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617181920212223» / 7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286#

仁是中华名族的你内心最深处的美德,是一个人,一个国家兴盛,和谐的基础,有了仁,我们将什么都不害怕,勇往直前!
TOP
287#

ormulas> eqn="if lineDrawn pixelLineWidth 0">> eqn="sum @0 1 0">>仁的作用不可一日而与,每个时代,每个过程都有其作用的发挥 ,维持着社会持续。。“仁”是多种美好品质的集合体。做人做事庄重,就不会被侮辱。“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也会被别人尊重。宽厚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宽厚是一种美德,是心的至高境界。包容错失,包容伤害,以一颗宽厚的心去接纳万事万物,那么你的心将澄净如皓月。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物质的诱惑往往使人变得世故与圆滑。诚实,似乎被人们忽视了,为了一己之私,违背良知,明争暗斗,不真实的气息充斥在我们周遭的环境中。诚实,这个从小学教材中就被提及的话题,它是精神的话题,它是精神的良药,正义的象征。勤奋是成功的前提,成功名就。事业有成,这些不是凭空想象,更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建立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之上的。勤奋的人才会进步,才会登上成功的巅峰。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TOP
288#

我认为,仁是一种大爱,一种对于平等生命的尊重。所谓仁者爱人,只有发自内心的关爱,才能赢得别人的信赖。如今提倡和谐社会,我认为这正符合了儒家仁的定义,如果人人仁义待人,那么社会一定和谐。
TOP
289#

是一种包容,是一种超乎自然赋予的博爱。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 人懂得生命,懂得教化礼仪,知道知恩,也只知道回报,我们懂得自然之爱,更懂得广博的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尊老爱幼,爱己爱他,将生命汇入绵延的仁爱长河中。

TOP
290#

仁,何者为仁,曾听台湾教授曾仕仁说,仁,即核。我们常说果仁,什么仁的,由此可见,仁既是核心,是天地之根本,宇宙之根本,仁包含着天地万物。在这里仁不仅仅具体之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哲学意义。有人从人从二,又赋予仁以社会意义,既有一个人到两个再到千千万万个人,互帮无助,至互爱。

TOP
291#

关于“仁”的定义,历代的哲人、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究其本意,我理解的就是“博爱”:无论是“爱人”,还是“中心欣然爱人”,还是“一言一事皆须有益于人”,都是博爱的解释。只要我们心有博爱,就是心存“仁”。

TOP
292#

儒家的仁并非用一个博爱所能等同的,那么墨家的兼爱也是一种博爱的一种表现。儒家的爱是有条件的,是要先从爱家人做起,所谓的“亲亲”。然后“推己及人”,最后才是“泛爱众”。这种爱在亲疏尊卑上是有差别的。但儒家提倡的这种人爱是不求回报的,主张尽心。

TOP
293#

什么是仁?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仁就是:恭、宽、信、敏、惠。
恭,为人要有仪表风度,也就是俗话说的人要有"人样"。一个人,穿衣服不一定要求穿什么名牌,但要整洁;与人打交道、办事情,要严肃认真;对人要有礼貌;在一些场合,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要有分寸。
宽,从大的方面说,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能推己及人;从小的方面说,不苛责于人,能理解别人合乎情理的缺点,不记小过,胸襟宽阔。
信,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承诺,说到做到,肯负起责任。是为人处事中最基本的。
敏,就是应对事情反应灵敏,行动迅速,讲求效率。不迟钝,不拖拉,不懒散,处事干练,作风果断。
惠,即有宽广温柔的胸怀,对人有爱心,爱护弱者,并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孔子说:"仁者爱人。"因此,惠可以说是人性中最基本最人性的一个项目。
TOP
294#

[讨论]对仁德理解

孔子的最高境界是仁,但这不是个人处世的匹夫之仁或小恩小惠妇人之仁,而是治理有方为民 造福的大仁大义;“克己复礼,仁在其中”,好象仁这个境界很容易达到,但孔子说的不是一 人个人的仁,而是有权势在手的统治者的仁,要这些人克服自己的私心欲望,遵守秩序,有步骤地管理国家,这决不容易,自古极少数大权在手的人能做到;连孔子自己也不好意思说能做到, 只敢说自己好学,常自我反省,希望能接近仁。

TOP
295#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子与父、君与臣以及国与国关系的伦理总结,因而具有很丰富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说,仁学思想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这种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剧烈变化,从而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在之前的周礼被破坏后,有识之士便站了出来,寻求一种新的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就是这样从春秋时代大量有关仁的思想资料中加以取舍,提炼和综合,使仁真正成为一个范畴,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构筑了早期的儒家思想体系。

  在孔子提出系统的仁学思想之前的春秋时代就出现了许多关于仁的思想记载。《诗经·郑风·叔于田》曰:“洵美且仁”《诗经·齐风·卢令》曰:“其人美且仁”,两处提到仁,且都和美字联系一起,显然在这里,仁是仪文美备的意思,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意义。《尚书》有“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予仁若考”就是“予仁而巧”,“巧”就是多才多艺,也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国语晋语一》:“爱亲之谓仁”,仁体现在父子关系上就是爱亲就是孝。《国语晋语二》中申生拒绝逃亡说:“仁不怨君”“逃死而怨君不仁”。仁体现在处理国与国关系上,就是保护小国,救助邻国。此外,仁还有其他含义。如《国语晋语二》说“利国之谓仁”。

可见,仁包含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他包括了各种具体的宗法道德为主的行为规范,在当时他已经涉及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孔子正是在此基础进一步提出仁的伦理道德意义。

TOP
296#

[原创]





孔子儒家最核心的思想“仁者爱人”。



当我看了孔子对“仁”所表达的思想后觉得“仁者爱人”要做好这几个问题,第一,如果一个人的志向是仁道,那这个人行为上就不会有恶行了。第二,“仁”说明了要在自己的心里去欣赏别人,以别人的幸福而高兴,以别人的灾祸而难过。第三,要有一颗天地生养万物的心,因为天地最伟大的品德就是生养万物。第四,用仁与爱结合,建立在仁慈品质上的爱,是奉献式道德的爱。如果一种爱的感情不是以仁慈的品质为基础,这种爱就是一种情绪,或者是一种由功利引起的感情。固然奉献式的道德之爱与索取的非道德之爱的区别,就在于有无“仁”的品质作为基础。第五,必须爱自己才可能去爱别人,人必须自尊,然后别人才会尊重他。以仁爱之心对待自己的亲人,仁爱之心对待别人,推及到以爱惜之心对待万物。



孔子说/FONT>“富有和尊贵都是人们所希求的,不通过正当途径得到,即使有了富贵,也不能安稳;贫困和卑贱是人们所嫌弃的,不通过正当途径摆脱,即使处于贫困中,也不能逃避。君子离开了仁,怎么成就名声呢?君子任何时候都不违背仁德,匆忙急迫中必定如此,颠沛流离时也必定如此。


  不管怎样,孔圣人的前车之鉴,对我们都有许多方面的引导。我们要无悔的像他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30 12:33:55编辑过]

TOP
297#

“仁”按孔子的解释是:“仁者爱人”。韩愈将“仁”定义为“博爱”,仁即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仁爱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利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仁爱以人的良知为基点,依据远近关系向外层层扩展而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四个层次。

孔子明确的指出了仁爱的行为准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二爱物”,将仁爱的对象从亲情推向人民,推向天地万物。

仁爱最高的境界,就是程颢所讲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仁”是“信”的必要前提,“仁”必须与“智”相统一。倡导“仁”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族品格。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影响。

TOP
298#

的思想体会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所宣扬的仁具有泛爱的特点,是对春秋时代人的价值发现的肯定。孔子的仁爱与基督教的博爱、墨家的兼爱又有区别,不是不分亲疏远近,一律平等

的爱,而是有等差的爱,要遵循亲亲、尊尊的原则。

    仁是以忠孝为本、包罗众德的总道德。仁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是各种道德的总和。仁包括个体修养、待人接物等方面,如孔子认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就是“恭、

宽、信、敏、惠”“刚毅木讷近仁”在孔子看来,仁者心地坦荡无私,无患得患失之念,所以“仁者不忧”,具有仁的品德的人还无所畏惧,敢于坚持真理。“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

仁”。

  总之,仁是各种品德的集合体,仁者是完美无缺的人格体现。

TOP
299#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TOP
300#

何为仁‘仁’

仁的核心是爱人。 大家到寺庙、道观的时候,看到一些佛祖和神仙的相都是慈眉善目的,那种光是柔和、仁慈的,让人感觉到温暖,让人愿意去拥抱,让人感觉抱在怀里很舒服很坦然,就是因为人家佛祖神仙有仁慈之心。从对亲友的仁慈之心,扩展到天下众生的仁慈之心就是人由凡到圣的过程!

所以儒家说“兄友弟恭”,对兄弟的有爱推广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扩展到更大的爱心,对所有人都有仁爱之心,就不要分彼此了。这就是由凡到圣的过程,这一点也就是佛家所讲的跳出小我,拥抱大我,回归无我的无私奉献的菩萨精神。不跟人家计较得失,默默奉献是一样的道理,这就是五常之中的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