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切换到窄版
论坛
会员
搜索
帮助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国学基金会
»
论坛
»
仁坛
»
[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返回列表
«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
/ 67
下一页
楼主:陈杰思
[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6153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黄雅婷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22
积分
14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2-23
76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2-24 23:39
|
只看该用户
儒家思想讲求“仁者爱人”,仁者指的是有大智大勇的君子,爱人指的是待人友好。
仁与爱是相辅相成的,具备仁的有德之人自然会礼待他人,唯有被人尊重爱护的人才能在其影响下成为仁者。仁与爱的关系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有了仁,人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正人君子;有了爱,社会才能和谐稳定。正是因为仁与爱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值得注意的是,仁爱的行为是人人可为的,没有高下贵贱的分别。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16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魏丹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2-24
76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2-25 10:02
|
只看该用户
仁是品性,爱是情感,但仁和爱是不可分割的,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佛家讲无欲无求,情绪情感过多会伤神伤身,所以佛家讲求博爱,普度众生。那么仁爱便也是真正的大爱了吧。做到爱很容易,情感自然流露,但做到仁爱恐怕就很难了。《论语•学而》中孔子说,泛爱众,而亲仁,孔子所认为的理想人格便是仁爱。日常生活中,可能做不到真正的仁爱,但我们可以尽力向仁爱靠拢。小小的一个善举,对朋友的关心,对小动物的爱护,这一个个的小爱,汇聚起来便是大爱了吧。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17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陈肖骊泺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7
积分
11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2-25
768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2-25 14:24
|
只看该用户
回复
1楼
陈杰思
的帖子
仁,为孔子所尊崇,是谓“仁者爱人”。被称为“仁”的人,都是能够爱别人的人。而能够对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并报予极大的同情感,便是恻隐之心。这恻隐之心,来源于人们心底对于世间他物的爱。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17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陈肖骊泺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7
积分
11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2-25
769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2-25 14:40
|
只看该用户
正是由于心中爱着这个世上的每一个人,所以才会因目睹了他人的悲苦,而自心底不由自主地生发出难言的辛酸。所以说,懂得同情他人的人,一定是爱着他人的人。而能够懂得自心底去关爱他人的人,便是所谓的仁人。故而说,恻隐者知仁。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17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陈肖骊泺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7
积分
11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2-25
770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2-25 14:47
|
只看该用户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溯游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宛如一盏盏灿若明霞的莲灯,给我们后来者以前进的方向。
释迦于未证道之时的割肉喂鹰,孔丘过于泰山侧时对泣妇的感慨,柳河东对于蒋氏的悲悯……
我看到这一盏盏的莲灯从远方流来,连绵不绝。人们内心深处对他人的爱,一脉相传,从未断绝。那是一盏盏的莲灯,汇聚成了“仁”流动的光河。
陈肖骊泺 最后编辑于 2016-12-25 16:44:06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17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陈肖骊泺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7
积分
11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2-25
77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2-25 14:50
|
只看该用户
陈肖骊泺 最后编辑于 2016-12-25 16:50:42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17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陈肖骊泺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7
积分
112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2-25
77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2-25 14:51
|
只看该用户
谭嗣同愿为变法而流血,孙中山愿为天下而革命,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苦读……杀身成仁!仁爱的莲灯不断地放入河中,从未减少。
我辈自当奋起,跟随着前贤的指引,向理想的远方漫溯。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18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李慧青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2-26
77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2-26 20:30
|
只看该用户
古代要把光明的德性阐明给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他自己的国家。要
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要整治他自己的家庭。要整治自己的家庭,首先要修养他自己本身。要修养自身,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要端正自己的心,首先要自己意念诚实。想要自己意念诚实,首先要获得一定的知识。要获得知识,就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事物的原理探究了,才能彻底地了解事物。彻底地了解了事物,然后意念才能诚实。意念诚实了,然后心才能端正。心端正了,然后才能够自我修养。自我修养好了,然后家庭才能整治。家庭整治了,然后国家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然后天下才能太平。从天子一直到普通的百姓,都要以自身修养为根本。自身修养这个根本已乱,却要家齐、国治、天下平,那是不可能的。正如我所厚待的人反而疏远我,我所疏远的人反而厚待我,这是世上没有的事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18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蔡力杰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2-26
77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2-26 20:50
|
只看该用户
韩愈曾将“仁”定义为“博爱”,说明仁就是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今天提倡“仁”的精神,可以养成华夏民族能互助、有良知、重道德的优良民族品格。这也是孔子“仁”思想在现代的发展与传承。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189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邢璐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2-27
77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2-27 11:13
|
只看该用户
“仁者爱人”,仁是爱的基础。有了仁慈仁义之心,就会爱每一个人,这是一种出于道德的博爱,而不是出于情绪的喜爱,前者才是有利于社会的。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211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龚晶911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6
积分
10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2-27
77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2-27 22:19
|
只看该用户
学会赏识 题旨:爱他人如同爱自己,欣赏他人就是赞美自己。学会仁与爱。感触颇深。 赏识如同盛夏的花朵,越开越灿;优如秋收果粒,越发香美;又似冬日暖阳,温温脉脉。要学会赞美身边人,懂得欣赏他人。高贵是一种修养,是从道德到思想令人敬仰;儒家思想的现世性在于强化个人修养、人格完善的重要,仁与爱的普世性;诚信缺失,是仁义的沦丧。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22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马迎新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2-29
77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2-29 12:16
|
只看该用户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227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侯宁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2-30
778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2-30 19:22
|
只看该用户
我自己的理解是,仁是一种博爱思想,近似于母爱的无条件性.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也是仁.仁和道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正是一种模糊性思维的表现.或许这就是我们对古人的思想很难做出精细化解释的原因.每种思想的产生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孔夫子时代虽然人文思想比较活跃但是自然科学相对滞后,人的思想的逻辑性、调理性自然回受到制约和束缚.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22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阿瓦古·吾斯曼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8
积分
128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2-30
779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12-30 19:50
|
只看该用户
以人为本。仁者“爱人”,“仁者人也”。“仁”的基本形式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要求将人作为人来看待,强调人有爱和尊重的需求。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仁爱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后来成为整个儒家文化的中心范畴。仁爱思想体系的产生,在理论上是对旧时完全非人性的宗法等级秩序的合理性否定。对统治者来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应当为其指南。孔子拥护宗法等级制度,但他的确看到这一制度需要进行修补,需要以仁爱的形式来修饰社会等级秩序的内容。这既合乎个人,也合乎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6201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rewvv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9
积分
79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12-27
780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7-01-02 17:31
|
只看该用户
仁与爱有联系也有区别,仁作为人的一种本性以爱为表现形式,可是并非所有的爱都发自于仁。这就分为了道德之爱和非道德之爱,前者建立在仁的基础上,后者是一种情绪。作为前者那种道德之爱而言,它和仁是一种根和叶的关系,怀着一颗仁心才能把爱发扬光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不能只有口上说说我有仁心,更应该表现出来,要做到爱人,对他人有关怀和恻隐之心,这才是“真仁”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
/ 67
下一页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浏览过的版块
孝坛
和坛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