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314151617181920» / 7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241#

不知道仁又是否可以理解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呢~?
TOP
242#

仁爱最高的境界,就是“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仁”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族品格,仁爱是奉献式的道德之爱,如果一种爱的感情不是以仁慈的品质为基础,这种爱就是一中情绪,或者是一种由功利的原因而引起的感情,每个人都具有一颗“仁”爱之心,仁来自于仁的天然的善良本性,仁与爱之联系,爱不以仁为基根,则爱就成为一种飘忽的情绪,流为索取式的爱,爱自己的同时,也是仁的开始,可以推及到爱他人、爱亲人、爱朋友、爱同学、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有感恩的心,只有你尊重别人,别人也才会尊重你,你对别人好,别人也才会对你好,你以仁爱之心与别人交往,才会得到相同的仁爱。

TOP
243#

人与人之间要存仁义之心,
TOP
244#

   仁,就是二个人字,从这个字的形我们看到了这个意思。那为什么这样写这个字呢,古人的意思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是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害人人,人人必将害我。”的简写。这句话中两次使用二人组合。所以就是仁的意思了。仁是道的一种。
TOP
245#

儒家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战国时的孟轲曾着重提出,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封建道德的最高原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别名。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对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都有较大影响,肯有一定的欺骗性。《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孟子.梁惠王上》:“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赵岐注:“有仁认之道,可以为名。以利为名,有不利之患矣。”朱熹集注:“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
TOP
246#

“别满嘴仁义道德,少来这一套!假道学,伪君子!”——这是现代中国人对仁义道德的基本态度。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报也。故曰:“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况且,孔子也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TOP
247#

仁爱需要我们先对仁做一个全面的认识,何为仁,仁也分为大仁和小仁,大仁是对大众的仁爱,对自然万物的仁爱,小仁则是对一小部分的人的仁爱,或者这也可以称作是关心吧!!!!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大仁,在小仁的基础上吸收大仁的精髓!!

TOP
248#

在这篇文章中,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陈ersonName>先生着重给我们讲了“仁”的定义,我们知道,在中国这个字由来已久,它所包含的意义更是说都说不完。那么,“仁”字到底该怎样定义呢?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从陈">从陈ersonName>先生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得到答案。仁,仁,仁字由一人两横组成。横指土,为薄土,较贫瘠;两横指中土,不厚不薄,正可融生万物;若为三横,则为厚土,厚土埋下,万物无活。所以,仁就是人要有中土一样可融万物之污、可生万物之命、可养万物之灵的美德。仁,仁字由“亻”和“二”组成,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二”是“上”的古文,本人认为与“示”上的“二”意义相同,“上”指上天的“上”。如此,“仁”字的意义则是“上等人”、管理者等层次比较高的人的意义。“仁者爱人”的意义上等人或者管理者要爱护百姓,是“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子与父、君与臣以及国与国关系的伦理总结,因而具有很丰富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说,仁学思想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这种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剧烈变化,从而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在之前的周礼被破坏后,有识之士便站了出来,寻求一种新的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就是这样从春秋时代大量有关仁的思想资料中加以取舍,提炼和综合,使仁真正成为一个范畴,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构筑了早期的儒家思想体系。

TOP
249#

对于''仁"的定义,孔子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论语里面讲"仁"109次。一部论语对“仁”有许多解释,或者说“克己复礼为仁”,或者说能行五者(恭 宽 信 敏 惠)于天下为仁。或者说“爱人”就是仁。究竟“仁”的内涵是什么呢?我认为从孔子和曾参的一段话中可以推知“仁”的真谛。孔子对曾参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参告诉其他同学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自己曾给“恕”下了定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的消极面。另一面是积极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但“仁”并不是孔子认为的最高境界,“圣”才是最高境界。“圣”的目标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修己以安百姓”。这个目标,孔子认为尧 舜都未必能达到。

TOP
250#

我认为的“仁”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如以仁为本体
  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
  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
  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
  对人则有爱心

TOP
251#

孔子的仁即是世界观,又是人生处世之道、治国为人之道。因此也就是他修养中的最高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就是“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外面的功业就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雍也》)

TOP
252#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又“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庄子.在宥》:“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清谭嗣同《仁学.界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TOP
253#

“仁”在《论语》中曾出现多次,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体现。但是什么才是“仁”呢?孔子也没有做出具体的回答。在孔子看来,真正的仁者是君子,只有君子才能能拥有很好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是孔子的弟子,孔子对于颜渊问仁,说道,一个人只要克服自己的心理斗争,净化心灵,保持克己的诚敬,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物我同体的境界了,这种境界就是“仁”。同时,孔子还告诉颜渊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那就是只要不符合礼的境界,你只要不看、不听、不说、不动就可以了。  

TOP
254#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具体的表现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如以仁为本体
  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
  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
  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
  对人则有爱心     可见仁体现的还是一种个人的思想情操。
TOP
255#

我觉得仁,是一种大爱,他是一种超越个人而尊重其他人的行为。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想这也是一种仁的体现,一个人要是能够控制住自己,管理好自己,不去损害他人的利益,从某种层面上说,也是一种爱他人的体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