仁”按孔子解释是:仁爱之人。韩愈将仁定义为仁爱为博爱,仁即是爱护他人和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仁爱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和善良的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利原因的或基于本能的爱。仁爱是以人的良知未基点,依据远近关系向外层层扩展而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世间万物四个层次。

TOP
358#

仁,仁字由一人两横组成。横指土,为薄土,较贫瘠;两横指中土,不厚不薄,正可融生万物;若为三横,则为厚土,厚土埋下,万物无活。所以,仁就是人要有中土一样可融万物之污、可生万物之命、可养万物之灵的美德。
TOP
359#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TOP
360#

“仁”原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 ,我认为我们更应该提倡仁,我们要有一颗仁义之心,做一个有仁义之心仁义之举的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