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425262728293031» / 6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 [复制链接]

406#

仁者爱人。仁是否就是爱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对子女的爱,有时会变成一种溺爱。我们对伟大领袖的爱,会演变成盲目崇拜的爱。我们对金钱权力的爱,会让我们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会演变成一种丧心病狂的爱。我们对科学的热爱,由于科学使得我们变得日益强大,如果没有理智的制约,这种强大会让我们变得目空一切,无所畏惧,所以现在很多人还会说: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与人斗,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这些爱都不是仁爱。可以说,爱是乎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仁,仁和爱是不等同的
TOP
407#

“仁爱”

    1、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


    2、仁处于未发状态,爱处于已发状态


    3、仁是品性,爱是感情


   根据楼主的发表,我觉得可以这样解释“仁”与“爱”的关系,仁是内在于人内心的根源性品质,而爱则是源于仁,是仁外在的表达方式。首先,仁是决定爱存在的先决条件,有了仁才会有爱表达出来,内心无所谓仁,就谈不上爱的存在了。其次,爱的这种外在表达方式,或者说在人群交往中就是一种处事和沟通方式,会反作用于内心仁的存在根系,加深仁的存在。最后,两者就是这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存在形式,共同推动一个人“仁爱”的修养。

TOP
408#

“仁”是一个人本身所有的性格,因为有“仁”在,才会去“爱”人,才会懂得如何去“爱”。“爱”是在“仁”中萌发的一种特殊的表现。“爱”是人的一种行为。一个“仁”人在和他人的相处中,才会时时想着去帮助别人,在和他人发生冲突时,才会懂得如何去宽容,去退让。在其言行举止中才会懂得怎样去实践“爱”。
TOP
409#

子曰:仁者爱人,这就强调我们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正如一个ersonName ProductID="国" w:st="on">国ersonName>君,要时时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他的臣民,多从百姓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他才能够得到百姓的爱戴。如果一味的剥削、压榨百姓,没有仁爱的胸怀,那么这个国家是迟早要灭亡的。

TOP
410#

“仁”作为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要求、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弟(悌),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仁即是爱人,但却与爱有本质区别,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爱是无私的给予,包括物质、感情、行动等形式,仁是一种做人的优良品性,孔子曾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

TOP
411#

        仁是人本主义儒家的基本准则,强调一种博爱。

       爱他人也是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实仁是互相的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也是我们当今社会所需要提倡的,我们社会需要仁,需要爱

TOP
412#

儒家所倡导的"仁爱"只是作为达到"周礼"式的社会理想的必然途径。那要达到的,将是一种完美的社会制度,"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到处充满仁爱,和谐而安宁。为此,要求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不同纽结上的人们,明白自己的角色,安分守己,共同维护完善的社会伦理秩序。要安分守己,做到"非礼四勿" (勿视、勿听、勿言、勿动) ,这就可以达到充分的"仁爱"了。在家族和家庭关系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是说要孝敬父母祖先,兄弟之间相互亲爱。"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也;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但是,这里必须看到,这种家族和家庭中的"孝弟"要求,仍然只是社会政治稳定的一种保证,所谓"孝慈则忠",因而总是离不开严格的等级观念,要在建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的良好秩序后,人人遵守,人人服从才是施行充分的"仁爱"

TOP
413#

真正的爱是伟大的,然而,“仁”是更高的理念,无论其外延和内涵都更为广博。爱,意味着喜欢,是对自己喜欢的亊物的态度。而仁,是对一切亊物应持的态度。儒家的内核是仁,基督教的内核是爱。仁是人文主义的儒家精神的基本原则。仁把儒家的超越与人性的现实统一了起来,所以,人不仅对自己道德的成长与进步负有责任,而且对自己的精神追求与发展负有责任。为了实现超越的理想,人必须一方面修养自己的仁德,另一方面又要把自己的德行推展向世界。要成为仁人或是拥有爱的人,我们就必须从关心他人开始,真诚的为他人服务。每一个人都有践行仁与爱的能力,我们所需要的不过是我们的热情与意愿而已。

TOP
414#

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明。仁就像是根,爱就像是苗。

仁爱是发扬道德的基础。有了仁爱就可以培养“忠恕”之道,有了忠恕思想,就可以忠于你所在的国家、团队、和家庭,就能对家庭、团队、国家负责任。

懂得如何向社会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在交往中如何发扬六种品德,如何防止出现六种弊病。使人变得聪明而有智慧。

    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做事,不怨天尤人,自强不息,走自己的路。

仁与爱是相统一的,如果割裂了仁与爱之联系,爱不以为根基,则爱就成为根基,则爱就成为一种飘忽的情绪,流为索取式的爱。

TOP
415#

仁的定义为“博爱”,仁即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爱是中华民簇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真正的爱是伟大的,然而,“仁”是更高的理念,无论其外延和内涵都更为广博。爱,意味着喜欢,是对自己喜欢的亊物的态度。而仁,是对一切亊物应持的态度,人与人,人与万物,第一要义就是“仁”,“爱”就狭窄多了。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利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倡导“仁”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簇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簇品格。而且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仁与爱是相统一的,若割裂仁与爱之间的关系,而仁就成为空洞恍惚的东西,难于把握更难于落实在现实人生中的爱。

TOP
416#

爱和仁是有区分的,爱加仁是很完全的人,很少有人能做的特别好,当然也有一定的数量;爱,是无私的给予,包括物质、感情、行动等形式。有爱的人有朋友,博爱的人朋友广,爱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可以认为是本性的特质,换言之,爱是作为人必须具备的本质之一。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仁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这世上没有不要回报的爱,当然这种回报不一定是物质上或者回报与付出要对等。你给了别人苹果,也会期望别人的一声谢谢。而仁是一种包容之心,宰相肚里能撑船,能容常人不能容忍的事情,仁是不需要回报的。总的来说仁的范围是很大的,是广义的,如果人人都有仁爱之心,这个世界将会更加的美丽和谐
TOP
417#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冯小娟

学号:10311013

时间:2011311

电话;15198886131

卷一

一、仁

                         仁与爱

都说人是最复杂的,有很多种情感和情绪,就像人心底最深处的一种情感,那就是仁,仁爱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就算是再十恶不赦的人也会有那种情感。仁与爱是想统一的,不能割裂仁与爱的关系。仁爱是发自人的内心,而我们每个人都要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善待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要记住孔子的话:“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仁就是根,驻扎在人的内心最深处,我们不能有恻隐之心,要让根根深蒂固,逐渐扩展到枝芽,让这种情感发扬广大,让世界都充满爱,让人们秉承着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人,让人们和谐相处,不再让社会出现太多纷争。不管在何种环境下我们都要不要有恻隐之心,要友好待人,时刻谨记孔子的仁爱,还要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你的内心永远保存着那份仁爱之心,友善对人。

TOP
418#

仁与爱是儒教与基督教的核心观念和根本原则.

最简单的对仁爱的定义就是"对其他人有一种热忱的心,去帮助所有需要关心的人"
仁爱就是广博的爱,是平等的爱,是没有等差的、没有级别的爱。
仁爱,包含着恻隐与悲悯。恻隐虽然只是怜悯人之痛苦一面,却是普遍地博施于所有世人。因此,一种悲悯的胸怀既是仁爱之缘起,又可以说是博爱之本。
仁爱就是不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管干什么都为他人想。就是经常照顾他人的感受,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仁爱,即泛爱—切人。
TOP
419#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胡玲巧

学号:10311010

时间:2011312

电话:15287115716

卷一

一、仁

                        仁与爱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之不尽,但对于仁与爱而言我们并不陌生,仁与爱是相统一的,若割裂仁与爱之间的关系,则仁就成为空洞恍惚的东西,难于把握,更难于落实在现实人生中。如果割裂了仁与爱之联系,爱不以仁为根基,则爱就成为一种飘忽的情绪,流为索取式的爱。一个人的仁慈品质,并不是只有在道德行为发生时才存在。当道德行为未发生时,仁慈品质即以“未发”的状态存在着;当道德行为正在发生时,仁慈品质即以“已发”的状态存在着。爱无时无刻不在,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或是爱情,我们每个人都充满了爱,爱因我们而存在,我们因爱而幸福。建立在仁慈品质之上的爱,是奉献式的道德之爱,如果一种爱的感情不是以仁慈的品质为基础,这种爱就是一种情绪,或者是一种由功利的原因而引起的感情。故奉献式的道德之爱与索取式的非道德之爱的区别,就在于有无“仁”的品质作为基础。

TOP
420#

、仁与爱

1、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展

世界上无处不存在爱,人世间因为爱而精彩。但爱是建立在任的基础之上,如果脱离了仁的爱就会造成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越来越糟糕,越来越难相处。

以仁为核心的爱将会伴随你终生的幸福,因为你是发自内心的爱。内心欣喜地爱别人,为别人的幸福而高兴,为别人的灾祸而难过。古话说得好“患难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无论是自己与他人,还是与亲人的爱都应该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之上,这样的爱才会得到和谐的发展,这样的爱才会长久,这样的爱才会更加幸福。只要人人都献出以仁为基础的一份爱,世界将变的更美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