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132333435363738» / 6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 [复制链接]

511#

  仁是一个人最初的本性,是人在最初之时内心的纯净,是善良、包容,是对万事万物的疼爱。一个人需要仁爱,一个群体需要仁,仁爱对整个国家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TOP
512#

爱,有很多种。对家而言的是亲情,对心仪的对象而言的是爱情,对知己而言是友情。然而,这些都不是孔子所说的大爱。


大爱,指的正是奉献式的大爱。人生需要在和谐的环境中,互帮互助,为着他人着想,幸福的生活才能在未来与我们相遇。

TOP
513#

仁是根,恻隐是萌芽。

这个社会,可能真的需要更多的萌芽来填充某些缺失。

TOP
514#


仁是根,爱是苗。(《朱子语类》卷二十)


仁就像是根,爱就像是苗


仁是爱的源泉,在今天这个社会,请我们守护住自己内心的那份仁义,这样才能让社会充满爱!只有社会充满爱,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只有实现社会和谐,才能出现守护着仁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9 22:08:42编辑过]

TOP
515#

韩愈将“仁”定义为“博爱”,仁即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虽然做不到那么博爱,但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只要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到。其实在做这些的同时,别人也会看在眼里,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敬你,于是“仁”就在无意间推行了。

TOP
516#

仁与爱

    
    正所谓仁爱仁爱,仁和爱是相统一的。仁爱之心是一种非功利性的,是人发自内心的。仁爱之心是一种大爱,体现在生活上,可以是对动物甚至是最细小生物的关爱,可以是对周边人的关爱,也可以是对自然和整个社会的关爱。有人说仁爱是一种品质,在我看来,仁爱可以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的仁爱之心可以时时处处展现出来。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拥有仁爱之心,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TOP
517#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目的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他伦理学说的根本。“仁”的最初含义是对根基与宗法血缘关系的亲子之爱的概括,爱亲之谓仁。但“仁爱”思想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爱亲”上,而是扩展为“爱人”。
TOP
518#

追求自我和谐,身心和谐,自我修养。要求人们用仁爱的心修养自己的品行,崇尚荣誉,追求卓越,达到自我完美,心地纯洁善良,内心和谐仁慈,与自我和平共处。也就是人爱自己。

TOP
519#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相信,仁是人们赖以建立道德品质的基础。在我看来,我认为,仁是爱的基础,认识一切美德的基础,只有从人出发,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爱人。所谓“仁爱”,即先仁后爱!

TOP
520#

真正的爱是伟大的,然而,“仁”是更高的理念,无论其外延和内涵都更为广博。爱,意味着喜欢,是对自己喜欢的亊物的态度。而仁,是对一切亊物应持的态度。
TOP
521#

“仁者爱人”,仁爱是个永远都不会落伍的话题,这更是社会上人与人相处所需要的。仁爱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协调人际关系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


而放在我们个人身上,应该把“仁”“爱”落实到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帮助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谁都有帮助别人的机会,也都遇到需要别人帮助解决的难题,只有真诚相待,才会有温暖与和谐;学会原谅别人,不能把过节总是惦记在心里,若是心里存放太多恨活着也太不幸福了;保持正义感,做人要有爱心,有良知。这种品质是人类最初的本性,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坚持,不要违背初衷。

同时,仁爱是德性之爱,与人为善的爱,而不是偏爱、溺爱、私爱。爱也需要我们认准正确的方向。

TOP
522#

经常将仁爱仁爱,原来仁和爱是这样的。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
有爱的人一定是仁的,善良的,有向善之心的,这种爱是一种奉献式的道德之爱而非索取式的非道德之爱。

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多一点仁爱之心,那么将多么美好。
TOP
523#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人文学部

班级:2011文秘

学号:11311009

时间:2012427星期五

电话号码:15087039701

第一卷

仁与爱

孔子将“仁”定义为“爱人”“仁爱之人”是儒家最经典的思想。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和善良为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利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仁”是“礼”的内在精神。“仁”是“信”的必要前提,“仁”必须与“智”相统一。提倡“仁”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族品格。

作为一个人必须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特别是作为华夏子孙的后继人,更应该懂得“仁”因为这是华夏文化的精髓。做人基本的底线,不要丢掉自己的良知。良知是德性、理性、感性在心灵中的统一体。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这是真理。据说,上帝创造人类,赋予人类善良这个重要的本性。它给我们双手、大脑,让我们和其它动物有差别。当然,人类在不断发展,在残酷的社会生活中摸索经验。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文明的殿堂,积累经验,留下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骄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出现了5000年以久的泱泱大国。

仁的品质来自于天地万物的精神,来自于天然的善良本性,这体现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自己的亲人,还是其他人,只要他们需要帮助,我们就会伸出援助之手,因为我们的本性是善良的。就像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那样,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一心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人民大众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举国上下都在为四川民众担心。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最终,自然灾害得以战胜,克服了一切阻力,解放了四川民众。仁是本性,仁是感情,只要我们认真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从小事做起,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么我们的生命自然会很美好,很有意义。

人对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水与火的需要。面对水与火,我看见溺水而死的人,却没有看见践行仁德而死的人,这就是做人的准则。仁爱、博爱,对自己的亲人、人民、和大自然都有一颗仁慈之心,考虑天地万物的利益,再确定值不值得这样做,是否对人类有害,再下决定做出合理的、人性化的决定,只有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做到永葆生机,造福全人类。

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我们多一份爱心,对自己的家人,都要仁爱。爱亲人、爱人民、爱自然。勇于开动大脑,废发挥聪明才智,人与自然就会跟和谐。

仁义道德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学会运用它,善于做好事,对人民有益的事。那么,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TOP
524#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人文学部

班级:2011文秘

学号:11311009

姓名:李楠

时间:2012430日星期日

电话号码:15087039701

第一卷 仁

三 仁与爱口                

孔子将“仁”定义为“爱人”“仁爱之人”是儒家最经典的思想。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和善良为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利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仁”是“礼”的内在精神。“仁”是“信”的必要前提,“仁”必须与“智”相统一。提倡“仁”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族品格。

作为一个人必须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特别是作为华夏子孙的后继人,更应该懂得“仁”因为这是华夏文化的精髓。做人基本的底线,不要丢掉自己的良知。良知是德性、理性、感性在心灵中的统一体。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这是真理。据说,上帝创造人类,赋予人类善良这个重要的本性。它给我们双手、大脑,让我们和其它动物有差别。当然,人类在不断发展,在残酷的社会生活中摸索经验。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文明的殿堂,积累经验,留下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骄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出现了5000年以久的泱泱大国。

仁的品质来自于天地万物的精神,来自于天然的善良本性,这体现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自己的亲人,还是其他人,只要他们需要帮助,我们就会伸出援助之手,因为我们的本性是善良的。就像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那样,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一心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人民大众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举国上下都在为四川民众担心。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最终,自然灾害得以战胜,克服了一切阻力,解放了四川民众。仁是本性,仁是感情,只要我们认真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从小事做起,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么我们的生命自然会很美好,很有意义。

人对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水与火的需要。面对水与火,我看见溺水而死的人,却没有看见践行仁德而死的人,这就是做人的准则。仁爱、博爱,对自己的亲人、人民、和大自然都有一颗仁慈之心,考虑天地万物的利益,再确定值不值得这样做,是否对人类有害,再下决定做出合理的、人性化的决定,只有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做到永葆生机,造福全人类。

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我们多一份爱心,对自己的家人,都要仁爱。爱亲人、爱人民、爱自然。勇于开动大脑,废发挥聪明才智,人与自然就会跟和谐。

仁义道德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学会运用它,善于做好事,对人民有益的事。那么,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TOP
525#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阿尹鑫

学号:11311012

时间:2012.4.27

电话号码:18787476168

卷一

           仁与爱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德有伤。贻亲羞。这一句是父母他们最大的愿望,无非将来小孩子在社会上能有成就。不但有成就,也希望做个对人民有益的人,那是父母最期望不过的了,假使我们不能做到如此,反而还有品德上的瑕疵,一定会让父母非常伤心,非常的难过。为什么?从小我们就在父母这么辛苦的养育之下,才能养育长大。我们如果不懂得珍爱自己,没有报恩的心不打紧,还让我们的品德有瑕疵。这个品德有瑕疵,就是什么?譬如说在外面跟同学打架,就是你品德上的瑕疵,在外面逗留,晚上不回家,也是你品德上的瑕疵。为什么?那么晚了还在外面游荡,肯定没好事,年纪轻轻就跟别人喝酒,这也不是好事,这些就是品德上的瑕疵。或者赌博、打电动,输了很多的钱,这些都是品德上有很严重的瑕疵。所徒留的只有父母的伤心而已。

一个人的仁慈品质,并不是只有在道德行为发生时才存在。当道的行为未发生时,仁慈品质即以“未发的状态存在着,当道德行为正在发生时,仁慈品质即以“已发”的状态存在着。

仁与爱是相统一的,若割裂仁与爱之间的关系,则仁就成为空动恍惚的东西,难于把握,更难于落实在现实人生中。如果割裂了仁与爱之间的关系,爱不已仁为根基,则爱就成为了一种飘忽的情绪,流为索取式的爱。

有些是因为不给老人看病儿而让老人静静等死,有些是让老人生活在最最贫穷状态,还有一位老人,子女七人,老人却是被活活饿死!我在落泪的同时,也陷入深深的绝望:不可否认,我们的社会制度还不太完善,还无法让每一位老人安度晚年,逐步健全养老体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几千年的传统道德被无情的拜金主义给取代了,在古人看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顺是第一位的,可是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的飞速发展,在道德教育方面好像有所缺失,致使现代社会在传统思想道德方面也大大空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