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6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 [复制链接]

196#

我认为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仁与爱是相互统一、相互并存的。
TOP
197#

孔子将“仁”定义为“爱人”,“仁者爱人”是孔子儒家最核心的思想,我看来“爱人”就应该爱所有的人,爱天地万物的所有,所以人应该有一颗“仁爱”之心。
TOP
198#

“仁”即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如果割裂了仁与爱之间的联系,两者就不能单独存在,爱不以仁为根基则爱就成为一种飘忽不定的情绪,流为索取式的爱。
TOP
199#

"仁爱'就是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自然、敬爱自己的亲人、爱护人民、爱惜万物普天之下互敬互爱!
TOP
200#

父母对于我们自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一切,他们的这种爱是自愿的,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相互之间的关怀!!!!
TOP
201#

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本的爱。仁是爱的基础,仁与爱是相统一的。仁与爱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用实际行动将自己的爱四处传播,真正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

爱是人生之源,一个人的心中倘若没有爱的泉水,那也就不会有人生的绿荫。有了爱,纵然是满眼阴云、遍地荆棘,你也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无限的迷恋和神往。爱造就人,使人成为独一无二的动物。心不乏则身不累。有人说,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这样的人,其生命一定会像阳光般灿烂。爱能使人懂得忧伤与痛苦,同时也能使人摆脱忧伤与痛苦,令平凡的生活充满情趣与意义。人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追求心中的光明,耐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爱是一种德行。崇高的爱,不但能体验美,还能创造美。
TOP
202#

仁与爱是相统一的,仁是一种发乎情,止乎礼的爱。仁是中庸,是和谐,是大爱,是大道。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样是需要中庸,和谐的发展,这种中庸,和谐的发展,同样是需要仁爱的。不仅中国需要仁爱,整个世界也同样需要仁爱。

TOP
203#

仁,一人立于天地之间,爱,一情始于心间,无论仁还是爱,都乃中心之物,既为中心之物岂能立于中心不顾周围,仁,对身边的人,爱,亦爱身边之人。
TOP
204#

儒家的别爱主张爱的方式不同,墨家的兼爱主张一视同仁,我爱人人,人人爱我,不过他们都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爱。其实他们有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孔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难道没有兼爱?孟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但说出了“兼爱”,而且说出了爱别人的人性依据和方式。他们有时是相互渗透的。
TOP
205#

仁是爱的升华,仁和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仁的人是不会有爱的,有爱的人也不一定有仁。只有具有“大爱”而摆脱了狭义的“小爱”的人才可以被称为仁者~
TOP
206#

    仁与爱是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这也就是告诉了我们:我们不仅要对人与仁,还需要与人以爱。

    仁爱是思想品质之一。无论我们道德行为发生与否,它都是存在着的。人们也经常把仁与爱当作是一种善的表现。仁与爱虽然是相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但是仁并不等同于爱。它们是属于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也就牵扯上了仁的品质而爱是感情的问题了。

    仔细品读仁,就像是一道香扑万里的丰盛的正餐,品尝之后能让能有满足之感;反观爱,它则像是正餐后的那一道精致美味的甜点,能让人心里美滋滋、甜蜜蜜的,让人真正的填到心里。所以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建立在仁德品质上的爱,是奉献式的道德之爱,如果一种爱的感情不是以仁德的品质为基础,这种爱就是一种情绪,或是一种由功利而引起的感情。故仁的品质就是奉献式的道德之爱的基础了。因此人们在仁时,往往会忽略爱;在善行时忘了爱更多更广的人,在框住的范围里失去了仁爱更广泛的作用。

TOP
207#

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儿,在生存竞争中,在阶级斗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人们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

记得,2004年的一天,在某城市的商业街上,两个暴徒抢劫一对身携巨款的夫妻,导致十万元的钞票漫天飞舞。市民手挽手保护钞票,45.7万元的钞票一分不少。

在前几年,一个城市,绿化人员在清理2000盆鲜花时,遭到市民哄抢。说不定手挽手保护钞票的人中,就有哄抢鲜花的人。

每个人都有从众心理,可以被他人和氛围所感染,善恶转换只在一念之间,如果第一个冲上去的人不是见义勇为与歹徒搏斗,如果第一个冲向钞票的人不是振臂高呼:“大家先围起来,不要让钱给吹跑了。”那么,哄抢的局面大有可能再次重演,后果不堪设想。

很多时候,第一个人得善行十分重要,一个人的善良,可以变为两个人得善良,三个人的善良,甚至是更多的人得善良,以至于真个社会的善良。
TOP
208#

仁与爱之所以是基本原则和基础性观念的首要原因是,他们既是超越的源泉,又是达到超越的途径。在儒家中,人们认为,仁来自天,仁是天的本质。“惟天惠民,惟辟奉天”,虽然在这句话中,人类的爱主要是指君主对于其子民的关心,但儒家从中看到了“仁”的超越性,认为这种超越的爱是人类爱的根本动机与原因。
TOP
209#

孔子强调仁与礼,实际就是“爱”

生命就想一种回音,你送出什么,他就会送出什么。一个小孩对着山谷喊:我爱你,回音就是我爱你。

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人,一定是品德高尚,有仁爱之心的人。

你的大多数敌人是你自己造成的,友善才能使你朋友遍天下。

雨果说: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种人就是最仁爱的人。

仁者的最高境界在于爱,将自己视为天地间的一份子,已融为天地一体,因此无所谓得失,无所谓散聚,无所谓生死。

爱的最高境界也包含了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你的邻人,就像爱你自己一样”,谦虚,勇敢,宽容,正直……心与心通过爱最后融合了……

没有仁,何来爱,没有爱,怎说有仁。

当我们都为自己的遭遇感到痛苦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其他的人也都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感受。当我们被他人伤害,误解,拒绝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在冷漠,残忍的外表下是一颗颤颤发抖的心,当我们能真正认识自己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没有人不渴望爱和关怀,不向往光明,不热爱生活,不在于他人……

虽然我们怀抱着天使和魔鬼同时出生,虽然我们一旦放弃天使,便会成为魔鬼。虽然通往天堂的道路是如此坎坷,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萌生堕入地狱的念头。还有很多虽然吧,但是我们要知道,即使是魔鬼,也曾经能成为天使。所以不要害怕,不要迷惑,不要止步,奋勇向前吧。在终点的时候,天堂和地狱已融为一体。没有分别,没有歧视,没有痛苦,只有统一,只有和谐,只有爱。

我相信如果说这个世界上人们变得淡薄,变得冷漠,似乎世界失去了爱,那决不是有太多冷漠的人,而是正义的人放弃了热情,放弃了真诚,放弃了去捍卫爱的行动。

我们与世界同在,与爱同在!

TOP
210#

“仁”是儒家所宣扬的最高原则,同时也是儒家伦理哲学的基础。何谓“仁”,儒家对此并没有清晰、明确、完整的定义,大儒们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不可否认,“爱”是“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仁”中也含有一定程度的泛爱思想。“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又说“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孟子说:“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孟子?尽心上》)韩愈的《原道》开始就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即“泛爱”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儒家的泛爱,并不是针对于所有人的,而是针对精英的。“爱”人对于孔子来说,只是一部分精英人士的要求,是超道德的要求,而不可能成为普通人的道德要求。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而不仁者有矣乎,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论语·阳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