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我相信人性本善,这一直是我所坚信的,相信每一个人的天性、本性是善良的,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好人的。正如孟子所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我们本性就是善良的这是谁也无法掩盖的。就像我们看到有小孩跌倒时会忍不住去扶起,就像我们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小孩和孕妇时会主动站起来让座,这些都是仁的表现,像我们看到汶川大地震的惨象时会忍不住流泪。这些都是发自心底的。也许你会说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罪恶的事情存在?我认为那只是我们的善良被一些欲念所迷离,被一些污浊遮住了眼睛,蒙蔽了心。我相信每一个人新的最底层还是向善的。这需要我们社会的正能量去引导去发掘。尤其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更是重大的,因为我一直坚信“老师是那个可以改变学生一生的人”。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一定要肩负起引导学生向善的神圣任务。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就发掘自己的善根,做一个好人!
仁,即人。仁为万物所生的本,人为人类生存发展之本。万物及人均为自然所化生,并依靠“仁”来延续。既如此,仁者,以孝为先。
仁来源已久,但是在孔子时正式打出仁的旗号仁的观念,最先可能并不由儒所提出,却为儒所吸纳、改造与推扬。儒家看中仁、选择仁,又并不完全出于偶然,而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与复杂的社会背景。仁是整个儒家思想的核心与中枢。所以,理解儒家的观念,践行儒家的教义,一定要首先弄懂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关。只有理解了仁的历史起源和最初意义,才能够理解为什么儒家特别强调必须宽待他人、厚爱他人,进而能够把天地万物都视为与自己具有同样情感意志、可与对话和交流的对象。
仁由万物之精华而生,施仁者得心。 仁是整个儒家思想的核心与中枢。理解了仁,才能够理解儒家强调的宽待他人,厚爱他人,进而能够把天地万物都视为与自己具有同样情感意志、可与对话和交流的对象。
在原始儒家那里,爱人的态度最能够体现在人们对待自己的父母与亲属方面。孔子特别重视“亲”。人无论处于怎样的情感状态下都应该顾及父母的感受,应该努力揣摩和体会父母的心思。而一个连自己的父母死了都不会流一滴眼泪的人,一定是一个十恶不赦的魔鬼,而早已经不再是人了。大凡绝情、无情之人,都是非常可怕的动物。由此说明,亲情之爱最能够反映人心内在的仁性。孔子要求人们在家里应该孝敬父母与尊长,而走出家门、闯荡江湖则应该与他人友好相处,谨慎从事,诚实可靠,对每一个人都必须付出自己的爱心。用侍奉父母的心情侍奉别人的父母,把敬爱兄长的态度带到广大的人群中去。真正的仁者、圣者是不会把自己的爱心只奉献给局部的人群团体的,或血缘亲属,或地缘乡里,而应该获得更为开阔的社会视野,拥有更为宽广的天下情怀。《论语·颜渊》中,子夏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天下归仁,人同此心,四海之内,谁不亲爱?由此,儒家的爱人实现了由血亲之爱,到他者之爱,最终直至泛爱整个人类、天地万物的逐级推演。
对于“仁”的来源,我认为“仁”便是来自于人的天然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当我们刚刚出生下来的时候,我们的本性是纯真的,我们不懂得为了追求利益而勾心斗角。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越来越多,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不能做。在做某件事是,我们越来越多考虑的并不是“仁”的问题,而是先权衡一下自己的利益。现在的我们不是没有“仁”,而是害怕。“盗亦有道”即便是盗贼也是心里有“仁”的概念,这是一种精神。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天真无邪的,纯净的向一张白纸。通过后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美丑善恶,学会区分好与坏,这时我们就懂得了仁的思想。
仁的思想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每个人都会心存善念,都会对身边毫无关系的可怜的人产生同情之感,看到可恶的人我们都会不自觉的厌恶……
我们不能摒弃人之初的善良本性,相反我们还要将我们善良的本性都发挥出来,做一个顶天立地心存善念的谦谦君子。
善良的本性是使我们每个人身上富有魅力的重要部分,我们应该好好呵护,不能让岁月的痕迹在它身上蒙上灰尘。
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哪怕只是对别人的一点同情心都是善良的表现,仁的开端。但是要真正做到仁是很难的,因为我们是人,不是天地;每个人都有私心,我们不可能像天地一样拥有广大的胸怀,至少我是这样的。我认为仁只能作为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以它为标准不断的完善自己,让自己达到更高的境地。
仁的品质来自于天地生养万物的精神,说得太好了,世间万物生养与天地间,享受着阳光雨露的恩泽,这是上苍对我们的仁爱,人类社会也应该倡导这样的精神品质,培养博大的情怀,心怀天下,博爱天下,对世间充满爱,让世间充满爱!
仁是对父与子、君与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总结,是心是本性。当我们遇到那些不幸的人,同情与善良便会从心底发出来,这不需要友情、爱情或者亲情,而是天生的善良催使我们如此。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即使现实给了我们太多伤害与污染,我相信还是可以重新找回我们的“仁”,因这是天性使然。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物之所得以为心。(《朱子语类》卷九十五)
仁,是天地生养万物的心,人和物得到这种仁,以这种仁作为自己的心。仁者爱人,是发自内心的。真正懂得用自己的
心,去关心爱护身边的人,才能称为仁者。
仁的品质来自于天地生养万物的精神。仁,是天地生养万物的心,人和物得到这种仁,以这种仁作为自己的心。仁来自于人的天然的善良本性。同情之心,也就是仁的开端。
仁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