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中,孔子不下几十处谈及与人本性相关的“仁”字。从字面上讲,一个人是“人”,两个人是“仁”,三个人是“众”。即“仁”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孔子的“仁”是指“爱”,这种爱不是抽象的,而是对自己的邻近或具体的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爱”。例如在今年的雅安地震中,发生了多少至仁至爱的故事!母亲,父亲被压在石头下,在他们身体撑起的空间里,活下来的,是孩子。又有多少陌生人,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但是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送来了帐篷、衣服、食物和捐款。他们的行为全都体现了“仁与爱”,他们是践行者。
在日本,历来提倡“以和为贵”。圣德太子的《宪法十七条》中第一条就是“以和为贵”。但是我认为“和”是三人以上的众人的关系,“仁”与“和”在实质上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日本企业中,企业之“和”使企业家看不到自己,导致人际关系处理的复杂性。而人际关系的复杂直接导致了整个企业集团运行的停滞。
不论是为政者,企业家,还是平民百姓,都应该紧紧抓住仁爱的生命之绳,才能创造生命之花。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中,莫忘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孔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就是说,无论在顺境或者逆境,都不可忘“仁”。仁的表达主要通过爱这条途径,而且并不困难,结交新朋友是一个简单而又普遍的方式,我们通过结交新朋友,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沟通,通过相处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并且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样才能为生命增添许多靓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