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切换到窄版
论坛
会员
搜索
帮助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国学基金会
»
论坛
»
仁坛
»
[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返回列表
«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
/ 66
下一页
楼主:陈杰思
[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544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雪梅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01-11
73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01-11 23:11
|
只看该用户
《说文》:“仁,亲也”,指人与人相互亲爱之义。《韩非子.解老》:“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孟子》:“仁者爱人”。易中天在讲座中自问自答曰:“什么是‘仁’?简单地说,就是‘爱人’”“比较接近于定义的,就是‘爱人’。”易中天还以此为标准评价道:“老子寡情,庄子善感。”然而,作为儒家五常之首的仁,其内涵果真是毫无条件的“爱人”吗?老子真的是是“寡情”吗?青竹的回答是:非也,大谬也。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5451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董方伯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01-23
73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01-24 21:50
|
只看该用户
仁与爱的关系值得深思。平时我们谈仁,总偏向于谈孔子的基本道德观念,将其与礼乐并论。然而孟子说得好,仁者爱人。我们应该关注仁与爱的关系,毕竟爱是人类非常特别和意义重大的一种情感。毋庸置疑,仁与爱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缺乏对万事万物的仁慈,缺乏恻隐之心,又如何懂得爱自己的生活,爱其他人?这样的人有爱,但这样的爱很自私,他只能考虑到自己和自己所喜欢的,从来没有顾忌公共的利益。比如生活中很多夫妻或者情侣吵架,或某个人遭遇了失恋,发泄不满是没有问题的。也有是为了自己亲爱的人做一些“很感动”的事,比如半夜在楼下唱歌,打电话。但为什么一定要影响到别人?他们的理由是,因为我很爱对方,所以我这样做是应当的。没有仁的爱就像没有根的苗,笑话而已。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5546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周倩宇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6
积分
10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05-05
738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05-07 22:43
|
只看该用户
“仁”,从人从二:从人,表示一个站立的人;从二,指不止一个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心比心的对待每一个人。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而仁的最高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这也是每一个儒者的最高目标:让每一个人都在仁政中享受如尧舜之世的安逸幸福的生活。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5546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周倩宇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6
积分
10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05-05
739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05-08 09:55
|
只看该用户
孔子云“泛爱众而亲仁”,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如果一种爱不是以仁为基础,那这种爱就只是一种情绪,而非一种品性。
孔孟的仁爱思想对于人们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事,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提供了很多积极的指导。我们不仅要爱自己,还要学会爱他人、爱自然。在爱的世界里,我们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内心有仁有爱,我们才会时刻谨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当今的快节奏、利益化的社会中,面对种种诱惑,我们更应学会“发乎仁止乎礼”的处世态度
。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5466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湖北大学蔡梦雪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04-02
740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05-09 15:47
|
只看该用户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可以看出,在孔子看来,“仁”的基本精神就是爱人。“爱人”被赋予了一种道德义务的涵义,不仅要爱父母、爱兄弟,也要爱他人、爱社会上的所有人。只要是有人的地方,人们都需要相亲相爱,和睦共处。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和谐,社会也才能安定与和谐。反之,离开了“爱人”,人就不成其为人,社会也就不成其为社会。因此,对每一个个体来说,“爱人”是每一个个体都应当承担的道德义务。我对此的思考是,“爱人”究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发的、自觉的行为,还是内心有一种道德义务的要求?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的观点显然是赞同前者,这里我无法评断二者的对错,只要最后的结果是做到了“爱人”,我认为都是很好的,现在人与人之间所缺少的正是这样一种“爱人”的心。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5659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张雨凝
组别
新手上路
生日
帖子
6
积分
4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05-18
74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05-18 10:35
|
只看该用户
《孟子·尽心上》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在孟子这里君子与自身、与他人、与万物有一个“亲亲——仁民——爱物”三个由近及远的层级递推。这里充分显示出儒家与墨家的差别,君子亲其亲,亲不同于路人,所以对待亲的方式与对待他人是不同的。无此亲疏之别是墨家,此之谓亲不与民同。墨家没有这种不同的分疏,妻子君亲在他们看来都是“物”才能“兼爱”。仁民是君子要为政以德,博施济众的意思,民是需要养而教的,君子与民之间俨然有上下之别。“君子德风小人得草”君子在上位,民众在下位,才有政教。而政教一层也是仁的根本意涵之一。因为有此上下之别,所以不能以亲的方式对待,并且民与物显然不同。爱物,代表论语中诗教的维度,人在达到政治上的事父事君之宜后还要识草木鸟兽之名。爱其秉天地之生意,欣欣向荣。所以爱物也非爱物本身。而是爱我与物具在的那个鸢飞鱼跃的感通世界。这三个维度有分别才是儒家与墨家的差别。儒家更强调处义之宜,有区分才需要“推扩”。我们都同意“推扩”背后的逻辑是“仁”。但是这个仁能否直接等同于仁爱的人?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5659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张雨凝
组别
新手上路
生日
帖子
6
积分
4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05-18
74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05-18 10:36
|
只看该用户
试想如果“仁者,爱人”就是对仁根本理解,那么孟子为何不说“爱亲,爱民,爱物?”由此可见儒家强调仁爱之爱与墨家强调兼爱、博爱的爱有极大差别。以至于为了彰显这个差别,孟子用了三个不同的动词“亲”“仁”“爱”来强调对待这三个层次的不同方式。这三个不同的层次不仅见出儒墨之别,在墨家是没有这三个层次区分的。并且这里也可见出“仁”与“爱”的差别。先秦儒家的“仁”意涵极为丰富,孔子“仁者,爱人”也是因材施教,面对不同人而谈到仁的时候会强调仁的不同意涵。在对仁的其它定义中难以忽视的恰恰是孟子给我们展开的亲-民-物这三个层次奠定的政治维度,和君子在政治生活中的伦理品质。到了宋明理学看似是对“仁爱”思路有个本体论的强化,朱子对仁的定义“心之德,爱之理。”背后有一个“天地一体,万物一理”和“乾父坤母,民胞物与”的形上设定。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5659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张雨凝
组别
新手上路
生日
帖子
6
积分
4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05-18
74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05-18 10:36
|
只看该用户
从理的角度看,以亲亲的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模式在人与人之间存有一个“理”的共同根源获得了落实和稳固,这固然给“仁”和“爱”建立了一个本体论关联,也给道德义务施加了一个很强的动机。但是先秦儒家不同层级的区分被削弱代价就是君子丧失了“推扩”的艰难与权衡的实践智慧和能力。夫子之道忠恕讲的就是这个能力,这恰恰是儒家的大关节所在。本体论赋予它的始终难以弥合“知行绝裂”的危险,因为它不是人人都有的平等的能力。人人都有的只是它的发端和先于个人存在的人与他人、与物所构成的“关系世界”。如何在这个关系世界中中道的展开一个君子所当为?只有从他最亲近的亲开始,根据“推扩”的能力对不同的关系都有“合宜”的对待才能获得人伦的正确尺度。而这个“推扩”和展开的过程十分艰难,它虽然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需要“察乎天地”的智慧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合宜的安顿。“尧舜其犹病诸”,说爱就爱了,岂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5739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逯琳琳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05-27
74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05-27 17:13
|
只看该用户
仁与爱是一种统一的关系。仁为根本,爱为仁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只有对他身边的万事万物充满爱才能说他是一个有仁的人。我们要成为一个有仁的人,就要从热爱身边的人开始,从热爱每一个人开始。平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574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青大文学院张婷婷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25
积分
16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05-31
74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06-03 16:09
|
只看该用户
朱熹说:“以仁为爱体,爱为仁用。”中华民族仁与爱是相辅相成的,仁是以爱为基本核心,而爱又是仁的一种体现。
爱,意味着喜欢,是对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态度,是一种感情。而仁,是对一切事物应持的态度,是一种品性。“仁”是更高的理念,无论其外延和内涵都更为广博。但同时仁与爱是相统一的,如果割裂了仁与爱的关系,那么它们的基本价值会有所变异。通过爱来表现仁,通过仁来表达爱,这样才会体现它们的基本价值内涵。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574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李燕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05-31
74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06-06 19:45
|
只看该用户
孔老夫子没有讲出他的思想最核心之处,却被他的弟子一语道破玄机,无非“仁爱”二字也,而这两者的关系诚如文中所说,仁是根,爱是苗,爱是由仁所生发出来的,如果仁深深地扎根于内心深处,爱就会自然地流露,不虚伪,不造作,那是一种真正的出自灵魂深处的人道主义关怀。反之,如若心中没有仁,那么外在的表现要么是冷漠的要么是矫揉掩饰的爱。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575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姜德涵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20
积分
13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06-09
74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06-10 09:23
|
只看该用户
原来仁与爱之间的关系是这么复杂的:
1、仁为爱体,爱为仁用。
2、仁处于未发状态,爱处于已发状态。
3、仁是品性,爱是感情。
有些收获又有些难以理解之处。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575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张雪妹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06-11
748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06-11 17:03
|
只看该用户
保持仁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一个人遇见现实的考量时,做出什么选择就取决于过去的生活在他心里的烙印了。所以仁爱不是一个基础教育就可以达到的目标,而是一个人终生的课题。要做到它,需要了解、接纳人性善良和残忍等不同的面貌。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574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青大文学院张婷婷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25
积分
16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05-31
749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06-12 18:07
|
只看该用户
建立在仁慈品质之上的爱,是奉献式的道德之爱,如果一种爱的感情不是以仁慈的品质为基础,这种爱就是一种情绪,或者是一种由功利的原因而引起的感情。故奉献式的道德之爱与索取式的非道德之爱的区别,就在于有无“仁”的品质作为基础。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548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孙玉瑶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25
积分
16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6-04-14
750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6-06-12 20:28
|
只看该用户
巴克莱 《花香满径》曾说,幸福生活的三个因素: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爱人是一种看似简单实则难得的能力,建立在仁之上的爱更是不可多得。放眼现实,亲情中的爱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男女间的爱建立在我爱你也需要你爱我的关系之上,友情中的爱毫不涉及利害关系者寥寥。而孔子的仁是对陌生人、对厌恶者、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一视同仁的仁,它需要更强大的内心,更深厚的涵养,更宽阔的胸襟,更坦然的心境。它是不求回报,不存一丝侥幸的,是单方面的给予。很多人被现实生活的残酷蹂躏的渐渐失去爱人的能力,变得麻木而冷漠。但我还是希望在能爱的年纪更多的温暖他人,尽力地保存一颗赤子之心,即使在大雪中也能燃着那颗火种。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
/ 66
下一页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浏览过的版块
中华义理总坛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