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617181920212223» / 6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 [复制链接]

286#

爱,包含了多种情感。可以是亲人之间的爱,可以是朋友之间的友爱,可以是对师长的敬爱,可以是伴侣之间的感情。但是当爱以仁为根,以恻隐为养料浇灌出来的便是博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爱需要的是一颗包容,善良的心。恻隐之情应该是这世上最美的一种感情了。那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感情,发自于内心,不经过深思,不经过熟虑。是最最纯朴干净的情感。是人之初性本善最好的诠释。一个幼童,看到路边的饥饿流浪狗会蹲下身子,拿出自己最喜欢的火腿肠,然而大多数成年人会远远避开。记得一个朋友问过我一个问题:看到路上发生了车祸,肇事者逃逸,只剩奄奄一息的伤者,你会怎们办?看过这么多报道,当然知道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我认为我会去救他。每个人都有颗赤子之心。那不是简单的救与不救,那是作为一个人必须要有的良知。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问心无愧。以仁为本,爱伴一生。

TOP
287#

孔子说“仁者爱人”,所谓仁者爱人,就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其关键在于发自内心,它不是一种由功利的原因而引起的感情或行为,而是以仁慈的品质为基础的,是一种深刻,博雅,有使命有担当的情怀。

仁,首先是一种人格情怀,它应该表现为一种高风亮节,一种胸怀大志的气度。它给予人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发自内心的感情,所以它可以是掩藏于内心的,它表现为人的一种品格和气质。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和学习进行培养和提高。   而爱,它只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很普通的感情,它可以是外在的,是表现出的一种行为。

所以仁与爱是密不可分的,就好像是树的根和苗一样,仁爱的根本是仁,而通过爱传递和表现出来。

TOP
288#

所谓仁,就是要有爱人之心,爱人之举。“仁者爱人”,所以仁常常与爱组合,于是出现了仁爱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就是以“仁”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我认为,后来孟子提出的“民本”思想也是仁爱思想的体现,如“使民以时,节用而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补充扩大了仁爱的范畴。所以现在的我们非常有必要学习仁爱思想,这对我国公民素质的提升和公民的道德感的加强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除了“舍身求仁”这种正气外我们更要做好尊老爱幼,怀有一颗仁慈包容之心----恒爱人之心。

TOP
289#

爱的力量

   母爱的故事

在土耳其旅游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讲述了一个感人而且令人悲伤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地震后的第二天……

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援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生还者。

两天后,他们在废墟中看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着不知有多重的石块。一看到救援人员,她便拼命哭喊:“快点救我的女儿,我已经撑了两天,我快撑不下去了……”

她7岁的小女儿,就躺在她用手撑起的安全空间里。

救援人员大惊,他们卖力地搬移周围的石块,希望尽快解救这对母女。但是石块那么多,那么重,他们始终无法快速到达她们身边。

媒体记者到这儿拍下画面,救援人员一边哭、一边挖,辛苦的母亲则苦撑着、等待着……

看着电视上的画面和报纸上的图片,土耳其人都心酸得掉下泪来。

更多的人纷纷放下手边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动。

救援行动从白天进行到深夜,终于,一名高大的救援人员够着了小女孩,将她拉了出来,但是……她已气绝多时。

母亲急切地问:“我的女儿还活着吗?”

以为女儿还活着,是她苦撑两天唯一的理由和希望。

这名救援人员终于受不了了,他放声大哭:“对,她还活着,我们现在要把她送到医院急救,然后也要把你送过去!”

他知道,如果母亲听到女儿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的意志,松手让土石压死自己,所以骗了她。

母亲疲惫地笑了,随后,她也被救出送到医院,她的双手一度僵直无法弯曲。

第二天,土耳其很多报纸上都有一幅她用手撑地的照片,标题是:《这就是母爱》。

导游说:“我是个不轻易动感情的人,但是看到这篇报道,我哭了。以后每次带团经过这儿,我都会讲这个故事。”

其实不止他哭了,在车上的我们,也哭了……

TOP
290#

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建立在仁慈品质之上的爱,是奉献式的道德之爱,如果一种爱的感情不是以仁慈的品质为基础,这种爱就是一种情绪,或者是一种由功利的原因而引起的感情。故奉献式的道德之爱与索取式的非道德之爱的区别,就在于有无“仁”的品质作为基础。
TOP
291#

樊迟问孔子什么事“仁”,孔子说是“爱人”,这里没说是爱谁,没有特定的对象,不专指亲人,国人,也不是老师同学,而是指一切人,所谓的“泛爱众”,也就是普遍地爱他人。仁所要解决的是人的情感问题,爱是人类最普遍、最伟大的情感。爱是仁的规范的基本意义,仁是最重要的道德准则,仁爱贯穿与各个道德规范中。譬如,仁作为爱,表现在对待父母上,就是孝;表现在对待子女上,就是慈;表现在对待兄弟之间,就是悌;表现在交往方面,就是诚和信;表现在制度和习俗领域,就是礼;表现在个人对群体、国家的态度上,就是忠;表现在社会关系上,就是和;表现在人与资源的关系上,就是节俭……总之,仁的情感和精神渗透在各个规范里面,从而使这些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TOP
292#

仁爱思想的首要含义是关爱他人,即对人施好心,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和宽以待人。孔子说:“仁者爱人”、“唯仁者能好人也”,就是说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心去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墨子提倡“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些都体现出一种对人要同情和关爱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怀。
TOP
293#

仁是一种原始的爱,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仁则是善的具体体现,所以我认为,人性本是仁。而爱则是仁的升华,古人曾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是仁的表现,一个人如果连这仁也做不到,谈何爱人,如果爱人,那也只是爱自己,这是一种对别人的利用。

TOP
294#

仁是根本,爱是情感,还有重要的是表达出来。而这种表达不是一种机械的,不是有意而为之的,只是一种本能的,一种不需要理由的。或许理由就像肚子饿要吃饭、一种因情而动的本能。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天生的“仁”,不管你是怎样的人,而在生活中没有表达出来,或许是被生活埋得太深了,当情到深处的时候我们依然会流下那颗晶莹的“泪”。仁生爱,爱生情,情生智。生活缺不得“仁”生活少不了“爱”。

TOP
295#

   真正的爱是伟大的,然而,“仁”是更高的理念,无论其外延和内涵都更为广博。爱,意味着喜欢,是对自己喜欢的亊物的态度。而仁,是对一切亊物应持的态度。
比方:对日本俘虏,对敌人,我们会善待,这是“仁”,不是“爱”,我不可能去爱他们的。对丑恶而有毒的科摩多巨蜴,我怎么也爱不了,可是,我会容忍它的存在,不让它灭绝,这也是“仁人之心”。      
   人与人,人与万物,第一要义就是“仁”,“爱”就狭窄多了。
真正的仁,是不会变的,而爱,常常会变的。时过境迁,可能就变了。司马相如爱过卓文君,此时此地的爱是真的。若干年后,这轻狂才子又爱上了更年轻漂亮的女孩,早年的爱变了!“爱你一回”,比这更短暂,实质是玩玩而已。

TOP
296#

       关于仁爱我可以说个故事来解说:
             美国内战期间,亚伯拉罕·林肯经常去医院慰问受伤的士兵。一次,医生介绍
了一位即将死去的年轻士兵,林肯走到他的床边。
         “我能为您做什么事吗?”总统问道。
             士兵显然没有认出林肯,他费力地低声说道:“您能给我母亲写封信吗?”
笔和纸都准备好,总统认真地写下那个年轻士兵能说出的话:
       我最亲爱的妈妈:
             在我履行我的义务时,我负了重伤,恐怕我不可能再回到您身边,请不要为我
悲伤,代我吻一下玛丽和约翰。上帝保佑您和父亲。
             士兵虚弱得不能再继续说下去,所以林肯代他签了名,又加上一句:“亚伯拉
罕·林肯为您儿子代笔”。
             年轻人要求看一下信,当他知道谁为他代笔写信时他不禁惊呆了,“您真是总
统吗?”他问道。
         “是的,是我。”林肯平静地回答,然后他问道,他还能为他做些什么。
         “你能握握我的手吗?”士兵请求道,“那将帮助我走完我剩下的这段时光。”
             在这个寂静的房间里,高大的总统握着男孩的手,说着体贴入怀的鼓励话语,
直到死亡款款而来。
TOP
297#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仁爱”思想包涵三个不同的层次含义:“亲亲”、“仁民”、“爱物”,其中,“爱物”可以说是儒家“仁爱”思想的完结。“仁爱”思想在不同的层面上有着不同的表达,但是其依旧未脱离这三个含义。儒家的“仁爱”思想,对于当今世界及中国社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的生存困境问题、人的异化问题、和谐家庭的构建等问题,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TOP
298#

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仁处于未发状态,爱处于已发状态;仁是品性,爱是感情。

建立在仁慈品质之上的爱,是奉献式的道德之爱,如果一种爱的感情不是以仁慈的品质为基础,这种爱就是一种情绪,或者是一种由功利的原因而引起的感情。故奉献式的道德之爱与索取式的非道德之爱的区别,就在于有无“仁”的品质作为基础。

一个人的仁慈品质,并不是只有在道德行为发生时才存在。当道德行为未发生时,仁慈品质即以“未发”的状态存在着;当道德行为正在发生时,仁慈品质即以“已发”的状态存在着。

仁与爱是相统一的,若割裂仁与爱之间的关系,则仁就成为空洞恍惚的东西,难于把握,更难于落实在现实人生中。如果割裂了仁与爱之联系,爱不以仁为根基,则爱就成为一种飘忽的情绪,流为索取式的爱。

TOP
299#

古语有言:仁者,爱人。仁爱不分家,且一般而言,大仁者必是大爱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很好的体现了这点。孔繁森也曾说过,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孔繁森身体力行实现了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TOP
300#

为什么当今社会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殴打事件呢?而古代却从未出现过呢?是古代的热思想高吗?还是当今的人缺少某些东西呢?高级的人啊!请你们反思一下吧!

现在的生活虽然好了,教育条件也提高了。社会欣欣向荣了,但“仁”的意识退化了。“仁”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当人们完全没有“仁”性时,可想而知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可怕啊!警察忙忙碌碌,医生进进出出,家人哭哭啼啼。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思呢?

古代的人虽然生活贫困了点,但却很注重“仁”性,所以他们的生活并不缺少色彩。这就是儒学为什么强调“仁”性的重要性。所以“仁”真的很重要,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思想意识。仁的最终体现是爱,所以才有人者爱“仁”的说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