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四、仁的对象 [复制链接]

46#

即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即宜,尊敬贤人是最大的义。亲爱亲族要按关系远近,尊敬贤人要依等级高下,这些都是礼的要求。处下位的臣民得不到君王的信任,君王就不可能得到民心,社会就不能治理好!所以君子不可以不修养自身的品德;想修养自身的品德,就不可以不孝敬父母、对百姓实施仁政;想实施仁政,不可以不了解民心民情;想知民心民情,不可以不懂得天道之理。

TOP
47#

“仁”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孔子将“仁”定义“爱人”,是孔子儒家最核心的思想,对中华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能宏扬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是中华民族腾飞不可缺少的。

仁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利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仁的产生是社会发展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总结,每个人天性都有“仁”的品质,对世界上的人或物有恻隐之心,也就是仁的开端,仁与爱的联系,爱不以仁为根基,则爱就成为一种飘忽的情绪,流为索取式的爱,爱自己是仁的开始,可以推及到爱他人、爱亲人、爱人民、爱自然都是仁的表现,要将仁爱的对象从亲人推向人民,推向天地万物,仁与智要统一,有仁而没有仁德,那就是知道爱而不能加以区别:有智慧而没有仁德,那就是知道怎样去做而不去做,所以仁与智要统一,要学会“仁”,能从当下的生活中推已及人,学会践行仁的方法。

仁的精神是中华文化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不可缺少的,倡导仁的精神,养成中华民族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族品格,从而弘扬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不断进步。

TOP
48#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因而孔学又被称为仁学。一般儒学研究者都以为,仁之核心体现在下面这句话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一种克己的工夫,也就是内修的工夫,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仁当然可以说是爱,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仁,有爱,有不忍人之心。需要说清楚,孔子的爱,并不是卿卿我我、男欢女爱的那种爱。孔子的仁是本体的爱,这种爱的体现就是孟子所说的“仁者爱人”。总之,孔子讲的爱是推己及人的爱,是从人自身开始的爱,而这种爱的根本是仁。孔子讲仁,是从本体上、人之为人的根本上说,而不是从情感上说。

TOP
49#

在我看来应该对那些善良的同是所谓的仁人君子的人以仁爱之心,仁爱之举。但对那些无耻之徒来说就是浪费心意,仁爱之人就应该爱憎分明,敢爱敢恨才是真正的君子。这世上谁都不是谁的谁,没有谁有义务去感化那些可恶之人,他们自己的路应该自己走,人生的方向也该自己寻找。
TOP
50#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仁爱应该是对你的仁爱的人,不是什么人都会体会到你的仁爱之心,有时候爱的给予是需要智慧的,要知道给有爱的人送去爱才会有爱回报,给不知道的人送去爱往往一片苦心付诸东流。

TOP
51#

不管什么事情,从自己做起,仁爱就应该从自身做起,仁爱是对于一切人都是使用的,仁爱不分种族,不分贵贱,不分大小。仁爱永远是存在并且驱使人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是仁爱让时间变得和谐  美好。

TOP
52#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所有人都是大地共同载负的,我们都应该爱他们。也许它们与你的关系有所区别,或是生腻养你的父母、亲人,或是疼你珍惜你的爱人,或是处处帮助你的朋友,或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因此,你对它们的爱的程度也有深浅之分。但是,无论如何,在为人处世过程中,我们都应持有一颗仁爱之心。至少做到爱他人,不伤害他人;爱万物,不破坏万物。

TOP
53#

仁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广大的。正如韩愈所定义的“仁”,应该是“博爱”。“老吾老与及人之老,幼吾幼与及人之幼” 。仁者爱人,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爱亲人,爱周围的一切,更要爱人民,爱祖国,爱天地万物。但这是一个不断递升的修养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TOP
54#

仁是儒学系统的核心,是孔夫子一生的寻求和实践的目标,其对象是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爱自然万物以及爱自己的国家。即它的本质为“爱人”。从古至今,先人们总结出来的理论并不少,其意义也是深入浅出,可难得是把理论用于实际,试问真正能做到仁的能有几个?所以我们都需要共同努力,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自尊自爱,尊重师长,以崇高的德行图画自己的人生蓝图!
TOP
55#

仁是儒学系统的核心,是孔夫子一生的寻求和实践的目标,其对象是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爱自然万物以及爱自己的国家。即它的本质为“爱人”。从古至今,先人们总结出来的理论并不少,其意义也是深入浅出,可难得是把理论用于实际,试问真正能做到仁的能有几个?所以我们都需要共同努力,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自尊自爱,尊重师长,以崇高的德行图画自己的人生蓝图!
TOP
56#

“唯女子与小人难堪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出自《论语?阳货》(下引《论语》,只注篇名。)
同事兼友人为此深感愤慨,wo亦能懂得。这句话被广泛以为是孔子鄙视妇女的论据。连海外真心尊崇孔子者也感到难予讳言,无可奈何地说:“孔夫子就这句话说错了”。但是wo对此很表现疑惑。
首先,儒学系统的核心是仁。仁是夫子一生的寻求和实践的目的,仁的重要对象是平民百姓,“泛爱众”(《学而》)的“众”自然不分男女,都要“庶之,富之、教之”(《子路》),做到“近者悦,,远者来。”自然而然,夫子不可能去轻视妇女的。再有,孔夫子本人曾重复多次以诗经里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来表达了本身对婚姻和女子的平等对待观点。所以,说孔子轻视妇女,不仅和孔子的思想不符,更与当时的民间社会整个大环境对不上号,因此现在通行的解法,实在是有待商榷。
其次,查《论语》中所涉的“女”字,在词义和语法功效上有多种分工,其中有18个“女”的音义训诂无一例外都同于“汝”(ru),都是人称代词,译为“ni”或“ni们”;而“子”是古文名词,译为“学生或弟子”。
因此,,wo感到这句话更像是师生之间的调侃,ni们这些学生啊,真的难教啊,呵呵。想来夫子也和当代大学老师一样,头疼的很啊。
TOP
57#

仁者,仁爱之心之所有者,亦即是博爱之人。所谓博爱,那就是爱万物,爱所知的一切,包括自己,亲人,师友,周围的人,甚至是和自己不和的人,也包括自然,非自然,对善心怀幸福之意,对恶纳而善之。拥有这些的博爱之心的人,所拥有的是一个像海一样的胸怀,像山一样的气魄,像水一样的柔情,我们心怀感恩,去感恩这个世界,放下所有的憎恨,那么我们就做到了博爱的第一步,仁者并不是高不可攀,博爱也不是无法拥有,他不是什么高深的涵义,远离,也不是什么玄门之术,他就在我们心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慢慢的去实践他,不要刻意的去委曲求全,放下虚荣,平静的去试着爱身边的人,爱身边的物,爱我们自己!也就是那么一句:什么是不平凡,不平凡就是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博爱亦如此!

TOP
58#

我们知道,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没有对人的精神活动作严格区分,知、情、意三者处于混而未分的状态。按照西方的哲学传统,人的精神活动被严格区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理智与情感处于一种对立的关系,人们或者抬高理智,贬低情感,以理智为最高的善,把道德活动看作是对理智的服从,从而走向理智主义(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或者突出情感,重视快乐,以快乐、幸福为最高的善,以理智为实现善的手段而走向情感主义(如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等)。在这种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中自然不可能有仁的位置。中国哲学则不同,它没有将知、情、意严格区分开来,情感与理智不是一种对立关系,二者处于合而未分的状态。一方面情感涂上理智的色彩,是为情理;另一方面,理智又带有情感的内容,是为理情。情与理合而未分,融为一体。正是由于中国哲学的这一特征,才产生了仁这一极富中国哲学特色的概念。仁不是别的,是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的混合体,是情理。
TOP
59#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孝经·圣治章》)

不爱自己的亲人而去爱别人的,叫“悖德”;不尊敬自己的亲人而去尊敬别人的,叫“悖理”。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一直都是在自己的亲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下成长的,没有亲人的关爱也许在每个人的成长路上布满荆棘,坎坷不平,自己的理想抱负也会在充满磨难的成长路上永远的成为“理想”,待自己在为生活忙碌奔波的时候停下来仰望,重新回味自己的成长历程,然后在回味中伤心流泪,感叹世事不平。

但是值得我们欣慰或者庆幸的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在亲人的羽翼下长大的,尽管他们给予我们的各不相同,让我们的人生道路也千差万别,甚至是天壤之别,可是至少他们为我们竭尽全力的付出了,而且没有任何抱怨。长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也要让孩子上学,哪怕砸锅卖铁。”话语虽然不如诗句那般优美,没有哲理那般另人回味,但其中却包含了他们对我们浓浓的爱,以及对我们深深的期盼!面对如此无私的爱,作为小辈的我们应该抱着感恩的心态尊敬和关心他们,让他们也享受一下来自我们的爱与关心,让他们在辛苦劳累了大半辈子之后也享受一下子女给予的天伦之乐,然而在当今这个社会的大背景下,有多少人在享受儿女的关爱,又有多少人过的是比以前还苦的日子?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很大一部分这样的人,他们有自己年迈的父母也有能力去赡养他们,可是为了自己所谓的前途,过年过节拿着礼品不是回家看望一年未曾蒙面的父母,而是在各个领导的家中穿走,生怕自己晚了让别人抢先了,当看到领导满意的笑容时,他们心中充满了喜悦感,忙完了领导这边,他们又开始在同事与朋友之间忙碌了,却没有抽出一点时间给年迈的父母,哪怕是一个报平安送祝福的电话都没有打。在他们心中父母已经没有他们周围的人重要了,一个朋友的父亲过生日他们也不会忘记打个电话祝贺一番,自己的父亲住院了他们只往卡里打钱托人看病,却从未在父亲的病床前停留一小时。不能说他们不孝,因为至少他们还会给家里寄钱托人给父亲看病,但是他们却违背了道德与伦理,对待亲人不仅仅是给予他们物质与金钱,他们需要的还有爱与关怀。

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也要爱别人的亲人,不仅要尊敬自己的亲人也要尊敬别人的亲人,这样才不会违背道德伦理! ]

[em07]
TOP
60#

孔子所说的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的爱;而到了墨子,他更加强调仁的广泛性,任何劳苦大众都可以享受这种关爱,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仁不免带有怜悯的色彩。而在现在社会,无论是孔子还是墨子的仁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所说的仁是内心的一种反映,不管对谁都应该抱有这种态度,试着去体谅每个人,去理解个人之间的差异,唯有如此,才能尽量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