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二、仁的来源 [复制链接]

166#

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TOP
167#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人文学部

班级:2011文秘

学号:11311009

时间: 2012年4月27日星期五

电话号码:15087039701

第一巻

仁的来源

  仁的品质来源于天地生养万物的精神。人类之所以有那么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善。善是人的本性,不管对自己、对家人、都是很讲仁慈,天地的伟大品德就是生养万物,仁是生养万物的心,人和物得到这种仁,以这种仁作为自己的心。

  仁来自于天然的善良本性,因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所以人民大众在危难关头,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团结人民群众,激发人民大众的斗志,战胜一切不可战胜的自然灾害。当面对自然灾害时,我们团结起来与之作斗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我们的人民处于危险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气馁地低下头。垂头丧气,要想到我们的这个民族最讲仁性、最讲仁义道德。同胞不会对我们置之不理。因为我们是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所以我们生活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温暖,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我们的兄弟姐妹是一家。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相处的过程中,由于我们的性格存在差异,难免也会发生一些摩擦,但这些东西没有构成相互沟通的障碍。只因为我们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不仅生物界的动物是这样,为了生存,保护自己以及对方的安全,都要考虑自己以及团体的利益。它们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充满凝聚力的团体,它们不惜的为对方付出,在危险的时候,也同样能为对方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仁爱,仁来源于天地万物,凡是生物,皆有感情。仁来自于天然的善良本性,不仅是动物有感情,而且整个自然界都是这样子的,何况我们人类自己呢?人类更应该懂得仁与善良。善良是人的本性,是我们天生所具有的特性。

  在家里,不管父母对我们怎么样,毕竟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我们好,家庭矛盾避免不了,但是可以把它所造成的伤害降低,相信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因为有了他们的呵护,我们才能健康的成长,所以我们对父母的某些做法,不要加以批判,作为子女,更应该体谅他们的处境,不要轻易地惹父母生气,我们不应该责怪他们对我们的呵斥。爸爸妈妈敢于指出我们存在的毛病,是因为他们是爱我们的。不管是在哪里,我们都要谨记父母的谆谆教导,对朋友,对领导,还是对其他人,都要一视同仁,不要搞特权,我们的成就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也离不开父母对我们的教诲。

  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且传授了仁爱给我们,对人对事都要本着一颗仁爱、博爱的心,那么未来的路就在我们脚下,并且越走越远。

TOP
168#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人文学部

班级:2011文秘

学号:11311009

姓名:李楠

时间: 2012427日星期五

电话号码:15087039701

第一巻 仁

四 仁的来源           第 167 楼

  仁的品质来源于天地生养万物的精神。人类之所以有那么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善。善是人的本性,不管对自己、对家人、都是很讲仁慈,天地的伟大品德就是生养万物,仁是生养万物的心,人和物得到这种仁,以这种仁作为自己的心。

  仁来自于天然的善良本性,因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所以人民大众在危难关头,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团结人民群众,激发人民大众的斗志,战胜一切不可战胜的自然灾害。当面对自然灾害时,我们团结起来与之作斗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我们的人民处于危险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气馁地低下头。垂头丧气,要想到我们的这个民族最讲仁性、最讲仁义道德。同胞不会对我们置之不理。因为我们是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所以我们生活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温暖,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我们的兄弟姐妹是一家。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相处的过程中,由于我们的性格存在差异,难免也会发生一些摩擦,但这些东西没有构成相互沟通的障碍。只因为我们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不仅生物界的动物是这样,为了生存,保护自己以及对方的安全,都要考虑自己以及团体的利益。它们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充满凝聚力的团体,它们不惜的为对方付出,在危险的时候,也同样能为对方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仁爱,仁来源于天地万物,凡是生物,皆有感情。仁来自于天然的善良本性,不仅是动物有感情,而且整个自然界都是这样子的,何况我们人类自己呢?人类更应该懂得仁与善良。善良是人的本性,是我们天生所具有的特性。

  在家里,不管父母对我们怎么样,毕竟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我们好,家庭矛盾避免不了,但是可以把它所造成的伤害降低,相信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因为有了他们的呵护,我们才能健康的成长,所以我们对父母的某些做法,不要加以批判,作为子女,更应该体谅他们的处境,不要轻易地惹父母生气,我们不应该责怪他们对我们的呵斥。爸爸妈妈敢于指出我们存在的毛病,是因为他们是爱我们的。不管是在哪里,我们都要谨记父母的谆谆教导,对朋友,对领导,还是对其他人,都要一视同仁,不要搞特权,我们的成就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也离不开父母对我们的教诲。

  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且传授了仁爱给我们,对人对事都要本着一颗仁爱、博爱的心,那么未来的路就在我们脚下,并且越走越远。

TOP
169#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院: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田维美

学号:11311010

时间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2" Month="5" Year="2012">2012-5-2

电话:15025126218

仁的来源

通过学习《中华十大义理》这本书,使我知“仁”。按孔子的解释是“ 仁者爱人 ”而韩愈将仁定义为“博爱 ”“仁”即是爱护他人, 关心他人、 帮助他人 。“仁者爱人”是孔子儒家最核心的思想。  同时 ,仁爱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和核心观念,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的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力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

我觉得仁就是爱自己,世界上没有只爱别人而不爱自己的人,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哪里能爱别人呢?只有从小爱扩展到大爱,以小范围的爱感染大部分的人的爱,那么这个社会将是多么充满爱与和谐的社会,必须以仁为出发点,否则必将要与人性的良知背道而驰,那就不会是真的仁义了,出自真心的仁就是真的仁义,就会在这其中感到真正的快乐,人生真正的成功必然要伴随快乐,如果一个拥有财富、名利等甚至各项都很成功的人就是感觉不到快乐。那么这些东西又有什么价值呢?又例如一个人拥有财富。名利,他把这一部分的财富拿来帮助山区读不起书的孩子上学,来圆这些孩子的梦想,那么他虽然失去了一部分钱,但他会感到真正的快乐,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感到真正的快乐,由此他做到了仁者爱人。所以我们要学习孔子的快乐主意和包含的快乐人生观。

现在不是随处都在说“要如何学会做人”吗?首先学会做人,看似很简单但却是一个很难真正做到的,学会做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不管一个人有多少财富,读了多少书,有多少知识,如果你不懂得做人的道理,那么你就最终也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那我们该如何去实践这个做人的道理呢?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又该怎么做呢?今天我在《中华十大义理》中讲的仁中,我找到了答案,通过这周的学习,这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比如“亲亲而仁民,仁民民而爱物。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饽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饽礼。意思是说“也亲爱之心对待自己的亲人,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推及到以爱惜之心对待万物;不爱自己的亲人而去尊敬别人的叫饽礼。”以爱人为乐,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快乐。人首先得先学会自尊自爱,爱亲人,然后再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因为仁是爱的根本。

     当一个人得修养到达一定的程度后,那么他的思想和人生就会发生迥于常人的变化。就不会去做犯上作乱的事情,每个人都能如此,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秩序无疑就非常安定了。

     如何做人,是一个人终生的课题,认真阅读,细心体会能从《论语》中告诉了我们许多的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是一座思想的宝库,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珍藏的。

TOP
170#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至于仁,自己想成功,也让别人能够成功;自己想通达,也让别人事事通达。能够在近处找到例子,推己及人地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德的方法了。有仁德的人,先经历实践的困难,而后才会有所得,这样便可以说是具备仁了。聪明的人喜欢流动的水,仁者喜欢稳重的山;聪明人性好动,仁者性好静;聪明人快乐,仁者长寿。仁者爱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为他们考虑一点,这样就能让双方都能达到最大的和解点。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
TOP
171#

孟子说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我固有之也,弗斯尔矣。孟子首先提出了性善论。而荀子说,孟轲的根本错误在于不懂得“人之性伪之分”。孟子、荀子是儒家的分支学派,继承与孔子,脱胎于孔子。但又与孔子有着很大的区别。善与恶,是人性的两个极端,即使荀子在思考人之初时,对孟子的一些看法,也是持支持态度的,可见,圣人曾经也很迷茫。那评判善恶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我们很难下个定义。孔子提倡仁,但《论语》一书,终究没有给仁下个明确的定义。若问仁的来源,善的来源,恶的来源,我认为便是每个人诞生之后就存在于个人本身。

[em01]

TOP
172#

   本文讨论“仁 ”起源于人性,而这里的形成“仁”的人性究竟指后天形成关于人性的问题,儒家各有不同的观点。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例如刚刚出生的婴儿,其心如明水,毫无害人之心。而提倡“性本恶”的荀子,则不这样认为,而是认为即使是刚刚出生的婴儿,他也有那种趋利避害的本能,由此得出性本恶的结论。于是,本论题中“仁源于性”的论点,对我们提出了一个疑难,这个“性”究竟是在什么意义上来说的?根据文中“2、仁来自于人的天然的善良本性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的论调,我们不难看出,这是建立在“性善”的基础上提出的。
TOP
173#

[经典学习]  二、仁的来源

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之道,其为仁之本欤?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物之所得以为心。(《朱子语类》卷九十五)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

人之初性本善。

TOP
174#

在儒家的世界里,仁不是首创,不是与生具来。孝悌之道是孔子强调的为仁之本。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尊重并致力于孝悌之上便可建立仁的体系,孔子如是说。孝悌之道强调的是长幼尊卑间的伦理关系、礼仪节制。而人处世,面对着缤纷复杂的人际关系,牵连太多、太甚,孝悌又怎么能让人在一个超出了其所指范围内的世界里做到仁?人之初性本善。试想一个从小深明孝悌之道并努力实践孝悌之道的人,在他年长以后,又怎会不知如何去疼爱晚辈,关爱他人,那都是他在践行孝悌之时收获的回报啊!可见,从孝悌到仁,是多么自然的一会事!

孝悌之道,其为仁之本欤?仁与孝是儒学思想中两个互为关联的基本概念,以儒家为正统的中国文化,其最高的理念是仁,而最有社会实践意义的却是孝(包括悌)。这实际也是孔子所开创的儒学思想的基本方向。孔子在创立儒学时,一方面通过对仁的创造性发挥,使其成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另一方面将孝作为切实入手处,确立了行仁自孝悌始的思想方法,突破了西周以来以宗法孝悌为核心的文化传统。

TOP
175#

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子与父、君与臣以及国与国关系的伦理总结,因而具有很丰富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说,仁学思想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这种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剧烈变化,从而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在之前的周礼被破坏后,有识之士便站了出来,寻求一种新的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就是这样从春秋时代大量有关仁的思想资料中加以取舍,提炼和综合,使仁真正成为一个范畴,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构筑了早期的儒家思想体系。
TOP
176#

人之初,性本善!

有时候还是会有点心虚,人之初性本无吧~!

而仁的品质来自于天地生养万物的精神,是天地生养的,原本是一片空白,受万物精神的影响,变的有仁义之心。

人性本无定数,然天地之大德曰生,自然养育了我们,也是人类的善良造就了我们。

一个人是否仁关键在于你信仰的是什么?你是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还是为他人着想?你是崇尚金钱物欲还是崇尚生命和道德?

TOP
177#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阿尹鑫

学号:11311012

时间:2012.4.27

电话号码:18787476168

卷一

仁的来源

“仁”孔子对于其的解释是“仁者爱人”韩愈将其解释为“博爱”,“仁”即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对于我们而言,仁是爱,是中华名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中华义理里对于仁的解说我受益匪浅,小学时学习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人一开始是善的,也就是仁,但随着成长的脚步慢慢迈开,便有了许多恻隐萌芽,如:仁是根,恻隐是萌芽。亲亲、仁民、爱物,便是推广到枝叶处。译:仁就像是根,恻隐就像是萌芽。敬爱自己的亲人、爱护人民、爱惜万物,就像是从仁的根推广到枝叶处。

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作用,建立在仁慈品质之上的爱,是奉献的道德之爱,如果一种爱的感情不是以仁慈的品质为基础,这种爱就是一种情绪,或者是种由功利的原因而引起的感情。故奉献式的道德之爱与索取式的非道德之爱的区别,就在于有无“仁”的品质为基础。

    仁的对象:1.自尊自爱2.爱亲人3.爱人民4.爱自然仁必定要自爱,然后才能去爱他人;人必要自尊然后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自爱,是仁德的至高境界,自尊是礼仪的至高境界;以亲爱的心对待自己的亲人,以仁爱的心对待人民。

仁的价值如孔子说的:“人民对于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于水与火的需要。面对水与火,我看见溺水蹈火而死的人,却没有见过践行仁德而死的人。”有仁德而没有智慧那就是知道爱而不能加以区别,有智慧而没有仁德,那就是知道怎样去做而不去做。仁德于心生,仁对于人非常重要,对他人仁,对自己仁,对所有物仁,培养德。

    孔子说:“依靠聪明才智得到它,不能用仁德去守住它,虽然得到了,也必定会失去。依靠聪明才智得到它,能够用仁德去守住它。不用庄重严肃的态度去治理百姓,百姓也不会敬服。依靠聪明才智得到它,能用仁德去守住它,又能用庄重严肃的态度来治理百姓,但是如果行动不符合礼仪,也不是完善的。”可见仁德有多重要,以仁德之心去生活。

TOP
178#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文秘

学号:11311013

姓名:字世伟

时间:2012427

电话号码:18787155040

卷一

仁的来源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仁,仁字由一人两横组成。横指土,为薄土,较贫瘠;两横指中土,不厚不薄,正可融生万物;若为三横,则为厚土,厚土埋下,万物无活。所以,仁就是人要有中土一样可融万物之污、可生万物之命、可养万物之灵的美德。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子与父、君与臣以及国与国关系的伦理总结,因而具有很丰富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说,仁学思想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这种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剧烈变化,从而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在之前的周礼被破坏后,有识之士便站了出来,寻求一种新的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就是这样从春秋时代大量有关仁的思想资料中加以取舍,提炼和综合,使仁真正成为一个范畴,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构筑了早期的儒家思想体系。
  在孔子提出系统的仁学思想之前的春秋时代就出现了许多关于仁的思想记载。《诗经·郑风·叔于田》曰:“洵美且仁”《诗经·齐风·卢令》曰:“其人美且仁”,两处提到仁,且都和美字联系一起,显然在这里,仁是仪文美备的意思,有“文质彬彬,然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后">后ersonName>君子”的意义。《尚书》有“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予仁若考”就是“予仁而巧”,“巧”就是多才多艺,也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国语晋语一》:“爱亲之谓仁”,仁体现在父子关系上就是爱亲就是孝。《国语晋语二》中申生拒绝逃亡说:“仁不怨君”“逃死而怨君不仁”。仁体现在处理国与国关系上,就是保护小国,救助邻国。此外,仁还有其他含义。如《国语晋语二》说“利国之谓仁”。
  可见,仁包含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他包括了各种具体的宗法道德为主的行为规范,在当时他已经涉及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孔子正是在此基础进一步提出仁的伦理道德意义“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TOP
179#

《礼记》的《射义》篇。它明确指出:“射者,仁之道也” ,为什么比赛射箭为求仁之道呢?《射义》的论说是“射求正乎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这里的“正乎己”喻忠,“反求诸己”示恕,与《论语》有关注释的“尽己谓忠,推己谓恕”相一致,这正是忠恕求仁之方的最好说明。
TOP
180#

仁,就是二个人字,<<三字经>>里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不就是说明人的本性就是善良的,人的善恶业只是随着后天的环境变化而变化!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